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城电影《凤凰》拍摄花絮(转)
数码电影《凤凰》参展意大利贝沙洛国际电影节
数码电影《凤凰》拍摄花絮:
作者:申维
2002年8月8日,丁建城领着他的《凤凰》剧组,一头钻进扬州城的小巷子。扬州人对土生土长的电影导演丁建城很陌生,没有人注意这群在小巷子窜来窜去的年轻人。市民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瘦西湖拍摄的《还珠格格》续集。
《凤凰》剧组主要由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组成:导演丁建城,91届摄影系;摄影徐伟,95届摄影系;周浩东,89届表演系;卢卓婕,20届表演系;李逸,02届表演系新生;伍纳,89届表演系;刘斌,89届编剧系;黄雅,中央美院讲师等。扬州地方军由我和东关街开照相馆的杨大师参与。我在剧组担当外联工作,联系某些拍摄场地,邀请群众演员等。我还客串演了派出所所长。丁建城是一个干事的人,所以,我们愿意帮他。
正式开机是8月9日。前一天晚上,丁建城安排剧组在他的远房亲戚的饭店里吃了开机饭。一桌丰盛的晚餐,可大家没怎么吃,情绪处在激动中。饭桌上,丁建城望着剧组成员不停地傻笑。他几乎没有动筷子。丁建城上回在扬州拍片是96年,拍的是根据苏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纸》。电影在荷兰鹿特丹电影节获得评委会奖。从那以后,他已经好久没拍片。这次拍《凤凰》可谓蓄谋已久。
1,绿杨旅社
丁建城把剧组安排在新胜街的绿杨旅社。绿杨旅社是扬州一家老字号旅社,在新胜街30号。从前,丁建城家在新胜街5号,在绿杨旅社隔壁。丁建城把剧组安排在此,除了住宿便宜外,据说还另有深意。
新胜街是扬州的一条老街,街名是纪念明朝将军常遇春打了胜仗。“新胜”,顾名思义是新的胜利,有点儿像法国的凯旋门。新胜街宽如一辆三轮车,长不足百米。可是,这儿却聚集着三座较大的欧式建筑。绿杨旅社就是其中的一座。这大概在全国都罕见。从前这条街的繁华,由此可见。
绿杨旅社的建筑很独特,进门有一舞池。现在舞池里摆着一对破旧的沙发。有时放自行车和摩托车。舞池上方是弓形天窗,光亮直接照进舞池和每一层楼的回廊,这样使得楼里的房间两面透光。楼有三层,铺着木地板。木楼梯很窄。每层楼都有环形过道,打开门窗,风就在过道里吹。虽说是夏天,屋里没有空调,也很凉爽。
房间床铺的价位很低,15-30之间。因为价位低,屋里的成设简单:一台吊扇,一台旧电视,两张旧绷子床,破桌子,破椅子,一个立柜。房间里值钱的东西就是立柜了。立柜不是一般的值钱,少说值好几万。红木,雕花,柜子造型别致,有上百年的历史,全是用榫头。现在的木匠没有这么好的手艺。据说,从前房间里的床,桌子,板凳全是红木的。每年秋季,有不少古董贩子会住到绿杨旅社。古董贩子识货,他们动旅社里家什的脑筋,今天噱一点,明天噱一点,就像马蚁抬黄豆一样,把有价值的古董从旅社里抬走。我真的担心再过几年,这些古董柜子是否还在?
