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时刻你感到艺术是“有用”的?
查看话题 >神话坠入现实,细说现代奥运会起源(上)
纵贯两千年的奥运会前世今生
奥运会,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1894年,巴黎国际体育代表大会在索邦大学隆重召开,与会代表被告知这是一个主要讨论业余主义的会议,但到场后他们旋即发现,会场的贴画赫然写着“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
01奇迹:古希腊和古代奥运会
既然是恢复,说明曾经存在过。事实上,奥运会不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存在,而且堪称灿烂。
在人类历史中,但凡面临高度竞争的族群,无不崇尚身体训练,一如国人提起高大威猛,总会联想到蒙古大汉,资源有限的草原塑造了游牧民族的强悍,而独特海洋文化和城邦政治孕育中形成的古希腊文明,亦是如此。
既面临外来文明侵略,又面临城邦征伐,在古希腊,兵源备战始终是城邦生活的重要一环,比如在斯巴达,儿童七岁后就会被送进军营,过上充满训练的军事生活。在尚武精神影响下,古希腊人养成了锻炼习惯,而军事训练的内容,比如奔跑、投掷,战车等等,逐渐演变成运动项目,成为日常的一种修身方式。
为此,希腊人修建了大量公共运动设施,除了比赛用的体育场、跑马场,还有竞技训练场、角力学校,这些建筑发展到后期,不仅在功能性上趋近现代,具备了服装间、浴室、训练室、厨房厕所,以及带顶棚的跑道等,还成为复合型文化中心,配备剧院和图书馆。这说明在希腊人观念里,运动不止是肉体层面的锻炼,还和智识教育紧密相关。

古希腊人虽然生活在各自独立的城邦,但却过着同一种宗教文化生活,不仅信仰同样的神祗,敬奉同样的神庙,还说着同样的语言。这种被称为泛希腊主义的文化认同一直影响到今天。细心的球迷可能会发现,在中国男篮惨败希腊无缘东京的比赛中,希腊队的球衣上,看不到“Greece”的英文单词,而是一组希腊语,早年间的希腊男篮,胸前还印有过“Hellas”的字样。“Hellas”,正是古希腊被罗马人占领前的称谓。
泛希腊主义认同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在宗教生活中逐渐发展成泛希腊崇拜,圣地崇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每到节日,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往被尊为圣地的城邦参与仪式,与东方神秘诡谲的祭祀仪式不同,崇尚运动的希腊人,把他们的宗教仪式举办成了运动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大泛希腊运动会诞生了,其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运动会就是奥林匹亚运动会。
希腊人从公元前776年开始,每隔四年汇集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西北小城奥林匹亚,用一场为期六天左右的盛大竞赛敬奉宙斯。各城邦会派出选手参与激烈角逐,前13届只有短跑一个项目,距离是现在的192米,随着赛会发展,高峰时一度扩展到二十多项,比如跑步、摔跤、赛马、战车和五项全能等等。作为四大泛希腊运动会之首,奥林匹亚运动会以四年一届的频次,前后延续一千多年,举办了整整293届!作为对比,东京奥运会才不过是第32届。

意大利学者约勒·法略莉认为:
古希腊运动会是唯一关于‘属’而存在的一条精神纽带,是古希腊世界众生对美、力量、信仰和文化交织一起的关乎生命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
这段话概括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泛希腊运动会起到凝结共识的作用,二是它可以凝缩该社会的诸多人文内涵。正是这些超脱一般宗教仪式的特质,使得泛希腊运动会不仅被一代又一代后人歌颂乃至研究,还使其拥有了超越历史兴衰的复苏可能。
随着古希腊地区被罗马征服,古代奥运会陷入存续危机,公元393年,它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视为异教徒活动而遭受废止,承载过古希腊辉煌文明的奥林匹亚古城,历经战争、地震和统治者的焚毁,消失在漫长的中世纪。
在古城脚下,阿尔菲奥斯河及克拉德奥斯河交汇沉积的泥沙,埋葬了人类天性与野蛮激辩出的作品。
02萌芽:近代体育发端
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席卷欧洲,为挣脱宗教束缚,学者们大力宣扬人本思想,力图用人格打破神格。当古代奥运会从浩瀚的希腊文明里被整理出来,它所呈现的身体崇拜,所创造的人文精神,无疑迎合了时代需求。
早在1450年左右,学者维吉留斯在编著中介绍了四大泛希腊运动会的起源和开展,政治家帕尔米耶里在著作《论市民生活》中,把古希腊的运动会视为“身心均衡教育”的一部分,这些作品的流传,开启了后世对古希腊竞技文化的研究和向往。与之相应的,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解放身体,释放人性的方式,终于重新进入到人类视野。
自帕尔米耶里开始,教育家们开始把身体运动作为一种育人手段纳入教学改革,意大利思想家弗吉里奥在提出“通才教育”主张时,把体育和文学、音乐等并列;维多里诺在自己创办的“快乐之家”学校里,把游泳、击剑等活动当成培育品德的课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仅借助学校培养出一批批热爱运动的年轻贵族,助推了运动在宫廷的发展,还秉持体育塑造人格的思想,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延展了体育的价值。

那体育运动具体发展情况如何呢?
