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一本书
《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 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书附送一张光盘《我还是要飞》
终于知道,它不是一本书,而只是一篇演讲稿。后人硬把他凑成一本书。东拼西凑,七零八落。
也许是书名太过震撼,也许是听太多人说起它,在图批看到它时就拿下了。书的封面很有手感,粗糙的纸浆好像旧书。不过书的内容让我很失望。
作者确实把中国人的丑陋面目刻画的入木三分,但并没有给出建设性意见。诚然这五千年的“风俗”已深入骨髓,想纠正很难。难,并不代表不可能。
忽然想起上大学时,在国际交流中心吃饭。进门时,一个外教(看年纪应该不是留学生)用手扶住门,等待仍在数十米之外的我。等我赶到用手扶住门,她才松开手。而更多的中国学生是推开门然后全然不顾后面是否有人(帅哥见到美女除外)。现在想来,特别后悔自己当年没有说一句Thank you。
这就是差距,我的素质比不了圣人,但也是不差的,问题在于和谁比,放在中国是不差的,但是“我们”也只是三流的国民,也只能打造一个三流的政府,一个不和谐的社会。我并不媚外,只是想出去看看,看看不同的人,不同于中国的文化。也许这样能解决自己的困惑,当然,也许不能。
well,回到主题。
书的一大部分内容,都是读者来信和观众点评,乏善可陈。(to have nothing good or unusual to report).它不能称为一本书。(ps 题目灵感,感谢小如)
作者 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书附送一张光盘《我还是要飞》
终于知道,它不是一本书,而只是一篇演讲稿。后人硬把他凑成一本书。东拼西凑,七零八落。
也许是书名太过震撼,也许是听太多人说起它,在图批看到它时就拿下了。书的封面很有手感,粗糙的纸浆好像旧书。不过书的内容让我很失望。
作者确实把中国人的丑陋面目刻画的入木三分,但并没有给出建设性意见。诚然这五千年的“风俗”已深入骨髓,想纠正很难。难,并不代表不可能。
忽然想起上大学时,在国际交流中心吃饭。进门时,一个外教(看年纪应该不是留学生)用手扶住门,等待仍在数十米之外的我。等我赶到用手扶住门,她才松开手。而更多的中国学生是推开门然后全然不顾后面是否有人(帅哥见到美女除外)。现在想来,特别后悔自己当年没有说一句Thank you。
这就是差距,我的素质比不了圣人,但也是不差的,问题在于和谁比,放在中国是不差的,但是“我们”也只是三流的国民,也只能打造一个三流的政府,一个不和谐的社会。我并不媚外,只是想出去看看,看看不同的人,不同于中国的文化。也许这样能解决自己的困惑,当然,也许不能。
well,回到主题。
书的一大部分内容,都是读者来信和观众点评,乏善可陈。(to have nothing good or unusual to report).它不能称为一本书。(ps 题目灵感,感谢小如)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