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白的音乐笔记(六十)——克莱斯勒演奏克莱斯勒
这次听的是克莱斯勒演奏合集,以拉他自己的作品为主。这张碟查得到的版本应该是EMI出的“克莱斯勒演奏克莱斯勒”,我这张估计是转录的,但是只要能听到克莱斯勒的原音,也是非常值得而珍贵的。
无言圣歌 柴可夫斯基
若现场听会哭。录音技术挡不住克莱斯勒的心。
air 巴赫
g弦上的咏叹,录音质量实在有些糟糕,但反倒有一种老旧的迷晕。完美。
库普兰风格晨曲
木褐色的心事流着,流着,几乎快成我的泪。
巴赫小提琴奏鸣曲柔板
应该是无小的第一首的第一乐章。像一个木头车轮,孤零零地滚着。
五月的微风 门德尔松
摇摇晃晃,息而复起。
浪漫曲op94 舒曼
柔情潺潺,尽付夏夜的风,别了,我所有流走的梦。
库普兰风格风流才女 la precieuse
端庄典雅的妇人,在河边轻快地散步,享受家庭之外的自由。
西班牙小夜曲 格拉祖诺夫
一唱三叹,总流着拉丁血的西班牙味道。
老调 old refrain
流连在过去里,看到的现在。
午夜钟声 midnight bells
当这一夜过去,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库普兰风格香颂&帕凡舞曲 chansom&pavane
美与哀,或者用更俏皮的词,叫“哀美丽”。后半段变得较为轻松愉悦,像是解决了一桩心事。最终以忧愁作结。
G大调芭蕾舞曲罗莎蒙德 舒伯特
旋律动听,古灵精怪,天真烂漫,在克莱斯勒的琴声面前,录音质量都不再是问题了,感染力是如此透彻。
韦伯小提琴奏鸣曲的小广板
凭窗远望,一分春愁一分无名之忧,让人发怔。
scherzo alla dittersdorf
欢快的斯图卡,投下彩虹,人们载歌载舞,酒像泛滥的洪水,白天结束,黑夜继续,仿佛欢乐永无止境,甚至比欢乐颂还要多一些欢乐。
a小调弦乐四重奏
第一乐章如迷魂阵,有些甜腻,像好莱坞早期电影营造紧张气氛的配乐。第二乐章气氛活跃许多,但还是显得略微神经质。第三乐章像蜂拥的醋意,又虚伪的释怀。第四乐章如一盘果篮,忽又急剧哀伤,却不过是形式。
维也纳随想曲 op2
记得曾在另一张专辑里听过,是克莱斯勒拉起来和听起来都最舒服的一首曲子。时喜时悲,情绪转换得快又自然,并无神经病的感觉。暗流般的愁绪潜藏在里面。
中国花鼓
克莱斯勒的名曲,不知道的人肯定以为是民乐。五声音阶之感,更妙的,是有一种中国式的热闹,以及面对这种热闹的矛盾与错乱。
帕蒂塔组曲no3 加沃特舞曲 巴赫
我很快乐,但快乐的时候,又想到些其他的心事。这就像这首曲子所唱的歌。
海夫纳小夜曲 回旋曲部分 莫扎特
像在给维纳斯搓背,接下来是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给维纳斯搓背。搓完之后,把水泼掉。
回旋曲 贝多芬
穿花绕步,握住舞伴的手。
玛祖卡舞曲 no4 op67 肖邦
凄凄楚楚,欢欢喜喜,告白与告别都只在一回首间完成。
玩具娃娃圆舞曲 波尔迪尼
克莱斯勒琴声一起,天就亮了。欢欣占满,不留缝隙。
幽默曲 德沃夏克
最著名的那首幽默曲,中间段突然的忧伤段落,克莱斯勒拉的很慢,让人想哭,听的人血液沸腾。
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
世界名曲,老跟伏尔加河的纤夫搞混。克莱斯勒的琴声摇得像外婆桥,一直摇到梦里。
太阳的赞歌 柯萨科夫
又像毒蛇,又充满柔情的太阳,拜日教的祭司的歌声,穿过如丝线的光。
印度之歌 柯萨科夫
有趣的异域风情,颤动而不犹豫,令人沉静。
伦敦德里小调
甜蜜的哀愁,温暖的回忆,让人总想起美好的往昔,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再也见不到的人啊。克莱斯勒的演奏,催人泪下。
莲花大地 斯考特
温柔中的神秘,甚至有一点点诡异,像彼岸的温柔乡。
霍塔组曲 no4 法雅
能感受到质朴的热情,还有西班牙神经质的情绪变化。
西班牙舞曲 法雅
带着荷尔蒙与神经质。
美丽的罗斯玛丽
克莱斯勒的名曲,但听着不像个少女,倒像一幅画。
吉普赛女郎
吉普赛的攻击性,和不争的心。又有吐不尽的哀愁,裹在一起推向你。
爱的忧伤
音色,克莱斯勒的音色也许是老旧录制技术的加持,是如此绝世独立。真的是爱的忧伤了,正正好好的忧伤。
爱的喜悦
不像帕尔曼拉的愁味略浓,克莱斯勒的版本就是真的喜悦了,不过是外放与内敛的区别,但都是如假包换的喜悦之情。幸福到心酥酥痒痒的。
郑延益先生说得对,克莱斯勒才是真正的小提琴之王。至于原因,唯有去听。(最后附上郑延益先生谈克莱斯勒的录音节目,绝对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