其实,禁欲和身体邪恶观支配下的中世纪,也并非没有体育因素。宫廷贵族痴迷骑士比武,民间则盛行射箭,两者的开展原本都出于军事城防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游戏化,进而形成了近代体育的发端。
这种发迹首先是从各种节庆仪式开始的。欧洲各大王室和城市贵族出于威权统治、炫耀实力甚至娱乐消遣的需要,会时常组织各种纪念活动,骑士比武是重头戏,规模庞大的比武有时能吸引几千骑士参与,早期通常在城区和郊外进行,伴有大规模厮杀和死亡。到中世纪后期转变成文明的单人比武和骑马挑环等形式,不仅有了专门场所,胜者还可以获得女士颁发的奖品,这已经有现代竞赛的雏形了。
到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禁忌被打破,节庆活动里的竞技项目愈加丰富,赛跑投掷类比赛被纳入进来。在意大利,教皇庇护二世的家乡皮恩扎,城市于每年圣玛窦纪念日举行赛跑,1462年庇护二世亲临现场并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城外草坪搭满节日帐篷,几十头烤好的公牛和其他食物被用来招待,市民们做完弥撒后汇集于此,观看赛马、赛驴、成年男性以及男童组的赛跑。成年男子比赛里,率先到达终点的人叫特立帕,第二名因为和冠军失之交臂而十分沮丧,但他注意到特立帕身上泥巴很少,而且身上还穿着做饭的围裙呢,怎么可能跑这么快!原来特立帕是教皇厨师,中途混进了比赛。
如上所述,该时期的运动会衍生在统治阶级的仪式活动下,带有极强政治宗教目的和社会治理功能,翻阅资料不难发现,大部分运动记载都围绕王室展开,民间自发的竞技活动不仅少,而且往往带有暴力色彩,因而屡遭限制和禁止,但有一类运动却在夹缝中成长起来了,那就是球类运动。

早期球类运动并没有统一的规则,大球小球玩法不一而足。
在民间,早在12世纪就有过对足球的记载,中世纪的足球比赛是一种非常粗犷的乡间运动,对阵双方有时以城门为目标,在数公里长的田间路野争夺球权,比赛从早晨持续踢到夜晚,从地上甚至踢到河里,参与人数也不受限制。
在王室贵族阶层,运动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极强身份优越属性,为了和粗俗的平民足球区隔,一种用掌心击打的小球开始盛行,后续增设球拍球网辅助,最后发展成了网球。
不论是有着中世纪传统的骑士比武和射箭比赛,继承自古希腊的赛跑投掷类比赛,还是新兴的球类运动,运动竞技不可逆转地渗透进社会日常,并得到发展。
一方面,城市建筑中出现大量专门用于运动的场馆场地,运动通史一书记载,光巴黎一座城市,在17世纪左右竟然有1800多座球类场馆;另一方面,印刷术发明使得跨区域规则统一成为可能,比赛朝着专业化规范化迈进,欧洲各国诞生了大大小小的体育组织,以及专门奔赴各地参赛的人群,这可以视作职业管理和职业运动员的雏形。
1792年,世界上第一本纯体育刊物《体育杂志》在伦敦创刊,这本杂志不仅介绍运动项目和运动装备,还报道赛事,预告赛事,甚至提供博彩内容,足见当时体育运动已经普及。顾拜旦曾这样形容:“英国人带着圣经和草地网球走遍天下,德国人则随身携带腌酸菜和体操”。可以说,作为一项大型的,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奥运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似乎已经土壤初成。
03前夜:奥运会在近代复苏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恢复奥运会的人,不是我们熟知的顾拜旦。
