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讲义摘录(七)
31
李斯特又帅,又是钢琴之王,而且如此受人欢迎,他必然也难逃风流才子的命运。他谈了很多女朋友,每一个都是当时倾国倾城的女子。其中一个是波兰的公主,其实说公主不太准确,就是大公之类的女儿,茜茜公主其实也不应该叫公主。
这个公主其实当时已经结婚了,所以李斯特是小三,但公主和与她结婚的俄国贵族婚姻非常不幸福,想要和李斯特结婚,但手续很复杂,要教会批准,教会后来批准了,两个人就要结婚,结果后来教会又反悔了,抵挡不住压力,结果就成了一个爱情悲剧。
李斯特晚年就削发为僧,当然头发没剪,只是成了一个神职人员。晚年李斯特仍然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他帮助那些新出头的音乐家,比如德彪西。李斯特可能是音乐史上最会做人的一个音乐家了。
32
有些材料对光很敏感,光能够给它留下印记。其实所有材料都感光,照时间长了都变色,只不过有快有慢,你要拿人当感光材料,估计拍一张照片得几十年。
尼埃普斯找到了沥青和金属锡,把沥青抹在一个锡版上,看看能留下啥。这一天早上,它把这个版子就放在暗箱里了,有种说法是他误放的。然后白天他该干啥干啥去了,结果回到家发现,这上面居然还真留下了图像,虽然非常不清楚,但是有东西,这真是个历史时刻。
33
早期摄影,有一些特点,一个是一般只有一件,不能复制,还有就是拍摄时间很长。拍的过程中人总是动来动去的,不可能不动,所以这就产生了本雅明说的「灵光」,早期摄影中的人物总让你感觉特别有灵魂,好像就生活在照片里,我们今天的摄影看起来就没什么灵魂,技术上来说就是因为早期摄影曝光时间长,
当时人看照片总是看很久,在阅读照片,凝视照片,今天我们拍完照,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看了,很少有人盯着一个照片看很久了。
所以本雅明说的灵光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过去的那种生活方式一去不返了。当然,这不是什么好不好的事,这是个事实,就是技术不断进步,一个一个时代都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时代早晚也是这样。就像很多人觉得邓丽君那个时代的歌才好听,现在的歌都没灵魂,但再过三十年,现在的歌也变得有灵魂了,这不是说人类越来越没有灵魂,而是人类喜欢怀旧,而且对新事物接受比较慢,邓丽君曾经也是没灵魂的,刚出来的时候,肯定也有一批人觉得她不好,靡靡之音之类。
34
一开始摄影术不成熟,拍的不成样子,画家还嘲笑摄影。但到后来,画家开始严肃面对摄影了,尤其在1850年,1860年开始。
1830年40年的时候,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还在打嘴架,谁也不服谁,他们根本没把摄影放在眼里。安格尔活到了1867年,那时候摄影术已经很成熟了,拍人像都拍的很好了,安格尔还是不以为然,宁可花几个月画自画像,也不去拍照。
德拉克罗瓦死在安格尔前面,但他就开放的多,他就去拍了照,纳达尔给他拍摄的。
35
在一个发明没有被发明之前,人们总是能凑合,也能解决类似的需要。比如没有汽车,人们可以驯服马,坐马车,或者骑自行车,或者火车。没有白炽灯,就点蜡烛,煤油灯。没有空调,夏天就不出门,或者挖个地下室,或者泡水里,总有办法。
以上是过去69节艺术课中的一点摘录,最近新的课程正在上线。
感兴趣请扫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