绿杨旅社进门处有一面黑板,上面介绍了它百年的历史,说它是扬州最老的旅社,住过陈毅,邓颖超,孙科,梅兰芳,郁达夫等。据上年纪的人讲,这儿还住过美国的第五飞行大队。抗日战争时期,扬州城上空警报一响,就有黄包车夫拉着美国飞行员,飞奔到文昌阁附近的文津桥边。那儿停着美国吉普。再由吉普把飞行员送到西郊的飞机场。那时候,拉黄包车的经常早上一拉就是二十几个飞行员出去,晚上再拉回来的只有十几个,没回来的就这么战死。
绿扬旅社是一个低档的旅社。扬州当官的朋友很少知道扬州还有这么一个旅社?有一次,我们安排美国朋友马丁住在绿杨旅社。马丁对这个旅社赞叹不已。可是半夜,马丁就被隔壁的派出所给撵走,撵到西园。因为绿杨旅社不够接待外事的资格。现在,绿杨旅社里住的多是古董贩子,贩煤炭的,采购员,收购旧衣服的……当然,也包括丁建城的剧组。
我们住进旅社时正值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傍晚,我站在绿杨旅社的阴台上,眼前是一览无遗的低矮的平房,很大的风从青灰色的屋脊刮过来,刮进屋子里,刮得屋里的东西乱跳,脸盆、脚盆咣当作响。我的脚下是那条比蚯蚓还细的街道。斜对面是一个已经改着他用的教堂……
2,裸奔
丁建城似乎对裸奔情有独钟。早在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纸》中,就安排过裸泳的镜头。他对裸奔的解释是回归自然。他选择的回归自然的地点靠近长江边上的高明寺。 那里地势平坦,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路两旁是绿油油的稻田,稻子的高度齐膝。
丁建城说这是一个理想的裸奔场景。扮演陈朗的伍纳和扮演夏奕的李逸也都鼓足勇气来到现场。可是,到了动真格时,两人都打退堂鼓。他们找出一大堆理由:剧组里人太多,远处马路上有行人,稻田里有农民……他们说裸奔会引起骚乱。总之,最后是没有裸奔起来。
晚上,剧组的人在街头吃大排档。几扎啤酒下肚,扮演阁三的刘斌借着酒兴说,表演系的不够改革开放,还不及编剧系呢。不就是个裸奔吗?有什么了不起。伍纳说刘斌说大话,除非刘斌做个榜样。刘斌说,榜样可以做,如果他裸奔,李逸也要裸奔。李逸一口答应。他们打起赌,喊了两辆出租车,又去了江边上。
刘斌下了出租车,脱得一丝不挂,把衣裳往胳膊里一挟,借着酒兴裸奔起来。剧组的一群人看着刘斌裸奔,一个白色的肉体,很快消失在夜幕里。大家等了一会儿,不见他返回,觉得奇怪。丁建城怕出事,就领着众人沿着裸奔路线寻找。忽然,李逸发现路边一个赤裸着的半截身子,屁股在上,头在下,像是半截桩子栽在地上。李逸惊叫起来。
原来刘斌沿着田野跑着,跑了很远的一段。忽然,他觉得胳膊里挟着的衣裳变轻,一摸,发现手机、钱包、手表全丢了。刘斌是近视眼。他赤裸着,弯着腰,沿着跑的线路往回摸索,摸手机。所以,李逸看见他时,他正光屁股在上,头朝下。
轮到李逸裸奔时,剧务小刀摆出一副英雄救美的架式,上前一把抱住正在脱衣裳的李逸,说,怎能这样!
3,《凤凰》说什么?
