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厨师共情门童的伯顿
伯顿日记说,他从不请厨师是因为他一顿饭吃一道菜就可以了,但厨师总会做好几道,厨师不相信一个大富豪一顿饭会只吃一道菜就满足。他和泰勒也会挑食,如果他们没有吃完,厨师就会很挫败。为了不让厨师感到沮丧,给自己增加良心负担,他索性不请厨师了。
一个人居然能同理心到这个地步,这样的好人多累啊。
可想而知,伯顿每次吃餐厅也是吃不下就硬吃,不敢剩下来,只因为他害怕自己剩了食物厨师会感到沮丧。想想都可怕,一个人居然活到如此小心翼翼的地步,换随便什么人也不至于这样共情厨师啊?
伯顿无疑是把自己代入成了厨师,如果客人吃剩下了他会觉得是对口味不满意,就会很沮丧。实际上有几个厨师会像他这么敏感脆弱容易受伤的啊?有几个客人会把食物全吃光啊?厨师早就习惯了。
他这样处处为别人着想,代入别人,真是凭空给自己制造情绪负担。
伯顿如果天天是这样的想法,那么天天伤心也是难免的。即使他自己很好,没事,但他就是会脑补别人伤心,脑补的时候自己是别人。他就不能正常地活着吗?这种可怕的表演天赋,确实是其他演员不可能具有的,正常人谁会天天代入成别人,用别人的情绪活着啊?
泰勒的爸爸中风瘫痪了几年在睡梦中死了,七十多,这很好。可是伯顿悲痛欲绝,他在日记里说他感觉自己被利刃穿心,死去了。
去美国奔丧,一个晚上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大喊大叫,泰勒都不理睬他,只顾着和妈妈聊天,泰勒自己亲爹死了都不怎么悲痛,伯顿一个女婿竟然是全家最悲痛的人。
可能还是两岁时目睹妈妈的死,独自守着妈妈的尸体几个小时,给他留下的创伤应激,让他一生都无法对熟人的死亡无动于衷,就连63年时肯尼迪遇刺他都连续哭了一周,弄得抑郁症复发了。 图为64年12月,圣诞节前夕伯顿抱着他的小狗和泰勒一起离开巴黎的四季酒店。

伯顿待每一个为他服务的人都温柔礼貌,像个绅士。酒店门童给他开个门,他都看着对方点一点头,给一个感激的笑容。
无疑,他会代入成门童,想着如果开门时客人不理不睬,自己会多么伤心。可问题是,门童一天遇到这样的客人得有几百个,天天干这个的,早就习惯了啊。
再说这是这个职业必须做的,分内之事,需要什么感激和回应呢?可伯顿就是不忍心啊,他就是要为他服务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被尊重。
别说对外面的人,就说在家里,他也是这样温柔礼貌。凯特出门他要一路送到门外,送上车,目送着车开远。
他一觉醒来发现他的爱犬伊恩索(就是图中这条棕色京巴)不在床上,跑去甲板上玩了,叫丽莎把它抱下来,他都用了恳求甚至是乞求的眼神和语气。
他心情特别烦躁的时候,丽莎来烦他,要他收养一条拍戏时用的演员狗,那条狗有自己的主人。伯顿向丽莎解释说狗狗有主人,接到这里只会在夜里不停哀嚎扒搔。
丽莎还看不出他的脸色,一直纠缠,非要他把狗狗接回来。他忍不住说了一句“它不是我的狗,就像你不是我的女儿!”
说完之后丽莎没有任何反应,伯顿却一下子激动起来,因为他代入成了自己是个幼年丧父的孩子,被继父提醒他不是亲生的时候所受到的巨大伤害,他顿时崩溃了,跳起来想用刀割了自己的喉咙。
不过是一句情绪化的失言,他都能痛苦自责到想死,太可怕了。
甚至到了最后,他在吞药自杀的时候,还对给他拿药的萨莉羞涩地笑了笑,报以一个充满歉意的眼神,仿佛在说“对不起”。临死时他对萨莉说的最后一句话,也同样礼貌,“请帮我泡杯茶。”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