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市值蒸发300亿,雷军造车梦还能实现么
小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这些年凭借饥饿营销和超高的性价比迅速占领了中国手机市场。在小米11周年演讲会上,雷军还放出豪言壮语:当前任务是真正站稳全球第二;下一个目标: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
然而在上周小米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小米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4390万台,相较于第二季度的5290万台,下降了近17%,全球市场份额由第二季度的16.7%下降到13.5%,被苹果反超,排在了第三位。发布财报后第二天,收盘时小米股价大跌6.96%。从2021年年初至今,小米股价已跌40%,市值缩水超3400亿港元。

据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表示:芯片缺货也是影响小米本季度出货量的原因之一。大概影响了小米1000万到2000万的出货量。Redmi K40S也一度因为缺芯陷入了难产。
另外,受市面上苹果、华为、VIVO等手机品牌竞争影响,智能手机整体大环境也较为一般,未来出货量增长乏力将成为常态。

主营增长乏力下,小米把目光投向了汽车行业。
其实早在今年3月,小米就宣布下场造车。关于小米造车的新闻就不断被刷屏。为了造车,雷军和小米的拜访了汽车行业各个大佬。此外,还带队去上海拜访了博世中国的总部、去福建参观了宁德时代。最终落户北京亦庄。
业内曾经有“200亿造车”门槛这一说法,造车需要花费的大量资金,但大多数互联网造车烧钱的速度还是超出想象。以头部企业蔚来为例,根据财报显示,2016年以来,蔚来的累计净亏损就已经超过350亿元。
小米此前披露,对造车业务的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的投资额为100亿美元。
但专业人员分析:“除去资金方面,造车面临的困难也是真实存在的。首先,造车的工艺非常复杂,投入也很大,从硬件的角度看,手机到汽车,难度是需要‘升级’的。其次,小米在无人驾驶等领域并不具备技术优势。虽然小米可以通过投资来进行资源整合,但如何将资源内化为自己的技术,也充满挑战。第三,造车将会对人员及各种资源造成极大的消耗,这是否会影响集中精力做好现有主业,也是值得思考的。”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快速增长,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与此同时,苹果将在2025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如果汽车软件上也被苹果压制,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非常残酷。能否靠造车突出重围,我们还需要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