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山林里,还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
一次“记不得开始,舍不得结束”的旅程,一篇不是游记的游记。

上周和「云度行走」一起,二进西双版纳。短短一周,我们不仅在雨林中徒步露营了三天,还走访了司土老寨、巴飘、滑竹梁子、景迈山、翁基古寨、糯岗古寨、帕哎冷古茶庄园、老达保……等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地,和基诺族、哈尼族、布朗族、傣族等各族同胞产生了或深或浅的连接。这是一段过于丰盛的旅程,丰盛到我无法向你描述它的全貌,只能撷取几颗令我动容的珍珠,让你稍稍领略一下它的光芒。
雨林的慷慨与无情
我第一次进入雨林是在马来西亚婆罗洲,这次是首次踏入祖国的雨林,在依旧感慨自然的伟大的同时,也刷新了一些从前的认知。
上次虽然也在雨林呆了几天,但我们居住在有着现代设施的酒店里,只是每天清晨、下午和晚上在向导的带领下进入雨林徒步一小时,学习当地的动植物,对雨林最深刻的印象仅仅是“物种丰富”。
而这次,我们带了帐篷,和基诺族向导一起深入雨林切切实实地“居住”了三天。每天在山里徒步十来公里“参观”雨林这个巨大的“画廊”,晚上找平坦的地方扎营,生火做饭,野地里方便,河沟里洗簌,忍受蚊虫叮咬……不得不说对雨林的认知加深了许多。没有任何地方比雨林更慷慨又更凶险,它是一个真正冷酷无情的暴君,它可以赐予你需要的一切,却也可以令你瞬间失去所有,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雨林的慷慨表现在它能提供我们几乎所有必需品,虽然我们这群“弱鸡现代人”在现代文明中浸润太久以至于丧失了生存技能而不得不依靠一些诸如帐篷和食物等外在补给,但我们的祖先甚至还有很大数量的雨林原住民完全可以在雨林间自给自足。在基诺族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不敢说“学会了”)从芭蕉树取水、辨别可食用动植物、跟踪大象的足迹以寻找水源和村庄等基本生存技能。


但雨林的残酷又是无处不在的,任何生物稍不留心就会丧命。美景之下毫无温情可言,只有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雨林比人类社会更残酷,人类起码还偶有人性表露,会知恩图报,而雨林没有丝毫情感。拿西双版纳雨林最常见的“绞杀植物”举例,一颗种子被鸟类带到大树顶端,种子依靠大树提供的绝佳位置尽情吸收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路向下蔓延,到目前为止听起来都是一个十分温暖正能量的故事。直到它接触到地面长出自己的根系获得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从此不再需要曾经给它地位给它附着的大树,它的根系将逐渐隔断大树的水分供给,将大树慢慢“勒死”在自己怀里。至此这就变成了一个农夫与蛇的恐怖故事。

我以前一直认为植物和动物都是生命,吃素吃荤都一样,在此刻忽然明白了它们的不同:动物是有感情和自主选择权的,我们都知道许多动物报恩的故事。但植物没有,它只会为了个体利益尽可能地寻找生存机会,仿佛一个永远在寻求最优解的冷酷程序。
丛林法则,的确在丛林中才能得到最佳演绎。
基诺山的坚守
我们能够在雨林中生存三天,离不开基诺族向导的帮助。
基诺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总人口不到三万。他们的祖先曾自由地在雨林中行走生活,和万物生灵为伴。虽然也遭受现代化的冲击,但这个民族还是保持了较为完好的民族特色。这次我们有幸结识了几个坚守家乡的基诺族年轻人,愿意把这种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人。

大雄是村里的村支书,这个88年生的年轻人,一心想着如何保存好自己的民族文化。或许是受云南整体旅游氛围的启发,他不久前拉了几个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创立了“攸乐游哉”(“攸乐”为汉语对基诺族的旧称),希望可以通过做旅游接待向外界输出基诺文化。我们一行人中不乏资深旅游从业者,大家都明白他这个小组还不算成熟,但我们都被他们的真诚打动了。
这个“真诚”包含了“真实”和“诚实”两方面。由于他们才刚开始,还没有被旅游业同化出一个固定的套路和话术,所以能够明显感知到他们就是在如实呈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给我们,这受到了我们这群拥护“真实旅行”的“游客”的特别拥护。用飞飞的话说:因为他们足够真实,所以专不专业已经不重要了。
事实上,在最后一晚喝告别酒时,大雄坦诚地告诉我们,他们之前只接待过一日团,从来没有接待过我们这样的深度徒步团,他的伙伴们是第一次住现代帐篷,连怎么搭建都是临时学习的。但作为世居于此的原住民,他相信自己的伙伴能完成任务,只关照了他们两件事:1. 安全,无论如何要保障所有人的安全;2.讲解时就如实告诉客人自己知道的东西就好,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事实上我们也的确是这样过来的,没有系统讲解和前情提要,碰到什么就学什么,十分随缘。



鉴于我对雨林这个慷慨暴君的热爱,我十分盼望国内有更多人群能够以低干扰的可持续旅行方式进入雨林去探索学习。而在这里,基诺族向导们的存在可谓不可或缺,他们不仅能够保障客人的安全,还能够将他们祖先数千年来的生存技能和雨林知识传承下来。我真心希望“攸乐游哉”可以越做越好,让这群基诺年轻人可以有尊严地留在自己的家乡,保持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为世人贡献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滑竹梁子的淳朴
滑竹梁子是西双版纳最高峰,海拔2429米,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有着大片大片动辄两三百岁的古树茶园。第四天晚上,我们就露宿半山腰的哈尼族村子坝檬村,村里最高处的且二大哥与我们团里的戴总相识,就让我们在他家晒台搭帐篷,又怕我们冷,把客房也打开让我们如果太冷就搬进来,更别说水电洗手间随便用,是我们此次最“现代”的露营地了。

