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观点
都是一些比较杂乱的想法,但是彼此之间还是有一个说理的脉络在。
对于中国大乘诸宗间的判教争论,私以为还是应当以华严为最高。何以故?华严最能汇通儒学故。何以华严最能汇通儒学?以其修行即圆融,圆融即修行,“悟顿行渐”之根本立场与形势故。
华严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问题是:一、如何处理自身的有宗偏向,使自己不被单独划分到如来藏系统之中。二、如何处理同禅宗之间的差别,也即如何兼摄禅宗,但反过来绝不可以被禅宗兼摄。前一个问题关系到华严的格局大小,而格局大小决定能否解决后一个问题。后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只是佛教内部的争论,而且还进一步会对儒道之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华严必须能够兼摄禅宗。禅宗本心,而华严虽来自于如来藏真心系统,但实际上有所超越。华严但论法身,因而并非本心。若禅宗胜,则本心之说胜。本心之说胜则心学之流胜。心学实际与禅宗、道家同流,以其只向自身求故。以是故三者俱是小教而非大教。
何以只向自身求则为小教而非大教?以成为大于体会、历史大于个人、现实大于玄理故,以古今贤哲实为“聪明作者”故,以政治之问题至上无等故!
一份草案:
东方传统的问题:(1)华严与儒学为两条腿。以华严摄《齐物论》进而纳庄子入儒家-华严之体系,严儒互济。由此使得总体判教有其根基。(2)破斥心学、道家、禅宗;取理学而去心学,取庄子而去老子,取华严而去禅宗。由此使得总体判教有其规模。(3)保持华严别教一乘圆教的地位,修改华严判教之不足,重新以华严判摄大乘,而使佛教有真正旨归。由此摄尽佛学。(4)以两宋理学补全两汉经学,经学为主,理学为伴;进而将此一新整体补全简帛所见之孔子五经之学,并以此为根本而重新发扬商周贵族精神。由此摄尽儒学。
西方传统的问题:从柏拉图的新柏拉图主义-图宾根解释出发:(1)新柏拉图主义——理学——贵族精神——反对虚无。(2)辩证法——何为辩证法?《巴门尼德篇》里给出了展示——辩证法导向的真相不易被接受,这一真相即是关联性整体(既是又是的有严格性的两可)——(2.1)引向自由(助产术)——何为自由?面向可能性的乐观精神(贵族精神)——(2.2)辩证法作为对他人的解放即是对他人的帮助——苏格拉底精神的传承,以此方式是色诺芬苏格拉底的理论层面完成版。(3)新柏拉图主义——二元论(形质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