《凤凰》是一部反映现代人爱情生活的影片。10年前,季同、陈郎、马文相约10后相聚。10年后,他们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季同是一个落魄文人。陈郎当了休闲中心的小老板。马文身陷牢狱。马文让他的恋人童菲前来赴约。童菲的美丽同时吸引住陈郎和季同。童菲选择了后者。童菲和季同的恋情,破坏了季同原有的生活状态,即季同和一个叫张静的关系。和童菲同时到来的还有陈郎的网络恋人夏奕。夏奕和陈郎之间的恋情早在网上就已经完成,那么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初初看来,这样的故事似乎有点老套,似乎是现代言情剧的复制。丁建城和徐伟作为第六代先锋电影的探索者,选择这样的题材,简直是一种开历史的倒车。可是,当我们再细细审核电影中的几个人物,就会有新的发现。
童菲是马文的恋人,马文不久就会出狱。她本是替马文赴约,可是很快竟成了季同的恋人。这样的爱恋揭示了现代人观念的变化。他们爱着对方的美丽,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美丽能持续稍稍长一点,就是爱情。至于这样的爱是否能够存在?存在的合理性,他们无暇顾及。我们经常看见身边发生的短小爱情故事,但是,很少能够长久的。
夏奕和陈郎在网上恋爱,干材烈火,到了非见面不可的地步。夏奕住进宾馆,她和陈郎一见面就问,“你的房地产生意还好吗?”他们结束分手时,夏奕提出借钱。
可见,她的目标很明确。夏奕很容易让人误读成一个直奔主题的坏女人,可是,她对陈郎的情感投入还是百分之百的。她没有回避她生活的窘境。她既要人,也要钱。
我们身边有着各式各样寄生类的人。他们没有工作,什么正事也不干,可照常有钱花,照常打麻将,穿好衣裳。我认识一个女的,跟丈夫离婚。他丈夫没正事干,在社会上做鸭子,靠一些女人养着。他就从这些女人养他的钱里挤出一点,给原来的女的。这个女的生活也过得去,无忧无郁,整天打麻将。所以,像夏奕这样最后提出经济要求的女的,是合乎现实的。
综上所述:《凤凰》提供了一个现代爱情故事的版本,而它所关注的现代观念的变化,是其它爱情影片末能觉察的。这大概是这部影片吸引着这群电影探索者的原因吧。
4,跳橡皮筋的小女孩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幅场景:童菲独自在小巷里散步,夕阳余辉中悠长的古巷,一户户人家静静的门楼院落。其中的一家门前,一个小女孩正在跳橡皮筋。摄影徐伟对这样的一幅场景不理解。他问丁建城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小女孩跳橡皮筋?丁建城笑着说,这是后现代风格。徐伟也就迷迷糊糊地接受。
跳橡皮筋的小女孩是我的女儿,今年10岁,上小学五年级。去年,我领她去丁建城家。她听我和丁建城聊天,像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发现丁叔叔是导演。她就闹着要当演员。我开玩笑说,电影里有一个小偷,演不演?女儿坚决不肯演小偷,说要演一个好人。丁建城慢条斯理地说,演好人吗,有个条件,门门功课得在95分以上。
前些天,丁建城和我通电话。我女儿知道丁叔叔在拍电影,就抢过话机,告诉丁建城,今年,她门门功课都在95分以上啦。丁建城在话机那端楞住。我们早已经把去年说的话忘啦。丁建城觉得应当对孩子信守诺言,就要我在剧本里专门加上了跳橡皮筋的一段。
拍摄时,跳橡皮筋的小女孩很兴奋。丁导演喊开始,她认真地跳起橡皮筋。这场戏的主角是童菲,跳橡皮筋只是一个背景。徐伟正拍摄着,忽然,小演员跑到摄像机跟前,手挡住镜头,严肃地说,我刚才跳错了。她要求重拍。大家弄得哭笑不得,只好按小演员的要求重拍。在小演员的心中,她是这场戏的主角。这个主角是她用学习成绩争来的。重拍时,小演员的橡皮筋跳对了。
