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交“幻想税”,你可以用这个方法

1. 豆瓣网友Buzhou写过一篇文章《结账时突然的反思:拒绝幻想税》。 Ta平时很爱做饭,喜欢吃日料,但生活比较懒散。 在观摩了N多非常快手的味噌汤的煮法之后,ta想象一个理想的早上是这样:每天早上给自己煮一碗味噌汤,配上米饭小菜一起吃,活力的一天从早餐开始! 于是产生了下单一盒味噌,几包中华海藻的冲动。 但就在快下单的时候,Ta突然想起以前乱花钱时告诫自己的一句话:不要凭空给自己制造消费需求。 Buzhou写道:买的东西应该是用得到的,真的需要的。
我原来根本无法早起做饭,味噌到了我就能早起了?一盒发酵大豆哪来这么大魔力? 买其他东西也是,总觉得买了这样东西就会变好,生活会变得有规律。但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我的生活先变的有规律,我每天真的起早做饭了,一直缺这么一碗味噌汤喝,我才需要买它,否则就是凭空制造消费需求。
“买了ipad我就会好好学习了,还可以拿它画画做生产力哦。”买了以后就会爱奇艺。
“买了kindle我就可以每晚打着小台灯看一会儿电子书。”买了以后半年没开机了,使用频率取决于吃泡面的次数。
很多无意义的消费都来自于,消费者不满于平凡的现状,希望以新入手的消费品为起点,创造新的生活。
Buzhou还说:用智商税来代指这些买了完全是浪费钱的东西不贴切,商品本身没错,错在不该落在你手里,应该称其为“幻想税”。
2.
你是不是经常交“幻想税”呢?反正我有时候就是这样。 我的心理工作室带一个地下室。地下室简单装修后,想到我和丈夫会打乒乓球,以前我俩谈恋爱时曾经一起打过几次乒乓球。于是,我一冲动就买了一张近千元的乒乓球桌,还有100个乒乓球。 幻想以后没事就和丈夫在地下室打乒乓球,这样我俩在家就能锻炼身体了,还省了去外面打球的时间和金钱。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从乒乓球桌买回来到现在2年了,我俩一起打球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原因有很多:我的工作比较忙,每天白天要工作,晚上和周末也经常要工作,剩下的时间都拿来陪伴孩子,个人休闲娱乐的时间本来就不多。 打乒乓球也不是我很喜欢的运动,有打乒乓球的时间,我也会选择去练瑜伽,和丈夫去大自然中散散步,加上人到中年,经常感觉累,不爱动。 因为常年不使用,球桌上落满了灰,偶尔想打一次球,要花七八分钟擦干净球桌,又累又费时,而且球桌很大,非常占地方。

这个一直在吃灰的乒乓球桌给我很大的教训。 从此以后我一旦想买一个东西,幻想买了这个东西就会带来美好生活,我就会想起这个球桌,购物冲动就会消退。 比如,我喜欢看电影,生孩子之前看了不少电影。今年上半年曾想过买投影仪、幕布、小音箱什么的,在地下室给自己造一个家庭影院,工作累了就下楼看看电影放松一下,或者请朋友们来家里看电影,一边看电影,一边聊天吃东西,增进社交,增进友谊。
这些东西我放在购物车里却一直没有下单,一是因为它们不便宜,二是我想起来那个吃灰的乒乓球桌,深知幻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我的现实是为了挣孩子的学费钱,平常忙得三四个月才能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如果买这样一套家庭影院,我同样没时间看电影。
所以一个月后,购物车里的家庭影院都被我删除了。 今年暑假时,我带孩子去游泳。这个游泳馆所在的健身房是新开的,销售人员一直鼓动我办一张健身年卡,还用100抵扣1000的优惠诱惑我。可是不管对方怎么推销,我也没有办卡,因为除了对游泳感兴趣外,我对他们其他的健身项目都不感兴趣,而且我已经有瑜伽年卡了。 更重要的是,我深知,一个人并不会因为ta办了健身房的年卡,就自动变成一个爱运动,天天去健身房锻炼,从此拥有健康健美身体的人。
我还知道一个统计数据:80%在健身房办年卡的人,一年去健身房的次数不足10次。(知道这个数据,下次你想在健身房办年卡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剩下的那20%的自律者吗?)
