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受虐狂的隐藏控制欲——部分女性中的“无私奉献”背后的心理成因简析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大概是写一个十来岁女生把一个年老落魄可以算得上是无名素人的男老艺人当“爱豆”来“考古”追星,并且诉说自己疯狂渴望期待能当他“二奶”的心路历程。
帖子真假不知,但是里面的文字描述和心理自我剖析在我看来还蛮精彩的,可以说把很多中国女人对矮矬穷丑男人的那种“自我奉献”的精神揭露得很透,大概内容是:
一个女生,从小被父亲家暴和精神虐待,导致极其缺爱,渴望在一个男人身上寻找缺失的父爱、关爱。
但因为长期的不被期待、不被爱,导致她的自我评价极低、极其自卑,认为自己配不上任何好东西、只有肉体的年轻是依然有价值,可以用来“贩卖”索求爱的。
于是她挑选了一个年少时曾无限风光、如今年老落魄穷困的男前艺人(如今基本没什么人认得出那种素人),在他身上玩追星游戏,挖他几十年前的风光历史来怀念,并且入魔到希望能当他的二奶,奉献自己的肉体,来图他“把自己宠成公主”,因为“他现在混得这么差了,还有谁会看得上他呢?只有我,我能当他惨淡生活的救星,给他年轻的肉体抚慰,而他能给予我所需的父爱、关爱、宠爱”。
一、女人为什么要“救风尘”?
故事真假且不论(原po有发誓是真的),但里面更引起我兴趣的是她描写的这种病态心理,居然有非常大的普适性,我在很多地方、很多新闻和讨论中都看到过类似的女人,只是没有做过她这么仔细、深入、代入感强得让人直骂街的自我剖析。
这是大多数女人“救风尘”情结的缩影故事:一个严重的自厌自弃的女人(女人的厌女体现为自我嫌恶),为了得到一点“爱”,找了个她自己也很清楚的不怎么样的男人,一边一厢情愿地催眠自己爱他、一边嫌弃他,企图通过“消费降级的爱”、奉献自己眼中唯一有价值的身体,来赌“男人的宠爱”,误以为这种“奋不顾身的英勇的爱情”能为自己惨淡的人生争取一点主动权、控制男人的权力。
因为被父母、原生家庭和现实pua得太惨,导致她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低得出奇,她认为自己只有主动消费降级、找个“惨人”才配得上自己的意淫式喜欢,并因此误认为自己爱上他,从而通过他的无能现实来获得“我比他优越”“我高他一等”的优越感。
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靠对“男人年轻时曾经风光的形象”的意淫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甘于为老丑穷的男人奉献自己的身体和性。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以为自己用年轻的肉体和优势付出所有就能道德上绑架到这个男人、就能获得的“爱”,实际上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在这个男权社会里,混得再差的男人都能通过两性关系轻易操纵、吸干一个女人,尤其是这样缺爱而不顾一切的女人。
缺爱的女人,是这个社会最大、最容易宰割的肥羊。
二、网络虐恋小说折射的受众心理
而且,这种甘于受虐还自以为能占到大便宜、能用爱来操纵男人的心态,在中国女人中太普遍了,甚至你随便点开一本网络言情虐恋小说都能看到它的踪迹:

“王妃挂城墙式虐恋”:绝大部分都是虐女(受)身、虐男(攻)心。
先是一个女的为爱勇敢,奉献一切被男的榨干吸干,遭尽误会(甚至可以虐到死)。
然后等到彻底失去了女的,男主角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那么深爱她、那么离不开她,然后“追妻火葬场”,用尽一切来补救挽回,只为能再次爱她。
这种故事,对于读者受众(女)的爽点在哪:
在这种心理中,受虐和控制、施虐存在着一种统一、互相转换的性质:她们深信自己对某个人的付出一定能换回爱(这简直就是一种爱情信仰),所以甘心“自甘堕落”当吸血包给男的吸血,以便后面用“离开”来狠狠地道德勒索、从精神上控制、操纵爱上她的人。
因此,这个人有多烂不重要,只要ta最终会爱上她、能受她操纵,她就能满足自己的隐藏在“爱”与“顺从”背后的控制欲。她们给予爱,是为了最终索求爱。
但最讽刺的是,她们的这种道德绑架手段,只在有道德的人身上生效。如果是落到了无耻的、毫无道德底线的男人手上,她们的“前期投资”只能让她们狠狠被榨干、被吸干最后一滴血。
而实际上,父权制的大多数男人都学会无师自通地吸血一个女人并且毫无心理负担,非常理所当然。
所以这种家庭、社会、文化集体被pua出来的心理障碍,“隐藏施虐倾向的受虐狂”,只能让她们更进一步地继续失权到失去最后一滴血为止。
她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很强的施虐欲,但是被自身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训隐藏得很好,所以转换成一种看似自毁、实际上在精神绑架的无条件付出献祭的“窒息的爱”。
三、“窒息的母爱”:妻母非母
而当这样的女生,从失权的女人、失权的妻子转变成失权的母亲时,她们对孩子拥有了绝对控制权,这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这也造就了不少人都体会过的,“窒息的母爱”。孩子除了停止爱母亲,没有任何其他的逃离办法。妻母非母。
例子就不展开了,曾经的某个豆瓣大组里到处都是……
要破解这种心理困境,唯一的办法只有打拳。认清自己想要的“爱”究竟是什么,认清父权社会的真相,认清自己的心理,可能才是唯一走出这种困境的办法。
感谢与我一起讨论、为此文贡献观点的群友们。
推荐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