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的人與事:一個江西設縣的案例
明朝橫跨二百餘年,其行政區劃雖於宣德朝大致底定,但仍有不少細微的調整,在明代前中期的江西人文薈萃,許多知名大臣學者皆出身於此,可見其文化發展。但由於明代中期經濟中心更加沿著東南沿海轉移,加上十六世紀初期的幾場動亂和戰爭,江西漸漸有些沒落。在正德朝王陽明於江西、福建邊界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將該地區的地方勢力收編的過程中,就陸續設立了幾個新的縣以鞏固地方的秩序。
年代稍晚的嘉靖二十年代,福建惠安出身的張岳巡撫江西,就碰上了一樁由地方豪強呼籲設立新縣的爭議,這次事件的資料通過張岳與當時致仕在家的夏言的書信往來中,可以知道一些蛛絲馬跡。
張岳(淨峰)任江西巡撫時間僅一年餘,期間為嘉靖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間,當時的大學士夏言(桂洲)由於和嚴嵩的政爭而致仕在家,其家鄉貴溪縣與此事件中心橫峰窯同屬江西廣信府。整件事情我所見的資料不多,明世宗實錄記載:橫峰地區為當地流民聚集之地,由於以陶器為主要產業而得名。當地似為幾個縣的三不管地帶,龍蛇雜處,治安極差。據夏言所說,從弘治年間以來,橫峰便屢次發生騷動。
夏言的信中提到有數次書信往來,但目前只留存兩人各一封。順序上夏言應先致信張岳,但此信未有保留,只留下張岳的回信和夏言對此的再回信。張岳說道這次立縣是橫峰窯民主動為之,甚至聚眾要脅官府,他提到橫峰早就惡名昭著,往年似乎有趁著飢荒搶奪糧米的跋扈行為。這次事情也是橫峰人藉著飢荒,意圖要脅官府為之立縣,正因為他們不滿隸屬附近的弋陽縣已久,希望立縣實行自治,甚至藉此將窯民中無賴收編為縣中官吏,將從弋陽和上饒二縣割出之十五個里的資源霸佔己有。張岳認為要立新縣就應該多從弋陽和上饒割出更多里,以便平衡新縣中橫峰窯的影響力。他最後強調無論是否採行此方案,官府絕對不可把立縣的決定權拱手讓給頑民,應該把這次鬧事的幾個首謀緝獲,以便建立官府威信;立縣之事則從長計議,以後新的縣令才能有所憑藉,當地的治理才可長久。
夏言對此則回信道有當地的生員來拜訪自己,表達希望能夠帶領幾個這次動亂的領導人,至按察使司負荊請罪,他建議張岳這次事件由於官府和人民間的誤會和猜疑所致,希望能對為首的幾個生員或豪民寬大處理。他接著提到嘉靖十九年的饑荒,橫峰曾發生搶奪稻穀而引起的動亂。桂洲同意張岳對於立縣的顧慮和建議,但他提出橫峰縣立縣的益處不只在於當地人而已,相鄰的州縣也能穩定秩序,並提到湖廣的桃源縣也由於立縣而安定的例子,認為立縣是給予橫峰人改過立新的機會,一旦立縣,所有事情便會逐漸步入正軌。
當時橫峰立縣之事最後不了了之,但十餘年後的嘉靖三十九年,以橫峰為主體,設立了興安縣,原因是當地秩序混亂,弋陽縣治遙遠,官員鞭長莫及,所以立縣以便管理當地秩序。
這只是一起明代設立新縣的案例,當初看到覺得很新奇,竟然還有縣民要脅官府設立新縣的情況,其中的生員在地方事務中擔任領導人和居中協調的角色,夏言當時未有官銜在身,卻也於當地事務積極向官府表達看法,可一窺明代鄉紳對於地方事務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