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镜头下的苏州
查看话题 >2021年狮子林、耦园赏菊记
苏州是一座热爱园艺的风雅之城。多年来,“狮子林赏菊”成为许多市民在秋天都会安排的节目。其实,苏州的菊花栽培与欣赏源远流长,算来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了。
早在中唐时,苏州就有庭院观赏菊种植的记载。散文大家独孤及(725-777)在苏州郡治东楼赴宴时有诗《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云:“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诗中用了晋代孟嘉和庾亮的典故,藉以赞美赏菊的儒雅风流。德宗贞元四年(788)韦应物出守苏州,也有《九日》诗云:“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从这些诗可知,中唐时的苏州已有重阳节在官厅赏菊、饮宴的节目。
到了南宋,随着朝廷南迁,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移向苏、杭一带。苏州也逐渐成为菊花的栽培中心。宋代菊谱独立成书且至今尚存的只有三部,其中两部都出于苏州,包括“渔隐园”(即后来的网师园)园主、自号“吴门老圃”的史正志(1119-1179)的《菊谱》,和范成大(1126-1193)退隐故乡后撰写的《范村菊谱》。另外在南宋史铸的《百菊集谱》中,还收录了吴人沈竞的《菊名篇》。
从这几部菊谱中可知,南宋时苏州的菊花除了最古老的黄菊、白菊之外,还出现了桃花菊、芙蓉菊、燕脂菊等红花品种,以及“木香菊”等香菊品种;甚至出现夏天开花的“五月菊”、“小金铃”等。而且,当时的苏州花匠已种出了花序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大菊花。
到了明清,江南的赏菊风气更为兴盛,太仓人王世贞(1526-1590)谓菊“今三吴约有百种,岂风土不同,而名品亦因之而异耶?抑人情所钟,而花神遂变幻耶?”吴门画派的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等,都有菊花诗、画传世。当时的富贵人家也喜欢赏菊,而且往往“以多为美”。苏州名士文震亨(1585-1645)《长物志》记载:“吴中菊盛时,好事家必取数百本,五色相间,高下次列,以供赏玩。”
到了清代,苏州更出现了农历九月时赏“菊花山”的风气。据顾禄《清嘉录》记载:“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线,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当时苏州盆栽菊花和切花菊主要是虎丘的花农栽植的。陆肇域《虎阜志》即记载:“菊,附近土人种之成畦,种类甚多。”
苏州的赏菊、艺菊风气延续到现代。1949年秋天,位于阊门下津桥的苏州农校举办了抗战胜利后苏州的第一次菊花展。苏州农校的特色之一,正是国外菊花新品种的引入,它也对苏州菊花的栽培和品种的引进培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苏州名士周瘦鹃(1895-1968)也撰有多篇文章,记述了自民国至上世纪60年代苏州的菊花,包括著名的《赏菊狮子林》。文中记载:“(苏州)大型的菊展,是在狮子林举行的。凡是苏州市各园林的菊花,几乎都集中于此,大大小小数千百盆,云蒸霞蔚地蔚为大观。”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苏州市每年都办菊展,成为苏城秋冬一大盛事,并有展品参加历届全国菊展。而今年秋天,苏州的各大园林厅堂里,也都有菊花盆栽或插花的展出,但最壮观、最用心的还是要数狮子林和耦园。
狮子林今年展出了2000余盆各类菊花。在燕誉堂、指柏轩等主要厅堂,展出以菊花为主的花艺作品;而室外则有悬崖菊、树菊、球菊和各色多头菊组合的景观小品参展。菊展最佳观赏期为11月5日至11月15日,展期至11月20日结束。
我是11月9日去的狮子林,这也是我第一次参观狮子林的菊展。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千姿百态的菊花本身,而是菊花和精美的建筑空间、厅堂装修的搭配。闲话休叙,赶紧来回顾一下今年的狮子林菊展吧!






























据“苏州园林官微”,本届菊展就菊花本身而言有两大亮点:一,品种与形式更丰富,有2000余盆类型菊、品种菊、盆景菊、大立菊、悬崖菊、球菊、树菊、多头菊,以及各色小菊花分布园内。以菊花为主题的花艺作品也在各主要厅堂亮相。二,布置与搭配更加和谐。也就是将菊花摆设和厅堂内的陈设、室外的庭院空间相结合。
在欣赏过整场菊展后,我认为这段介绍大抵属实。但,我对菊花的美好印象更多地来自古代诗词,总觉得菊花特有的魅力,在众芳摇落的萧瑟背景中、恬淡幽静的园林甚至田园里,似乎更能凸显。在狮子林菊展中,呈现菊花的方式,大抵与展出娇贵的牡丹,或一般的奇花异草没什么区别。而这种传统名卉“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的磊落气骨,却无从展现,赏菊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更难以生成。
或许,狮子林菊展更多的意义是园艺学上的。也就是说,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展现苏州艺菊技术的最新成果,让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的菊花,使观者一饱眼福,而不在于凸显菊花的人格象征含义,或传统文化意涵吧!
两天后,也就是11月11日,我再访耦园赏菊,在参观过狮子林菊展后,我调整了我的“期待视野”,决定从花型、花色等纯粹的形式角度来审美。令我惊喜的是,虽然耦园菊展的宣传力度和名气都不如狮子林菊展,但它比起后者毫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因为它展出的花更新鲜,有许多初开或刚开的花朵。而且摆在室外的盆栽更多,菊花因而更添霜露之气,在自然的光影变化之下,也展现更丰富的美感。































虽然今年的耦园菊展远不如狮子林菊展知名(应该说,从来没有狮子林那么有名),但平心而论,我更喜欢耦园的展出方式。因为它比狮子林菊展更好地做到了园林环境与菊花的彻底融合。不但在室内展出精美的插花作品,而且栽培于室外的菊花数量、种类更多。
后者的做法,不仅能在天然光线的变换下呈现菊花生动的美感,使菊花之美和园林空间之美产生更丰富的对话,更重要的是,能唤起游人的联翩想象。
比起瓶插养在室内,将菊花呈现在庭院里、曲廊旁、洞门边、轩庭前,更能让人想见古人“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曾与主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晏几道《破阵子》)“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曹雪芹《对菊》)的种种赏花活动,体会他们随着朝夕晨昏的不同时段,与菊花展开心灵交流的生活场景。而在拓展景境想象空间的同时,更深广的审美意境也就生成了。这,也许就是使“园林菊展”不同于“植物园菊展”、“公园菊展”的关键之处,也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
无论如何,苏州的菊展是我见过的菊花展中文人气息最浓厚的。游人可以欣赏到造型古雅的菊花和古代的建筑、室内陈设、古典园林中一切元素相互映衬的美,想象这种传统名卉在古代花卉审美活动中的具体样态,体会它在历代诗家心中激起的波澜。从这个意义来说,在苏州园林赏菊,是一场跨越时空,和无数文人的心灵对话。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1 20:09:21
-
江摇情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6 14:20:38
-
jsmail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4 13:56:34
-
李艳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2 21:48:13
-
calm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9 14:55:10
-
Howling Star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6 22:06:41
-
芳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30 16:55:51
-
贺米塔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6 17:35:48
-
风的始发站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5 23:23:23
-
阿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07:34:16
-
看电影的琳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00:47:32
-
su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3 22:53:08
-
許薰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3 22:24:45
-
傻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3 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