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金瓶梅》番外二:聊聊西门庆(肆)
前面说到的,是西门庆淫乱、强大、又精明的一面,这也是大多数人对西门庆的认识。不过作为一个文学形象,西门庆的性格与特质还要更加饱满与丰富,因为在他强大的外表之下,还有他脆弱的一面。他的脆弱面往往在作者不经意间的描述中出现,需要细细地品味。
西门庆幼时丧母,少时丧父,西门达留下的一间药铺和不多钱财,只能保证西门庆的生活,并不能让他像富二代一样随意挥霍。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的生活坏境,慢慢地塑造出他性格之中脆弱的一面。
在书中有一个案子,西门庆酒后吐露心声,讲到刘太监委托夏提刑的案子,夏提刑吃了原告又吃被告,西门庆特别地过意不去,出面把残局收拾了。这其中除了他作为商人讲诚信的职业素养,也有他巴结权贵的自私心,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源自他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不想失去这种关系又害怕这种关系太过亲密。这无非源自于他从小缺乏的爱,这种爱既包含父爱母爱,也包含他所成长的社会给他的爱。
事实上西门庆的精神并没有强大到可以压制住他心中源自人际关系之中的恐惧,往往当这种恐惧爆发的时候,也就展露出他性格中非常脆弱的一面。我们重新看西门庆与潘金莲之间的关系,西门庆没有因为官哥的死处置潘金莲,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是对于在提刑院掌刑的西门庆来说,办一件案子真的需要真正的证据吗?所以这个没有“直接的证据”更多的是他主观上希望没有“直接的证据”。西门庆一开始也没有想要娶潘金莲,没想到玩出事了才把潘金莲娶回家;潘金莲和琴童私通,两人的信物都被抓在西门庆手里了,西门庆手上的鞭并没有朝潘金莲身上挥下去;潘金莲设计用雪狮子害死了官哥,西门庆知道之后也只是摔死了雪狮子发泄了心中的怒气。这些事情的本质其实和西门庆觉得自己对不起刘太监反映出来的东西一样,这些本来分散开来的片段在重叠汇聚起来之后却又如此的相似: 他是多么的在乎和每一个人的关系,可同时却又多么的抵制在这种关系里面更近一步。
所以我们在书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描写:西门庆在女人的房里“一夜无话”。这是亲密的肉体关系背后的精神虚无,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孤独的孩子,无比地渴求并且依赖于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也只有这种存在感能够驱散内心的恐惧,但是这种关系又仅仅停留在肉体之上,精神之上一片荒芜。他有那么多认识的人,却没有一个朋友,他对世道人心是多么地洞若观火,却又渴望一切如童真般单纯且美好。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一方面是有担当的人,另一方面又是那么地不负责任。他的脆弱让他在挣扎和无助当中只能去选择逃避,逃避的同时他在用一种连他自己都深知永远达不到的幻觉来麻痹自己。
在西门庆脆弱的一面之下,还藏着真情。对于那些没有真正读过《金瓶梅》的人来说,他们肯定会认为西门庆最宠爱的是大名鼎鼎的潘金莲。然而在书中,西门庆真正动过真情的,其实是第六房妾李瓶儿。整本书最大的泪点,就是李瓶儿去世时西门庆的恸哭:“你怎地闪了我去了?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什么!”这得是多么地舍不得和多深的情爱才会在一方死去的时候,自己也要跟着去。李瓶儿去世后,西门庆不仅为她举办了全书规格最高的葬礼,还日日夜夜住在李瓶儿的屋里亲自为她守灵。在守灵的时候,西门庆还因为如意如李瓶儿般白嫩,将对李瓶儿的思念转移到如意身上:“我儿,你原来身体皮肉也和你娘一般白净,我搂着你,就如和他睡一般。”从书中其他描写西门庆与李瓶儿的关系中不难看出,在西门庆的八个老婆中,李瓶儿与西门庆的感情显得最真实,不像潘金莲、孟玉楼、李娇儿等人趋炎附势,西门庆活着的时候把他当大爷,西门庆一死这些人就树倒猢狲散,改嫁的改嫁,离家的离家。
总的来看,西门庆除了比较淫乱,其他的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大加指摘的:作为一个商人和官员,他日日周旋在繁杂的事务之中,常常身不由己。在他身边的人,上司下属,亲戚朋友哪一个不是想从他身上刮一层油水。回到家,还要面对一堆成精的女人,面对她们制造出来的各种事端。面对所有的这些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却很少在别人面前说一声累。放到如今的职场和家庭之中,像西门庆这般拥有极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人,难道不值得评一个优秀吗?
在《金瓶梅》所涉及到的众多人物中,西门庆算得上是最复杂、最立体、最饱满的一个人物。他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之一,他就像一面镜子,当我们面对他进行审视的时候,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得意,或者不堪,或者机变,或者窘迫,或者狠毒,或者善意,不管是我们乐于接受的还是有意隐瞒的,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人性。真实的东西才具有真正的魅力,这无疑让他像一座精美的雕塑一般,矗立在文学史上。
说句实话,当读到西门庆死了的情节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惋惜,就像我自己也不在了一般。明明知道他做了许多坏事,但是就是不那么希望他死。“西门庆这个人有太多的人情味”。他的恶并非恶魔般的大奸大恶,而是世间最普遍存在的缺点,他是我们所有人的缩影,我们与他之间差别的,也仅仅是程度不同罢了。
正是:人生南北如岐路,世事悠悠等风絮,造化弄人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到如今空嗟前事,功名富贵何须慕,坎止流行随所寓。玉堂金马,竹篱茅舍,总是伤心处。
-
蔡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6 21:53:32
蔡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三:公子比武艺,英雄毁厅堂(上) (1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二:少妇骗风月,壮士试官刑(下)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一:少妇骗风月,壮士试官刑(上)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二十:假官街出丑,真义代求名(下) (2人喜欢)
- 我读《儒林外史》一百十九:假官街出丑,真义代求名(上)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