3.
我的来访者中有不少同时患上财务危机和拖延的人,他们共同的特质是容易屈服于自己的幻想和外界的诱惑。
比如因为幻想着从此自己拥有一个苗条美好的身材,就办了一张八千的健身卡,或者幻想着自己拥有光滑细腻的皮肤,就办了一张上万的美容卡。
可是每次一想出门健身或者美容就会冒出各种拖延的理由:太远了。今天好累啊,明天再去吧。换衣服好麻烦啊……
再比如因为幻想着获得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购买了上万的心理学网络课程。
可是每次要听课学习时就会冒出各种拖延的理由:好难啊,听不懂。今天好累啊,明天再学吧。这么多课时,什么时候能学完啊……
还有的来访者,对于别人的职业充满幻想,比如ta从小喜欢画画,也在小学中学阶段学过画,觉得当美术老师是一份非常美好的工作,于是一心想着转行去当美术老师。 辞去原来的工作,花了上万元报名美术教师的培训课程。 可是经常拖延上课和做作业。 等到好不容易坚持完成课程,开始工作时,才发现在当地教孩子美术课的工作并不美好。 在培训机构上班,收入并不高。自己办一个小画班,有房租成本要负担,每天工作也很辛苦,还要和各种家长打交道。发现不少家长并不喜欢美术,只是自己不想带孩子,给孩子报个班填满孩子的课外时间。这些家长会对课时费一再讨价还价和压缩课时。
而且ta有一个重大发现:自己只是喜欢自己画画的感觉,并不喜欢教别人画画。
最后,ta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行业,只是变得更穷了。 讲了这么多,作为个体,我们怎么减少自己交“幻想税”的额度呢?
Buzhou建议:绝大多数需求都应当是切实的,以习惯作为依据的。是你先每天打卡晨跑,再去选跑鞋。先勤于打理内务,才需要收纳盒。 这一建议我很认同,但是觉得还是有点空,而且对于幻想其他职业,幻想另一种人生这种情况,要少交“幻想税”,其实并不容易。 4.
分享一个我给来访者的建议:进行原型设计,小步尝试。 这是我从《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的书里看到的。 在工业时代,人们往往认为要在年轻时候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职业,选定以后,从此就一劳永逸了。 但是互联网时代,做产品设计,设计师往往先制作出一个模型样板,通过这个样板来查找缺陷,制定修改意见,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所谓原型设计,就是用开发互联网产品的思维,做一个原型,快速迭代,把人生看作是无限的游戏。 关于职业或者人生的设计,我们也可以如此,先去做一个原型,在能够控制影响的范围之内,尝试去做这件事情,从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作者提到了两个方法:
1、进行人生访谈。一个人能够尝试的工作和经验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询问其他人,从不同职业的人群中,利用二手经验了解情况并做出判断。
2、对原型经验来一场头脑风暴。在这场头脑风暴中,构建出一个好的问题,为全身投入热身,查看最终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看看原型设计如何应用。如前文提到的辞职去当美术老师的来访者,ta可以先去问问有没有亲戚、朋友、同学在培训机构当美术老师或者自己开画室,对他们进行人生访谈,了解他们日常工作的情况,获取更多这个职业相关的真实经验和感受。或者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去美术培训机构里兼职,近距离观察和体验美术老师的工作。如果确定自己真的很喜欢,再辞职转行也不迟。
近期,有个朋友问我,她有一个四五十平米院子,从来没有种过植物的她,想搞一个花园,要怎么弄?现在是冬天,我建议她可以先试着买几盆冬天好养的植物养养看,同时多在网上看看别人养花的视频和文章,累积养花的经验,学习养花的知识,也借此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养花,能够承受照顾花草的辛苦。
到了明年春天,如果确定自己还是想弄花园,可以先打造一个五平米或者十平米的花园,而不是一次打造五十平米的花园,之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现实反馈,再考虑要不要投入更多金钱、时间和精力搞花园。也不要想着一次性就要做到很完美,可以慢慢搞,根据前期反馈,再做尝试,用几年时间创造属于自己的小花园。

我为什么会这样建议呢?一个从来没有自己种过花的人,如果一上来就打造一个四五十平米的大花园,花了好几万的结果,很可能只是交了“幻想税”,之后的花园就是杂草丛生。
我的建议,其实就是原型设计的过程,先设计一个小产品,再逐步扩大完善。
这种原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既可以用在设计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人生重大的改变上,也可以用在日常的生活决策上。
举我自己的例子。多年前我练过一段时间瑜伽,比较喜欢,可后来有了女儿小巴掌后停了三四年没有练。
去年年底,我在小区的瑜伽工作室试听了一节瑜伽课,觉得很不错。考虑到自己老胳膊老腿,经常感觉身体僵硬和疼痛,也确实需要瑜伽的拉伸帮助自己恢复身体的柔韧。 所以我就办了一张瑜伽年卡(如果有次卡,我会购买次卡)。 之后买了一条瑜伽裤,瑜伽垫用多年前买的旧垫子,就没有再购买瑜伽相关的产品了。练瑜伽时穿家里原有的宽松或者富有弹力的T恤就行。因为我不确定自己到底能否坚持一直练习瑜伽。

从9月开始,相比之前我练习瑜伽的频次明显增加了,每周都上2、3节课,手腕因为练瑜伽经常需要支撑身体会感到不舒服。于是,上周我才决定再买一对护腕和一套瑜伽服。 我的瑜伽卡到12月底到期。如果我能坚持每周练习2—3次,一直持续到年底。我打算明年继续在老师那里办卡学习,更投入地练习瑜伽。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原型设计。
再比如你或者孩子想学一个乐器,不是马上花巨资去买一个乐器,报个一年的培训班,而是选择多去上几节试听课,或者先买五次十次的课,相当于这是一个原型。在这一个过程中,看看自己(孩子)能否坚持学完,或者你们是不是一直对学这个乐器感兴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继续投入学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结束学习,这样“幻想税”就会交得少很多。
