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你
陪伴父母走向暮年的过程中,我日渐认清了衰老的真相。与其唱一曲暮年的悲歌,不如顺势而为,活在当下。 社区卫生院昏暗逼仄的走廊里,二三十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佝偻着身躯挤做一团,伸长脖子排着队,等待着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这些老人,六十多岁到近九十岁不等,要么是夫妻相携,要么是独自前来,有子女陪伴左右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儿。 夏天,穿衣单薄,方便体检,也不用担心受凉的问题,曾征求妈妈的意见,她坚持要到中秋前后再去,夏天太热,人总是出汗,会显得狼狈。这只是个托辞吧,我揣摩她的心思,应该是忧虑秋冬季心脑血管病高发,爸爸就是那个季节犯的病。所以,把体检放在两季交替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刚体检过,没什么大问题。 妈妈所在的社区卫生院原是一家大型国企下属的医院。国家为给企业减负,前些年把具备社会职能的医院、幼儿园、学校以及住宅区都从企业剥离出来,交给地方政府管理。这个以前专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医院就变成了社区卫生院,辐射周边的好几个家属院和小区,当然包括原企业的小区。其经费由当地财政负担,其中就包括辖区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社区医院都比较简陋,这家医院还稍好点,但是设备已经陈旧,医护人员有限,水平更有限。每个签约医生身边都围着一堆焦急的老人,每个人都希望快快弄完,可光是各种化验单就有一叠,而且每一张单据都需要手写!手写!手写!看着这魔幻的场景,仿佛从5G时代穿越回改革开放前。 辖区居民健康体检是每年必做的工作,完全可以设计成专门的表格,只需填写居民姓名、年龄、常住地等基本信息即可,就像挂号本一样。可是,在这里,除了等,你还有什么办法?医生办公室不到十平方,一下子挤进这么多人,只有五六只塑料板凳可以坐,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得这么站上一个上午,从一个检查室,到另一个检查室,抽血、B超、心电图……免不了会有医护人员被临时喊去做别的工作,免不了有熟人加塞儿,免不了还有来看病的其他人,这队伍只见越排越长。听说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妇前一天来了,有些检查愣是没等上,第二天一大早卫生院大铁门都没开的时候就来了,又有什么原因没检查成。医护人员非常过意不去,主动打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希望对方可以优先考虑老人,不知道听筒那边怎么解释的,最终那两位老人还是白跑了一趟。 B超检查是最耗时的,那个机器估计过去是用于孕检的,妈妈不会腹式呼吸鼓肚子,医生难为得胳膊都累酸了也看不清楚。看着那个黑黢黢的图像,我心想,别说看不清楚,就是查出来什么又怎样,对于这样一个耄耋老人? 妈妈心眼儿小,去年体检胆固醇偏高,她就不怎么吃鸡蛋,也不怎么吃肉。其实,绝大多数老人的胆固醇水平都有些高,绝经后的女人尤其如此。而且,人体内的胆固醇多是肝脏自身合成的,靠饮食吸收的不到10%,只要平时注意食不过量即可。何况,鸡蛋富含营养,性价比极高。这些,给只上过三个月速成识字班的老妈讲是讲不明白的,关键是我讲她也不信啊。索性就淡化体检结果,反正医生字迹潦草,料她也看不懂,医生所谓的痰湿体质又过于专业了,她也没听懂。这样一来,老妈反倒高兴起来,恢复了每天一个鸡蛋的饮食习惯。 陪伴妈妈的过程里,你看着她活泼得像个少女,简单得堪比儿童,却日渐频繁地被衰老击中,眼见她慢慢地耳聋眼花,行动不便。你所能做的,只有陪伴。一时兴起,想到她爱看书,立马下单《优雅老去,你的前100岁健康指南》。不信我,信医生总是可以的吧?她却不感兴趣,刚看一半就还给我了。 好吧,I服了U,您老儿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