1804 年,德国教育学家古兹姆茨在其力作《青少年体操》中赫然提出恢复古代奥运会。
古兹姆茨并非异想天开。1774年,著名启蒙教育家巴泽多受利奥波德三世邀请,在安哈尔特-德绍(大概在现今德国东部)创办泛爱学校。这是一所主张自由教育,从事先进教学实验的学校,许多优秀的体育教育家齐聚于此共事,他们在课程里设置了大量户外运动。受此影响,当地每年都会在利奥波德三世夫人生日那天举办盛大的田径比赛,筹办这项比赛的人,正是古兹姆茨。
古兹姆茨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他崇尚古希腊人把体育锻炼和社会仪式结合起来的做法,认为丰富的体育形式可以培养人的身心和谐发展,《青少年体操》一书里,他综合了大量古代奥运会的运动项目并进行归纳,把“跑””划分成速度跑、耐力跑和越野跑,这种划分方式一直影响到现在。可惜他最终并没能实践恢复古代奥运会的想法。

第一个真正在近代成功举办奥运会的人,也不是顾拜旦。
在各种“优雅永不过时”的混剪视频里,时常能看到一些很沙雕的乡间运动场面,比如追小猪,踢小腿。视频不会告诉我们的是,其中一些比赛,不仅不是搞笑比赛,还可能有着长达四百年的历史。这项赛事,正是源自1612年的科茨沃尔德奥运会,一项希望继承古希腊奥运会精神,又融合了本地文化的草地运动会,由英国天主教徒罗伯特多弗创办。
在北欧,瑞典伦德大学的斯卡图教授出于纪念古代奥运会的目的,曾两次举办“斯堪的纳维亚运动会”,因此本地报纸直接称其为“奥运会”。类似记载也出现在法国,洪德高级中学从1832年开始,每隔四年举办一次奥运会。
复兴奥运,在欧洲渐成星火之势,这把火,逐渐烧到了希腊。
1832年,希腊王国在英法俄等国的干预下成立,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次子,年仅17岁的奥托被推选为国王。他还没有上任,希腊方面就派了一个代表团前往慕尼黑,代表团此行考察了慕尼黑十月啤酒节,因为在啤酒节上,有一项特别活动,仿照古希腊奥运会开办的瑞士竞技赛。可见此时,希腊国内已经产生了恢复奥运会的声音。
1833年,希腊《太阳报》刊登了一首名为《先灵对话》的诗,诗人索托苏斯在诗中描绘出一个场景:复苏的柏拉图徘徊在满目疮痍的希腊大地上,仰天长叹:“告诉我,辉煌的古代如今安在?奥林匹亚运动会如今安在”。
索托苏斯的情愫其来有自,此前,希腊刚刚打赢历时8年的独立战争,摆脱了奥斯曼土耳其长达四个世纪的军事专制统治,希腊人的民族自尊得到极大释放,对国家前途自然也抱有极大期待。索托苏斯深深坚信,重启奥林匹亚运动会,之于纪念希腊独立,之于重振希腊文明荣光,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他一边上书国王奥托,一边发表诗集向公众呼吁。
1837年,奥托国王终于颁布了一项全国性集会的法令,其中的运动竞技环节,包括了铁饼、标枪、跳远、赛跑、摔跤和战车比赛,这些项目,完全是古代奥运会的竞技项目。可惜的是,集会并没能实行。但索托苏斯的呼吁并不是徒劳的,希腊富商扎帕斯,接过了接力棒。
作为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扎帕斯被索托苏斯文章里的民族情结深深震动,他于1858年上书奥托国王,声称可以赞助全部费用,并将出资挖掘修复著名的竞技场,古希腊时期承担泛雅典运动会的场地——帕纳辛奈科体育场,作为奥运举办的场地。
次年,即1859年,沉寂了1466年之久的古代奥运会,终于在它的故土苏醒!