晚上杀了鸡,做了满满两大桌子菜,他们家一桌,我们一桌,对着夕阳用了景色最美的一餐。

第二天一早,因为我们要去登顶,原本想说我们自己随便做点儿吃的就好。结果且二大哥媳妇在整个村子还在睡觉的点儿,爬起来给我们做了排骨汤米线,山里的清晨十分寒冷,一碗热米线下肚别提有多暖和了。且二大哥也早早地起了床,和活泼可爱的狗子小黑一起,花了整个上午的时间带我们圆了登顶梦。


我们原本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以为是已经谈好了价钱的接待户。结果离开的时候,且二大哥一分钱都不收。
那买他家的茶叶表示下感谢吧?且二大哥说,现在的茶叶已经受潮了,品质不好,不卖。
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高贵的灵魂。他家绝对算不上富裕,但他把我们当朋友热情款待,也不为了赚钱而卖给我们他认为不够好的东西。
面对如此纯朴善良的一家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能默默在心里记得明年三月一定要跟且二大哥多买点儿好茶。
景迈山的千年遗产
景迈山古茶林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2.8万亩,有古茶树320余万株,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已被国际茶叶委员会认定为“世界茶源”。

世居在此的布朗族以制茶为生。据传先祖帕哎冷曾留下祖训:“给你们留下牛羊,怕遭灾死光;给你们留下财宝,怕你们花光用光;就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布朗后人恪守祖训,把茶山当成性命看护,才成就如今的千年万亩古茶园。祖先没有欺骗他们,如今他们依靠茶山过着富足的生活。这真是对习大大所说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最佳诠释。

两千年的和谐共处中,景迈山逐步走向了“人茶林”和谐共生的完美生态:山顶是水源地,保持水源清洁;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中部,外围分隔防护林防止冬天低温和病虫害传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则在水源充足的低海拔地区,避免开垦和种植活动对古茶林的干扰。这样稳定共生的结构,给景迈山带来了一千多年的稳定发展和幸福生活。

景迈山从十年前开始筹备申遗,世代积累而形成的“林-茶-人”三位一体的环境和生态关系是森林农业开发和茶种植模式的世界典范,在这个工业文明过于发达的时代,人类需要景迈山模式清洗一下机械的头脑。但申遗过后的旅游大潮将如何改变这片祥和千年的土地?我们不知道,只能寄希望于茶魂台继续护佑这片土地,让它的子民一如既往地幸福生活下去,两相成就。
老达保的歌声
“快乐拉祜”是拉祜族自己的“定位”,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有“人设”的时代,可以说拉祜族很早就有了品牌意识并给了自己一个“族设”。我们在景迈山的最后一晚就在《姐姐的爱乐之程》取景地老达保度过了非常愉快的音乐时光。尽快有表演成分在,但作为一个深山乡村,村里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以及“80%以上都会弹吉他”的状况的确令人感到震撼。

在参观村内展馆的时候,一张老照片让我瞬间泪盈于睫。那是2005年,老达保村民受邀第一次走出深山去北京演出。或许是在演出结束后的旅游行程中,他们兴之所至,在故宫张口就开始了表演,引得中外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如今社交媒体上有许多在国外街头表演古琴、武术的中国留学生,老达保的村民玩这个可是早了十多年。我感动的点在于,在那个年代,我不相信他们是在做秀,那绝对是天性所至,快乐和音乐的的确确就刻在他们的基因里。

但作为一个学人类学的,我也不会相信这是天生的。果然,尽管只和村民们交谈了一小会儿,我就发现了端倪:基督教从一百多年前传入这个村子,如今这里全民信教,每周三、六、日全村都要整整齐齐去教堂集会。吉他的普及、和声的熟练应用都得到了合理解释,难怪我听他们的歌总有一种在听唱诗班的感觉。

由于多民族聚居,宗教也是云南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主题。佛教、基督教、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太阳崇拜等多种信仰在这里和平共处。不同信仰的村落间仅数公里之隔,甚至从事着同样的生产活动,生活上看起来高度相似,世界观却大为不同。人类世界的复杂由此可见一斑。
记不得,舍不得
“记不得”是最初接待我们的基诺族的劝酒词,“舍不得”是最后一晚和拉祜族合唱的歌曲,回上海好几天了,这几个字依旧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这一场我人生中最完美的旅行之一,记不得开始,舍不得结束。

感谢专注云南定制游的「云度旅行」组织本次行走活动(真没收广告费),必须说明一下他们的商业团是十分成熟的,但「云度行走」属于稍微有点实验性质的、仅内部邀请的特别活动,不对外招募(我得意滴笑~),想前往文中目的地的朋友可以留言咨询。感谢一路同行给我照顾和快乐的冯哥、金武、戴总、飞飞、馒头、浙云、小明、黄哥、黄嫂、晓明哥,以及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本文图片全部来自于「云度行走」第五季,特别感谢摄影师黄钊。
最后献上这首给我们洗脑了好多天的拉祜族原生态歌曲《实在舍不得》,一定要听喔!
晴晏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份给旅行者的书单 (17人喜欢)
- 一个轮胎引发的惨案 (15人喜欢)
- 献给爱书人的9⃣️部电影 (8人喜欢)
- 9本适合所有人的人类学入门书 (18人喜欢)
- 一位真正的人类学旅行者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