5,丁建城和扬州的小巷子
丁建城回扬州,首要的事是泡澡堂子和逛小巷子。他住在西门街附近的贾庄。他骑自行车从老西门街出发。西门街实际上已经消失,变成市区繁华的美食街。这更加让他产生一种紧迫感。他骑车经过彩衣街,到东关街开照相馆的杨大师家。他把自行车摆在杨大师家院子里,然后开始步行逛小巷子。北柳巷,南柳巷,埂子街,南门街,新胜街,古旗亭……一路逛过来。在我们的朋友中,很少有人像丁建城这么熟悉扬州城的小巷子。
丁建城生在扬州城的巷子里,长在巷子里。他有着深厚的巷子情结。他的电影总是少不了扬州的巷子。古城的老巷子在他眼里是一幅幅绝望的风景。低矮的民房,盐商的四合院,潮湿的青石路面,倾斜的青砖墙壁,墙头的小草,院子里探出头的石榴花……
有一场戏本来想在埂子街的念恩寺里拍摄。当时徐伟去上海办护照,临时从南京赶来的周明说镜头无法展现导演的意图,只好作罢。晚上,丁建城怀着万分的遗憾,领着我夜游念恩寺。我们从寺院的大门进去,一层一层的院子,走一些旮旮旯旯的地方,然后进入狭隘的只能过一个人的一人巷。巷子扭扭曲曲,像迷宫。他总能在绝路的地方找到出路。他说应该拍一场巷子里追逐的戏,如果调一架直升飞机就好啦。
我跟着他走在小巷子里,明白他所说的巷子的风景。头顶上的天空随着你的脚步不停地变幻,形成各式的图案。巷道里静得出奇,听着脚下单调的足音,你面对的完全是一个孤独的自己。这是一个完全的封闭的内心世界。巷子总是以一种出其不意变化展现陌生的天地。
丁建城对小巷子有着许多往事的追忆。现在,城市大片大片地开发,巷子也大片大片地消失。市长没有一个是在巷子里长大的,当然就没有像丁建城这样的巷子情节。江总书记的故居在东圈门的巷子,市里按香港武打影片中的布局对东圈门进行改造,不伦不类,把东圈门的巷子改造成旧长安街。丁建城作为一名贫民化的导演能做什么呢?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镜头留下记忆。
6, 生活与电影的距离
现实生活与电影的距离底有多远?
《凤凰》中有这么一场戏:季同和童菲乘公交车,车上很拥挤。一个男人往童菲身上蹭,贴在童菲身后站着,等车子到站,季同发现这个男人的裤裆隆起。季同很愤怒,跟这个男人打起来。耍流氓的男人趁人拉架时,用一个大萝卜砸在季同头上……
开始,我们都把这场戏当着是一个闹剧,当着丁导演玩的幽默。没有谁愿意演戏中的流氓。南京的音乐制作人齐国闹着要演电影,后来听说给他这样的角色,吓得跑到北京。我们找了几个群众演员,开始积极性蛮高,一说戏,全都不愿意演。有的提出戴墨镜、戴口罩、戴鸭舌帽。最后还是丁建城强迫助手小刀担当这一角色。丁建城说,没有牺牲精神就别搞电影。因为大家都不肯演这一角色,我们对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角色产生怀疑。
有一天,演童菲的女演员卢卓婕逛扬州的新华书店。她发现有一个男人盯着她。卢卓婕在书店里呆了一会儿,就去逛金鹰购物中心。那个男的一直跟着她。她在妇女用品柜停下来时,那男人像兔子似地一步向她挪近,身体朝她靠过来。卢卓婕猛然转身,狠狠地盯着那男的眼睛说,你再跟着我,我就报警。那男的一惊,脸刷地白得像纸,慌忙跑了。
卢卓婕经过这场虚惊后,确信生活与电影之间是零距离。
7,伤情的麦克风
这个世上最扣门的电影投资人应当找丁建城拍电影。因为丁建城是这个世上最扣门的导演。据说他的第一部电影《纸》,从拍摄到制作只花了十几万。《凤凰》因为是用数码相机拍摄,成本就更低。《凤凰》整个拍摄过程二十来天,全部花费不足万元。剧组十几个人的吃、住、行及主要演职员的报酬加起来是6千元。男一号周浩东只是象征性地收了6百元。其余全是义务、友情担当。绿杨旅社每间房每天只收30元,相当于两个星的旅店一小时的钟点房。剧组拍摄中的群众演员是我帮助收罗的熟人,茶楼、休闲中心、歌舞厅这些拍摄场景全是我找朋友帮忙解决,分文未取。但是,有一只闲置着的麦克风,花费了4千元。这真是一只让丁建城伤情的麦克风。
