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丘比特
很多时候以为生活是写出来的那部分
其实后来才知道生活是没写出来的那部分
现在的网络将可能猜测你需要的那部分送到了你的面前,让你接触到目前阶段的共情感,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有千万个人一起陪伴着你,但是现实世界是冷清的,大家彼此摸着那个界限,不开心的事情不提,开心的事情又过于喧闹,让很多的狂欢变成了无人理解的孤单。
最近引起讨论的是大S和汪小菲离婚,引发了很多人对婚姻的讨论,有的人说别高估了爱情,也别低估了婚姻。其实所有涉及交互的生活都会有预料不到的走向。他们的距离,习惯,政治随着大环境变得跌宕,有多少的伴侣连被影响的因素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迷茫中互相走丢。
我在30岁的前几年才对结婚这件事情进行思考,因为觉得它和自己开始产生联系。在自己10-20岁,觉得恋爱时一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像是胸腔里的小蝴蝶,像是爸爸用筷子给你点的一口白酒,像是你见过但是没有感受过的一口浓烟,总是可能是你意淫出来的,你可以在思想上和对方产生关系,俗称柏拉图,看书听歌都会联想到是他,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和对方实际在一起可能反而会破坏这种美好。大学开始,你期待自己做主,你期待思想转为现实,于是我便撸起袖子开始打算实验一场,结果这时发现,你的可爱你这个人便是恋爱的入场券,恋爱的互相抗衡已经初具规模,你希望有一个至少看起来不错的,好看的,看起来霸道的,成为你完成恋爱游戏的队友。当然在这个阶段有很多人可能已经参透了自己想要什么,遇到了可以与之契合的队友。但是往往在这种肤浅的目标指导下无法特别幸运。
当然一眨眼就来到了即将30+的界限,在这中间已经自我完成了重重的自我认识,会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明明对方什么都好就是不喜欢,为什么和对方相处一段时间会变得无趣,为什么自己排斥与一切人建立太近的关系等等,你在探寻自己的过程中,你可能就慢慢了解了自己,这些问题的答案指向了一个方向,就是我想要这样一种生活,这样一种生活的氛围下我需要对方有爱,有耐心,与我有一部分的共同爱好,有话聊等等。一直觉得到这一步可能才会有丘比特大臂一挥,给你射一箭。
于是你迎来了你觉得余生可以一起相互取暖的小团体,当然也不完全取暖,不忽略他会给你泼冷水。
“你好,亲,在么”
“丘比特之箭一旦发出概不退货,一切按照主人要求定制”
“为什么他无法和我讨论我在乎的喜爱的话题”
“你当时要求是有爱,有耐心,与我有一部分的共同爱好,有话聊,没说需要和你喜爱话题一样”
“那是不是我需要把我需要的写的越详尽越好”
“友情提醒,岁月可能和你的要求一起飞”
越是个性化的独立个体出现,可能结婚变成了更加难得课题,因为求同越来越难,存异有意味着更多的妥协,于是又把时钟倒流,如果他的长相就是你老公的样子,如果他是你的一种感觉,如果暂时时钟停止,你们没有在为异吵架而是同的种种,可能你们可以一起握住那只箭。
是不是我也可以一直和丘比特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