扎帕斯发起的运动会,后人称为扎帕斯奥运会。1859年的首届比赛,包括了跑步、铁饼、标枪、摔跤、跳跃和爬竿等项目,不过用现在的眼光看,赛事可以用混乱来形容。按照扎帕斯原定设想,所有比赛将在帕纳辛奈科体育场进行,但因为挖掘修缮工作没有完成,不得不挪到雅典城中的广场举办。由于缺乏看台,拥挤时有发生,马匹受惊踩人,还出现了运动员休克的情况。这名休克的选手在领先的情况下突然倒地,该项目冠军最终被维利萨洛获得,赛后,组委会因“竞技精神格外高昂”,额外给维利萨洛颁发了一份特殊奖金,来自英格兰文洛克奥委会的 10英镑。
英格兰为何冒出来一个奥委会?
如果说希腊的奥运会恢复像一场接力赛,那在远隔重洋的英伦三岛,奥运复兴则像一场马拉松,其唯一孤独的跑者,叫威廉·布鲁克斯。
2010年5月19日晚,伦敦奥组委公布了2012伦敦奥运会吉祥物,一只名为“文洛克“的独眼萨罗普羊。当众人目光都聚焦在吉祥物怪异的造型时,很少有人知道,”文洛克“这个名字及其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意义。
时间回溯到1858年的秋天,英格兰什罗普郡一个叫马奇文洛克的小镇上,医生布鲁克斯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了一则消息,称希腊将在1859年举办新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布鲁克斯激动不已,奥林匹克运动会?他已经在文洛克小镇举办到第八届了!
年轻时的布鲁克斯,曾在伦敦、巴黎和意大利帕多瓦学医,父亲去世后,21岁的他回到文洛克接过诊所,从此开启了数十年的行医生涯。布鲁克斯身上烙印着典型英国绅士的品格,他不满足于仅仅在身体上对居民进行救治,还试图帮助民众接受教育。1841年,布鲁克斯倡议成立了农业阅读社,组织阅读科技、工农业相关的著作,旨在“推广与传播有益的知识”。
当时的英国底层,居民和工人们酗酒成风,布鲁克斯很快意识到户外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引导健康的生活习惯,于是在1850年的一次会议上,阅读社决定成立奥林匹亚班,并在文洛克镇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吸引人们参与户外运动。当年的10月22日到23日,为期两天的第一届文洛克奥运会,就这样在英格兰的乡间顺利举办起来了。现在许多人提出发展校园体育,把孩子们从王者荣耀和抖音快手里抢过来,这种思维,其实跟两百年前布鲁克斯博士的想法何其相似。
文洛克奥运会一办就持续多年,因此当听闻希腊即将举办奥运会,布鲁克斯受到巨大鼓舞,他写信给英国驻雅典的公使,希望获得更多雅典方面的消息,还以文洛克奥组委的身份给希腊寄去了10英镑作为奖金,并在扎帕斯奥运会召开前的两个月,举办了一次比往年更大的文洛克奥运会。
近代欧洲出现的各个奥运会中,扎帕斯奥运会和文洛克奥运会之所以特别,在于前者带有浓厚民族复兴色彩,而后者借助奥运的形式推广户外运动,具备促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基于运动,又超越运动,历史际遇使得两者产生交合,奥运会,从他于希腊小城诞生至两千多年后,竟涅槃出国际主义的翅膀。
04夭折:奥林匹克走向拐点
1860年是布鲁克斯忙碌的一年,奥林匹亚班从阅读社独立,改称“文洛克奥林匹亚协会“,规模更大的什罗普郡奥运会不仅如愿召开,而且实践了郡内各镇轮替举办,举办方自筹资金的运营方式。五年后,布鲁克斯参与的国家奥林匹亚协会(NOA)在伦敦成立,次年,第一届全英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举办,这是一届比英联邦运动会早了64年的全国性运动会,数万观众在水晶宫见证了历史。

与此同时,扎帕斯奥运会似乎难以为继了。1862年10月,奥托国王因政变流亡国外,原定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在它即将迎来第二届的前夕被迫流产。回望过去,我们总忍不住假设历史的各种走向,但尘埃落定的是,变故终止了英国人和希腊人进一步合作的可能。1865年,扎帕斯含恨而终,他捐出遗产用以继续修复帕纳辛奈科体育场,还要修建一座奥运展览厅,希望重振奥运事业。扎帕斯的遗志没有被希腊人遗忘。