事情得从一个无关紧要的女孩牛小妹说起:某个北京朋友向丁建城推荐牛小妹,说她是电影迷。如果丁建城拍电影,把牛小妹领着,让她在剧组做点杂活,主要还是学习和了解电影。这样,丁建城就把牛小妹带到扬州,给她的职责是通联、内勤。剧组住绿杨旅社后,两个女演员住一间屋,牛小妹单独住一间。夜里,她跑到小刀和音响师的门口敲门,说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害怕。牛小妹的目光看着音响师,意思是叫音响师去陪她。牛小妹话才说完,小刀反应快,已经趿着拖鞋去了牛小妹屋里。但是,这件事音响师留了心计。音响师是个矮个头,驼背,喜欢光着上身,蓄着齐腰的长发。从后边看,长发披在驼背上,很像裸着上身的干瘪的老妇。小刀陪牛小妹一晚,兴致不高,第二天流鼻涕,估计是睡地板着晾。第二天,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音响师头上。小刀吃醋,到丁建城处告状,说音响师陪牛小妹,旅社里人看到印象不好。按照丁建城的说法是,音响师晚上陪牛小妹,肯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往常,剧组里的风流韵事发生在导演、摄影、和男女主角中间,现在竟发生在一个不相干的剧务身上,他就有点起毛。丁建城要牛小妹和卢卓婕一间房,让李逸单独一间房,可是,这样的调度引起音响师的罢工,说丁建城干涉太多,这是他们间的私事。音响师当即就准备同牛小妹回京。丁建城怕影响电影的拍摄,只好妥协。
音响师带来一只同声麦克风,这只麦克风一直没怎么用。据音响师讲,麦克风是他租的,租金每天两百。这笔账应该算在丁建城头上。这只麦克风就弄了丁建城4千多。
丁建城再扣门总有扣不住的地方。
8,壮汉小刀
剧本是中国文联的董涛写的,最初的创意也是董涛,可能董涛比较忙,丁建城就叫小刀按他意图对本子作整理。小刀是一个壮汉,什么样脏活、累活,大家都喊他做。拍电影的确需要有像小刀这样的壮汉。
有一天,丁建城在北京街头小饭馆里吃面条,看见一个大胖子老板正在发脾气,对人态度很冲。丁建城就说,老板,你做小本生意的,跟顾客讲话怎能冲冲的。胖子说,我就这个态度,大不了生意不做。丁建城问,老板叫什么?胖子把厨刀往案板上一剁,指着刀说,我就叫这个,刀,小刀。丁建城跟小刀聊天,晓得他因为生意不好,心情就不好。丁建城就劝小刀跟他搞电影,说得小刀两眼发亮。小刀激动地挥舞手中的厨刀,发誓一定要在北京杀出一条血路。丁建城让他把刀放下。小刀放下厨刀后就成了丁建城的助手。
小刀是剧组最先来扬州的。我把他领到休闲中心洗澡,他在门口拒绝进去,说事业第一,要立刻到我家电脑上改剧本。他嫌休闲中心太奢侈。我告诉他,这是个低档的休闲中心,况且老板是我的朋友,不收我钱。小刀就进来了。他显然没有见识过这么好的浴室。他一边享受,一边做出不屑的表情。我们躺在包厢里聊天。小刀说,他是北京的刀手,许多著名的影视剧出自他的手。他还写过好几部小说,最后署了别人的名。他在北京的身价是千字一百。因为小刀牛吹的太玄,我没领他去我家。我说我正和老婆闹离婚。
晚上,我搬台电脑替小刀打剧本,忙了一夜,没见他给我什么好脸色。我就觉得他是一个楞头青。小刀把洗过的衣裳晾在屋里的绳子上。夜里,丁建城从上海赶回来。他当着我面把小刀训斥一顿,说衣裳晾在屋子里,对面说话看不见对方的脸,这是农民作风。小刀红着脸收拾衣裳,眼里含着泪。他等丁建城一离开,就大着嗓门发火,扔屋里的东西。他是扔给我看的。我觉得他很可爱。在剧组里,我见过几回丁建城训斥小刀。他总是不敢吭声,可是等丁建城一离开,就大嗓门发火,扔东西。他做给剧组里的人看,想稍稍搀回点面子。丁建城叫他打杂、做下手活,他嘴里总是抱怨说,我是编剧,这不关我的事,然后认认真真地执行。
剧组里的几个女演员瞧不起小刀。他就打临时配角的主意。有一个演小燕子的演员。小刀向她灌输成功之路。小燕子当着众人的面训斥他:你是谁?你以为你是谁?小刀脸憋得发紫。这是我看见他最痛苦的一回。