总结一下,如何少交“幻想税”的方法: 1、时间等待法。想买的东西先放购物车等待一段时间(让购物冲动飞一会),过段时间如果觉得自己还是想买,不是一时冲动,可以考虑再买。 2、需要提醒法。购物一切东西之前,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还是仅仅是幻想通过购买这个东西,自己就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3、原型设计,小步尝试。购买高额产品,或者做诸如辞职转行之类的选择时,可以先设计一个投入较小的原型产品,尝试几次看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喜欢又能坚持,再追加投资,不断更新迭代。
每一个人都会幻想美好生活,这很正常,但实现美好生活需要付出切实的行动和努力,没有切实的行动和努力,幻想也仅仅是幻想。
请不要让追求美好生活成为我们变穷变糟的理由,而是成为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吧!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实现心中的理想生活!
-
我奔赴无垠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21 09:26:12
-
three-elev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27 12:10:33
-
Asph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8 20:45:10
-
麻辣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6 17:29:22
-
鲁鲁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4 13:09:41
-
张也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2 12:53:06
-
不言和不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7 16:51:32
-
春黛同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7 13:10:14
-
kayak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6 14:49:27
-
一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6 08:24:22
-
阿将将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5 15:46:50
-
愛誰誰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5 08:36:44
-
懒得动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5 06:28:55
-
Shu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22:38:52
-
你的冬爷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20:48:22
-
sanbaobaoba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9:45:39
-
Emma Sw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9:11:06
-
ROSECOLOREDYOU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9:05:52
-
mei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8:52:55
-
MonkeyAndMo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8:05:37
-
lazy li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7:25:21
-
遇见TOTOR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7:12:42
-
大聪明江湖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39:44
-
艾涂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37:36
-
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36:01
-
lulum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30:40
-
UP_PU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25:17
-
小兔子啵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24:17
-
稚气明媚小男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08:33
-
拙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00:59
-
天秤海豚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6:00:41
-
时代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5:48:27
-
发脾气是好孩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5:46:42
-
peppermint_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5: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