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这个冬天在京城逛过的书店

这个月内容消费比较多,成为了豆瓣日活用户,周末足迹大概可以用书店串联起来。
Pageone 在东城的花园胡同开了新店,赴朝阳门时就近去过。与其他分店不同的是,花园胡同店定位更侧重于咖啡馆,书籍区域很小,但不乏精品,在某个狂风扫落叶的周末下午我就着一杯冰美式精读完《置身事内》和跳读完《四时之美》。店内上座率很高,或读书或自习或吃 brunch,店内的安静和店外将黑的夜色宛如两个世界。
Pageone 的设计和选书品味一直在线。在五道口那家一口气读完过原研哉的《Designing Design》,而在三里屯和前门的两家 Pageone 倒没怎么读过书,因为每次路过都是以游玩为主要目的,比如有次去前门 Pageone 只是为了看看书店视角的正阳门。
Naïve 理想国的选书品味也还不错。我是去年冬天从许知远参与的一期播客听说这家书店的,当时北京仍有许多地方待我探索,出行计划一直搁置。本月刚好七堇年送我一张《梅艳芳》的电影票,回头看了看她的作品,发现并没有多年前读过的惊艳了。那个时候透过她的文字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而现在信息差基本可以磨平。
《梅艳芳》的结尾是《夕阳之歌》,观影结束的下午四点半,国贸云霞渐散,就近去了在朗园Vintage 的理想国。这里应该是北京书店密度最高的地方,理想国在最深处,店内空间比较小、灯光昏暗、人多嘈杂,不是适合读书的地方,不过看了下书架发现还是不错的,角落的上层书架上,Jonathan D Spence《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旁边放着许倬云的《万古江河》,这正是我本月读物之一;而下层书架放着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是我上月读物之一,虽然这本我的评价一般。
正阳书局在西四,赴宣武门时顺道去过。在北京中轴线的节目发现这家书店,里面都是关于北京的书,陈列在最佳位置的就是梁实秋、老舍、梁思成的著作。去的路上,远远地就能看到院子里的万松老人塔,院子里的古琴声音量恰到好处,自成一个世界。
正阳书局是纯粹的书店,来往的人群基本都是长者。店内没有坐的地方,这时节坐在院子里又太冷,人们索性站着看书,小小的店内略显拥挤,因此我看了会儿书架就去智珠寺和嵩祝寺了。从西什库教堂附近乘上公交,3-4 站分别路过中南海、北海、故宫、景山,就到达目的地。入京管制后,这附近不见往日游人如织,走到中国社科院时,门口枯到极致的叶子被冬风吹得哗哗作响,不得不感慨这就是纯正的冬天的感觉啊。
来今雨轩在中山公园内,严格意义上不算书店,实际上是有一些书的茶社。研究城市学的大学中文老师曾经说过中山公园是北京的第一座公园,民国很多文人聚集于此。来今雨轩的名字典故据说和杜甫有关,杜甫作《秋述》诗一首以向友人表示谢意。诗前有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表达了交朋友应重在友谊,从此“旧雨”、“今雨”就成为了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
故宫初雪时顺道去来今雨轩歇脚,点了一位红茶,尝了下传说中鲁迅爱吃的冬菜包子,冻僵的人这才温暖过来。这个地方因为《觉醒年代》又吸引了一波人流,天气严寒的缘故,我去的时候没有排队,茶社内非常安静,可能因为书架上的书都是红色文学,看书的人不多,倒是不少人在二楼参观民国相关的展品。也许我带一本《苏轼十讲》来这儿看比较合适,但思来想去一来麻烦,二来有附庸风雅之嫌,还是作罢,安心品茶。临别时翻看馆内留言册发现茶客画满了鲁迅先生的人像,有速写有漫画,妙趣横生。
在实体书店没有任何推送打断思想的畅游。人生如寄,阅读时间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