我看得出小刀是个很功利,很痛苦的人。他为了能杀出一条血路,低声下气。他的痛苦写在脸上,一张痛苦的脸。
9,形形式式的影迷
做牙刷生意的孙老板是个影迷。他有个女儿吹笛子。他请求是让他女儿上电影。丁建城听了他女儿吹的“小放牛”,很满意,就答应。剧组来了后,孙老板要把剧组请到他老家玩。我告诉他,剧组没时间,丁建城是个工作狂。孙老板就要在城里宴请剧组。我又告诉他,丁建城是怎样的一种人。你请他吃5百块钱的效果和请他吃一碗肉丝面的效果相同,弄得不好,他还认为你向他摆阔。这样,孙老板听了我的话,扛了一箱方便面去剧组。丁建城十分满足,感激不已,说是扬州人民对他的剧组的最好慰问。
孙老板的女儿16岁,闹着要到剧组看影星。我第一次把她领到剧组时,她一眼看见男主角周浩东,走上前一把薅住周浩东的胳膊不肯松手,两眼发直。好在周浩东很有经验,安慰她说,我不走,要在这儿呆很久。我跟你合个影。这样,合了影又签了名,女孩子才怏怏地离开。第二天,女孩子特地去商场买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又让他父亲把她领到剧组。周浩东在本子上签了好几页的名字。女孩子才心满意足地走了。现在,我和她逗笑,问她想不想周浩东。女孩子一脸诧异地问,周浩东是谁?她已经把周浩东忘了。
鸽子在扬州大学的图书馆工作,平常自视甚高。他写小说,没有发表,据他说是不屑发表。我和丁建城曾经去图书馆看书,和鸽子成了朋友。那天,我和黄雅坐在绿杨旅社的大堂沙发上,我旁边坐着个贩水果的。鸽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大堂,高声询问剧组住哪?我就和他招呼,示意他坐下。鸽子高声喧哗着走来,一把抓住水果贩子的手紧紧握着。弄得水果贩子不好意思。他握过手才发现握错啦。
鸽子跟我约好到丁建城家看拍片。那天我恰巧有事,就叫他先去。鸽子在去丁建城家的路上,对将出现的场景作了如此的设想:丁建城会把他一一介绍给剧组的成员,说他是作家。剧组中肯定有许多如花似玉的美女,一个个向作家投来仰慕的眼神,然后,他就摆出惯用的清傲的神情,把帽子脱去。他前不久患一种叫鬼剃头的病,头发落光。大凡艺术家,总有与众不同之处。譬如秃头,长发,大胡子等。鸽子还进一步设想可能有女演员约他喝咖啡,谈文学,就像他在网上交的女网友……
丁建城拍片时,不喜欢闲杂人来打扰。他工作很投入。鸽子进门后,发现各人忙各人的事,没人与他招呼。丁建城也只是看了他一眼,没哼一声。看就像没看一样。鸽子觉得有些失落,抢先除掉帽子,想来个出奇制胜。这一招的确起到效果。剧组有几个人停下手中的活,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人。丁建城看到鸽子的秃头后,停下手头的工作。他把鸽子叫到院门外,郑重地说,剧组正在工作,请鸽子晚上5点钟之后再来。丁导演下了逐客令。据说这件事让鸽子精神受了很大的打击,伤了自尊。他回家后,不见任何人,不接电话。
我责怪丁建城,这件事做的有点不顾别人的感受。丁建城说是因为鸽子的秃头影响了剧组的情绪。他这个秃头太难看,不是那种全秃,秃的上面还有许多稀稀落落的毛发。
王五住在绿杨旅社隔壁。他从小和丁建城一道长大。丁建城拍电影《纸》,他担当美工。王五曾经想当作家,后来又想拍电视剧。他为此把工作丢了。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时,他还去旁听过,我替他安排过住宿。现在王五有没有那些梦,我不知道。我们可以看见他每天坐在新胜街的马路边,身心投入地与人赌博。剧组里的人天天从他身边过,包括丁建城在内,他就像没看见一样,可见他赌博的投入程度。
电影快拍完了,王五终于有空到剧组来坐坐。他似乎不满丁建城拍电影没和他打招呼。他高声地谈论了一番他的市井哲学后,又被人叫去赌博了。像这样的一个赌徒,有谁知道,他曾经是一个超级影迷呢?他曾经为拍电影丢了饭碗呢?