1870年,第二届扎帕斯奥运会在新修复的体育场顺利召开。这是一届组织优秀,效果惊人的赛事,组委会承担了不富裕运动员的全部费用。包括田径、体操在内的十个项目参赛者均提前报名,并齐聚雅典接受了为期六周的训练,他们还仿照古奥运的形式进行宣誓,胜者会接受乔治国王亲授的橄榄枝花冠,上万观众在现场不仅见证了冠军诞生,还欣赏了开闭幕式的文艺表演。
波澜壮阔正当时,奥运会复兴势头再次迎来拐点,基于业余主义思潮形成的反对声,挥出了最后一记重拳。
业余主义曾深刻影响近代体育进程,但对国内的体育迷而言,其实是一个陌生词汇。当球迷们津津乐道美国梦一男篮的组建时,总有一些鹦鹉学舌的声音会蹦出来说:奥运会因为这些职业球员的加入变了,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咯!这其实,就是业余主义的余波未平。
业余主义产生于19世纪。在英国,体育运动一方面被公学体系视为绅士教育方式而承载了教育属性,另一方面作为上流社会的娱乐方式而具备了阶级属性。一些上流阶层的人认为,体育是教育手段,不是单纯的游戏,参与运动应当基于爱好,而不能基于盈利或谋生的目的。第一届全英奥运会包罗了社会各阶层的选手,当时的一些体育明星也参与其中,这引起了上层人士警觉。
一个叫“业余运动俱乐部”(AmateurAthleticClub,AAC)的组织成立了,他们不仅抵制布鲁克斯主导的奥运会,还在章程中明确定义了业余运动员——“没有从事过职业体育、没有获得过体育比赛物质奖励以及没有当过机械工等体力劳动者的绅士”。同时,AAC还规定,与职业运动员同场竞技过的人不得参加俱乐部组织的任何比赛。
我们知道,竞技运动在上千年间沦为政治宗教包裹下的权力游戏,在普通人生活中,它是被边缘化、被污名化的,它遭宗教禁锢,受王室禁令,当它终于在近代得以卸下沉重枷锁,基于自由支配身体、掌控休闲时间、平等进行对抗等特点,绽放出平民文化和理想社会的光彩,却不幸遭此傲慢指控。
既限制以体育获利谋生的运动员参与,又限制体力劳动者参与,在贵族上层依旧掌握巨量财富的19世纪,我们清晰看到业余主义者在标榜体育的高尚和纯洁性时,所暗含的伪善一面。钳制平民文化和打压底层阶级,自然不是体育界新鲜独有的现象,就像中国历史上,对以表演为生的人讽称“戏子”一般,利用权威和对规则制定的便宜,权贵阶层用各种手段将自身与普罗大众的身份地位做出区分。

强压之下,全英奥运会举办数届后停办。在希腊,1875年的第三届扎帕斯奥运会也在业余主义的影响下只允许大学生参加,扎帕斯奥运会影响力大减。直到1888年,为了庆祝扎帕斯遗嘱中的展示厅,也就是今天著名的扎皮翁宫终于落成,第四届扎帕斯奥运会才得以举办,而随着1892年第五届因为资金问题再次停办,扎帕斯奥运会,在沉郁的地中海海风吹拂下,终结了短暂又波折的旅程。
布鲁克斯回到小镇沉寂多年,文洛克奥运会一如往常召开,甚至一百年后依然生生不息,不过已经拥有大型赛事经验和视野的他,依旧渴望更盛大的体育聚会,1881年,他向希腊奥组委破天荒地提出了举办世界性奥运会的提议,这个提议自然被希腊官员视若罔闻。1889年,布鲁克斯在报纸看到一项体育相关的调查,他盛情致信调查者并发出邀约,为了自己的国际奥林匹克梦想,80岁高龄的布鲁克斯甚至决定召开一次临时的文洛克奥运会,以迎接客人到来。这位收到邀约的人,正是日后的奥林匹克之父——
皮埃尔·德·顾拜旦。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2 02:57:07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1 22:45:20
-
ゝ 释放我不凡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2 11: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