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1世纪西方新社会运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前言
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论普及读物更难撰写。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有限的篇幅内,把立论、论据和论证过程等,用通俗、清新、生动的语言将事物本质与规律讲清楚,做到吸引人、说服人,实非易事。
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的高科技革命和新的生产工具的诞生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生产力,但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社会生产力的任何增长,都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观的全面危机,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即生产社会化乃至生产全球化与现存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被极少数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次总体爆发。
1.定义:新社会运动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后工业社会)出现的新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进行的新抗议和斗争。
2.关系:新社会运动是西方左翼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社会运动与传统左翼运动是基因链条式关系。
3.为什么新?
- 主题新:超越了阶级政治议题,主要关注社会文化和生活质量等议题(如生态运动)
- 主体新:由新中产阶级(第三产业的兴起造成的,如中小经历、技术工人、专家教授、科研人员)构成,也有一部分是社会弱势群体
- 方式新:非暴力集会、游行、情愿等
- 组织形式新:分散化,无正式领导者,无正式章程,个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4.辨析
- 新社会运动:
- 社会主义运动:中等阶级运动,被视为一种和平的社会改造运动
- 共产主义运动:工人阶级运动,废除私有制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公共拥有生产手段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使收入、财富、机会和经济力量的分配尽可能接近均等。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秩序。(卡尔·兰道尔)
6.什么是生活世界殖民化?
[1]阳海音. 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 [1]阳海音.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273-274. 在哈贝马斯看来,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指的是系统侵入生活世界的各种关系中,使生活世界越来越商品化、金钱化和官僚体制化。通俗地说,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指的就是现代社会的市场机制和官僚制的权力侵蚀了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行为领域。 什么是系统? 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它是以权力和货币为中介、媒体组织起来的。它体现的是目的合理性,追求的是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 哈贝马斯认为,系统是按照目的合理性的模式活动的,其合理化趋势依赖于工具理性的扩张,即强调通过最佳手段和最佳策略,以达到系统整合的最优化和最有效性。系统分为经济子系统和政治子系统两大领域。
- 经济子系统的功能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的物质生存需要,其主要整合媒介是货币。
- 政治子系统的功能是协调生产关系,管理公共社会,其主要整合媒介是权力。 作为系统媒介的货币和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交往和协商对话的基础上,而是具有一种控制功能。 什么是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 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的背景假设, 是相互理解的信念储存库。文化、社会、个性作为生活世界的三大要素, 分别贯穿在交往行为内的涉及文化模式的理解过程、涉及合法制度的协调行动过程和涉及个性结构的社会化过程这三者之中, 即“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个体社会化”这三种再生产过程中。 为什么会产生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自我调节功能的弱化则是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内部原因和关键所在, 这一点直接起因于技术统治论成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 文化层面:哈贝马斯认为, 随着市场规律渗透到并控制着文化商品流通领域, 批判意识逐渐转换成了消费观念, 公众之间的公共交往消失了, 代替它的是同质化的个人接受行为。批判主义逐渐消失了, 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公众沦为商品拜物教的奴隶, 社会则丧失了文化共识, 陷入到了一盘散沙的状态。
- 社会层面:社会的整合被系统整合的模式所取代, 调节规范的社会关系不是通过以语言为媒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往来形成, 即不是根据平等主体之间的公开的理性辩论并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是通过非民主的、不平等的政治权力的运作模式强行进行整合, 以达到社会一体化的目标。
- 个性层面:由于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所侵蚀, 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人的精神的“内在”向度被削弱了, 失去了对社会系统控制与操纵的内在反抗性, 舒舒服服地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
哈贝马斯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以及由此而来的合法性危机,加强了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由此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人与人之间原有的联系和忠诚被破坏,使人丧失了自我认同,发生了异化。新社会运动就是要防止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关注文化生产、关注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
7.历史流变
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抗议主题指向人性异化、环境破坏、性别压抑等,突出日常生活批判的主题。 1970年代欧洲反核和平运动、绿色环保运动、女权运动 1990年代反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运动 2011年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政治腐败 2016年美国民主之春:政治诉求,批判了资本主义虚伪的民主和虚假的新闻自由,金钱政治。 2016年法国黑夜站立运动:反对劳动法修改草案 2017年法国黄背心运动:抗议政府上调燃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