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21.11
这本书让我感到深入灵魂的悲哀与痛苦。为主人公悲哀,也为自己悲哀,因为我在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很多人都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那种恶心的共鸣就像是地下室经年不散的水渍一样,散发着臭味,让人呕吐。 我们受观念支配,我们还活着吗? 我们试图给世间所有都套上规则,那我们还有自我意志吗? “我们甚至连做个人,做个拥有真正的、自己血肉之躯的人都感到累,并引以为耻,竭力想做一个从不曾有过的泛人。我们都是些死胎,而且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早已不是那些有生气的父辈了,可我们却喜欢这样,越来越喜欢。我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很快,我们就会设法让观念把我们生出来。” 《地下室手记》是嘲讽、是披露、是告诫。 我们要做具体的人。
作为导读书目很实用,很清晰。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本书让我厘清了萨特的创作脉络,也对萨特的存在主义有了一个系统上的了解。 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萨特的哲学观念和政治观念,分别是存在主义的现象学,存在主义伦理观和萨特在政治方面的介入。 关于存在主义的现象学,作者主要论述了萨特存在主义下的自我、意识与存在。读下来才发现自己以前对存在主义的理解实在太浅了,如果说我现在是接触到了存在主义的一些表皮的话,那之前我仅仅只是闻到了它散发的气味。我是自在,也是自为,自在的我存在于现象之外,是它所是,自为的我存在于现象之中,是它所不是。我本身是一个完整的自在,是意识将“缺席”带入进了这个存在,于是在死亡来临之前,我永远不是我所是。所以意识就意味着存在的缺席。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伦理观是建立在存在主义现象学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人永远是ta所不是,所以在伦理观上,萨特强调的是人的本真性。前期他强调绝对自由,忽视情境的重要性,他认为“我在一个不是我选择的具体情境中出生,但我可以选择这一情境对我的意义”。这一观点我实在无法认同,一个出生在战争情境中的人,一个出生在底层情境中的人,ta们的选择天然就是受限制的。ta们的选择绝称不上是自由。当然,在经历了战争之后,萨特也意识到了情境的重要性,他也开始介入政治。 因为自己对存在主义有挺大的兴趣,所以这本书给我的帮助是很大的,脉络清晰,文字简洁不复杂,翻译也非常流畅顺滑。这一系列的导读书目都想看看。

© 本文版权归 Velvet Thund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