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company of actors : reflections on the craft of acting
昨天抽了一个小时看了这本书关于Ian Richardson的那章,大概十多页,archive.org上注册账号之后可以免费借阅一个小时。
前面大概1/4的内容和我之前提到的那个18页的采访挺类似,主要讲小时候Ian的妈妈和老师是怎么发现他的表演天赋的,还有在服兵役期间在利比亚的军队广播站做播音员的事。这两段比较新鲜的就是Ian的老师和妈妈一开始以为他擅长音乐,虽然家里条件已经算拮据了但还是给Ian买了钢琴。还有在军队里当了播音员之后,苏格兰口音几乎消失了,导致他后来在《列兵舒尔茨》里演苏格兰小混混那几段的口音都得努力学才行。不过Ian也说在他激动或者喝上三杯之后还是会恢复一点点苏格兰口音。他记得他的语言学老师说如果完全切断了和自己原本的口音之间的联系,就有可能面临情感中枢和发音器官断联的危险(我猜应该指类似述情障碍之类的东西)。不过Ian觉得他应该没有这类问题,毕竟他做梦都已经是英格兰口音了。
之后的内容确实和其他访谈不一样,谈方法和技巧的内容多一些,当然也穿插了Ian在戏剧学校学习,拍摄《纸牌屋》以及《蒙巴顿勋爵》相关的故事。我选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截取了放上来。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看看原文,还是蛮有趣的。

这段是Ian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随便搜了一下应该指体验派吧,当然我对这些不了解啦)和方法派自己的理解。

后来在RSC,Trevor Nunn接替Peter Hall,Ian抹不开面子又留了四年,似乎这段时期不是特别愉快,但是Ian这里没有细说。


这两段是讲拍《纸牌屋》的时候,如何展现那种FU的aura of power。

Ian说《纸牌屋》最多他只想拍三季,跟编剧说在第三季末尾直接把他写死得了。但他对最后这个结尾其实不太满意,他还是希望FU能"engineer his own demise"。

在拍摄特写镜头时的注意事项。

剧版TTSS导演对于表演“地鼠”的特殊要求。

这段是讲Ian是怎么被选中来扮演《蒙巴顿勋爵》里的尼赫鲁。不过这片我没看过。这种操作放到今天估计有点危险……

最后一段是为数不多的冲导演发火的场合。老虎不发威也不能把咱当病猫啊。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