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气》里的卡拉OK——亚洲人更爱卡拉OK?
《尚气》里男主女主熬夜唱卡拉ok,结尾庆祝时拉着王一起唱

这次刘思幕上snl,又有一个卡拉OK的段子,结合我友邻的评论“中国人真的很喜欢卡拉OK”于是我就开始摸鱼查查卡拉OK文化。(我依旧除了学习什么都干)
卡拉OK是Kara—oke的译音,它原是日文(kara )“空”和外来语“okesutora” (乐队)两个词合成的,意思是“无人乐队”这一文化商品出口到台湾后,被台湾人称为“卡拉OK”,又加以改装再出口,从此便如此称呼了。
无人乐队,即伴唱音乐的起源,最初是从歌唱艺人练歌而灌制的乐队伴奏音乐而来的。据说, 1974年前后,日本神户有家酒吧为了节省开支,减少麻烦,便以这种预先录制的伴奏音乐取代正式的乐队来为歌星伴奏。从此以后,其他商人竞相仿效。不久,许多酒吧和咖啡厅的老板又拿出新招儿:顾客只要肯花钱,还可以上合在这种卡拉OK带的伴奏下演唱。这种做法吸引了不少业余音乐爱好者,他们既可以在这里展现自己的才华,又可以舒服愉快地在这里消遣;同时,音乐部门也在这里发现了一批人才,真是举数得。
当时,一些职业乐队曾对此提出过抗议,认为卡拉OK带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生计,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不料,这种抗议引起了一般市民的更大兴趣,反倒起了广告的作用,使卡拉OK至今长盛不衰。(知网)
虽然卡拉OK的起源于日本,但在设备上,美国发展得更好,点歌设备更加先进,但最终并没有把卡拉OK的文化传播开来。除了欧美地区音乐版权抓得狠这一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两个地区的人基础文化不同。
在国内,不管你唱的怎么样,关上包厢门,就不会有人打扰。

但事实是……
我在收集资料时,还看到了说在日本,只要关上门,日本人的阶级拘束会减轻很多(但我觉得是胡扯)。
而欧美就不同了,他们流行的卡拉OK是那种在大厅唱的,即当众表演,唱的不好真的会有人“嘘”你,所以点歌上去的人真的会很自信。
所以,对亚洲人来说,卡拉OK是一群相识的人的狂欢,情绪的宣泄。而对欧美人来说,这是才艺表演。
在日本,有一种文化是家庭主妇会希望丈夫晚点回家,所以男人没事会在下班后去唱卡拉OK。这也是他们缺少娱乐项目的表现。而欧美地区的人偏爱户外活动。选择的差异也使得卡拉OK的传播有所区别。
不过,随着疫情时代的延长,国内的卡拉OK店,没能熬这一寒潮。更加年轻化、移动化的k歌设备发普及,卡拉ok也会慢慢被历史淘汰吧。
纯网络资料,基本无实地考察,自娱自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