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乡淮味
原文刊发于《盐阜大众报》
盐城的味道首先是一种咸味,这种咸不像苏南那样咸而有回甜,比如无锡酱排骨;也比不了中原和西北的齁咸,比如清水煮羊骨蘸粗盐吃;此种咸味,是一种很“轻”的咸,是酱油吊出的咸,是大丰港吹来的咸。你吃盐城的软兜,咸味是非常淡的,鲜味却够足。藕粉圆子是甜点,也有塞猪肉的,那咸味不会令你咋舌,却足以使你回味。古时的盐城真是盐城,产海盐,“环城皆盐场”。这足见盐城的咸是由古至今的。我读大学,喝盐城的水三年有半,品出了水中的咸味,很寡,但确实存在,像一滴眼泪的滋味。水烧开,底下往往沉了一层杂质;水不烧开,静止许久也能看到细细的颗粒缓缓落底。这说明盐城的水质并不很好,可都说盐城的水不好,盐城的女人却很漂亮。盐城的风很大,很咸,很烈,碰到雨季,从港口吹来的海风能把瘦树压折,垃圾桶生出双腿乱跑,骑自行车的人不必蹬链子就驶得飞快——也容易摔倒,并且最好不要撑伞,否则伞会牵着你走,女的裙摆被掀起,男的头发四面八方倒,小孩子几乎飞起来。整个城市都是“呜啦啦”的声响,仿佛飘到了太平洋的海面上,风风雨雨,摇摇晃晃。此时你也千万不要张嘴,因为风会一股脑灌进你的口腔,窜向你的喉咙,比吃饭噎住还难受。当然,如果你恰恰胃口不好,我倒是推荐你遇到这样的天气在路上走走,张张嘴,吃吃海风。吃海风能开胃,咸的风被你吃了,烈的风被你吃了,你的胃立马有了反应,风在胃里回旋,翻江倒海,分泌胃酸,肠胃蠕动,不消化的就消化了,不饿的肚子也饿了,饿了的肚子更饿了。这时去吃一碗鱼汤面,去吃一碗鱼汤馄饨,去吃一碗鱼汤馄饨面,会觉得万分幸福。千金难换啊!
盐城的味道还是一种碱味,馒头放了碱更松软,盐城的大饼有碱味,但又恰到好处,不会伤舌头,不会呛鼻子,闻之开胃。苏北大饼在昆山也很出名,紫竹路有家水仙早餐店,卖各式早点,最好吃的是大饼,往往供不应求,刚从炉里取出,立即就要装进袋子给人提走。做烧饼的是老板娘,面团一个个都揪好静置着,做饼的时候就用手掌把面团摁扁,翻面,再摁扁,另一只手也不闲着,得不停地给大饼移位,旋来旋去,一张面饼要雨露均沾式的不停按压,塞进肥猪肉、油渣和葱花(甜大饼就是白糖),等馅儿料都裹进去了,面饼也已严丝合缝了,最后撒大量芝麻。接下来考验功夫了:整张饼贴着手掌和手腕从案板上揭下来,迅速托到烤炉跟前(烤炉就在旁边,只需一个转身),老板娘拿眼一瞧,盯住炉内的一个空位,手臂一伸,一贴,一抿,一出,再做下一张。做烧饼要讲究快准狠的。出炉,有小麦的香气,也有淡淡的碱味,这碱味在早上特别挠人胃。烧饼也可夹油条吃。油条够香了,烧饼也香,香上加香,老百姓真太会吃了!我有回去上海,早上吃的就是烧饼夹油条,老板问我:“咸的甜的?”我意识到上海人是会吃甜饼夹油条的。同丰路有一家卖大饼的,大排长龙,然而徒有其表,吃起来瓷而生硬,能吃,但不好吃。吃大饼要趁热,凉了就不好吃了,旧时受苦人怀里揣张大饼,晌午掏出来吃,是要就着开水下肚的,否则划喉咙。那是干粮,充饥用的,不可算作美食。
东台鱼汤面是一绝,汤如牛乳,葱绿面细,撒白胡椒,鲜而能爽。鹿城路有一家面馆,也买各式淮扬早点,鱼汤面做得很地道,汤浓而黄,饮之却不腻不腥,回味厚润,很能勾起我在盐城的味蕾记忆,单加一份烫干丝,下肚,整天舒坦!我以为此面只应盐城有,苏南是做不出的。苏南人吃得太精细,饮食时常讨巧,他们能熬一锅奶白的鲫鱼汤,喝其鲜甜,但熬出那样一味鱼汤:清、爽、鲜,又下面条吃,似乎太夺味。其实鱼汤面更重要的是水土,多少美食都是离了本土就变味的。东台鱼汤面之所以有别于他处,想必也有其淡淡的碱味的功劳,也有其淡淡的咸味的功劳。这是底料,是标签,是盐城人的一剂乡愁。盐城人也有能吃辣的,我认识一朋友,东台人,吃鱼汤面都要舀两大勺干辣椒,我不敢苟同,这鱼汤还怎么喝!但很少有嗜辣成瘾的,比起苏帮菜,盐帮菜无非是味重一点罢了。
阜宁大糕是顶好吃的,有话说:“白如雪,薄如纸,甜如蜜,柔如云。”道尽了其特色。我一室友是阜宁人,读大学时,有回我去逛超市买了点大糕回来分食,他咬了一口就吐了,十分生气:“瞎揪!这是砸阜宁大糕的招牌㖏!”过了一个礼拜,他回家返校,提了一包大糕,给我们一人分了一袋,很自信:“尝尝!开在我家门口的老阜阳㖏!”我一吃,上回买的真能说味同嚼蜡。这大糕方方正正,捏如春绵,色若秋练,含在嘴里即能化了,化了其香也散,芝麻浓,椰奶甜,核桃香,原味醇……大糕也可油煎,两面合煎,如无馅儿的藕夹。据说拿根火柴去点一片大糕,它很快就会燃起来,可见其薄。不过,浪费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