10,巧合吗?
我出生在东关街的个园。个园在明清时是两淮商总的私宅。解放后,个园被分割成两部份。一部份在盐阜路上,门朝北开;另一部份在东关街,门朝南开。两部份由一条窄巷通联。窄巷的一扇小门常年封着。东关街的部份就成了从前地专机关的宿舍。我在里边住到五岁,69年搬出,然后把房子给了我外婆,姨妈,和表弟居住。去年,扬州市政府决定恢复个园的全貌,我表弟才搬迁出来。
丁建城在东关街拍摄时,我赶去一看,原来就在我家从前的院子里。这完全是巧合。他并不知道我与这个院子的关系。所以,我当时特别激动。我想告诉剧组的人,这是我的故居。因为是同声拍摄,又不能发出声音,一肚子的话憋着。
拍摄的一场戏内容是:季同和童菲从我故居出来,推开院门,进入镜头,然后在窄巷里散步,说些伤感的话。拍第二遍时,我们发现周浩东脸上全是口红印,不知他们在屋里做了什么。摄影师徐伟睁着眼,不拍了。丁建城找借口,说周浩东的步子走的不对,让他们进屋子重来一遍。当他们再从屋里出来时,周浩东脸上的口红印消失了,像是变魔术。
我忽然感到周浩东演的就是我,从我家里出来还不是我吗?季同,一个落魄文人,对生活无可奈何,总是那么多情,爱上朋友的女朋友,这完全是我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数码电影《凤凰》拍摄花絮:
作者:申维
2002年8月8日,丁建城领着他的《凤凰》剧组,一头钻进扬州城的小巷子。扬州人对土生土长的电影导演丁建城很陌生,没有人注意这群在小巷子窜来窜去的年轻人。市民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瘦西湖拍摄的《还珠格格》续集。
《凤凰》剧组主要由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组成:导演丁建城,91届摄影系;摄影徐伟,95届摄影系;周浩东,89届表演系;卢卓婕,20届表演系;李逸,02届表演系新生;伍纳,89届表演系;刘斌,89届编剧系;黄雅,中央美院讲师等。扬州地方军由我和东关街开照相馆的杨大师参与。我在剧组担当外联工作,联系某些拍摄场地,邀请群众演员等。我还客串演了派出所所长。丁建城是一个干事的人,所以,我们愿意帮他。
正式开机是8月9日。前一天晚上,丁建城安排剧组在他的远房亲戚的饭店里吃了开机饭。一桌丰盛的晚餐,可大家没怎么吃,情绪处在激动中。饭桌上,丁建城望着剧组成员不停地傻笑。他几乎没有动筷子。丁建城上回在扬州拍片是96年,拍的是根据苏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纸》。电影在荷兰鹿特丹电影节获得评委会奖。从那以后,他已经好久没拍片。这次拍《凤凰》可谓蓄谋已久。
1,绿杨旅社
丁建城把剧组安排在新胜街的绿杨旅社。绿杨旅社是扬州一家老字号旅社,在新胜街30号。从前,丁建城家在新胜街5号,在绿杨旅社隔壁。丁建城把剧组安排在此,除了住宿便宜外,据说还另有深意。
新胜街是扬州的一条老街,街名是纪念明朝将军常遇春打了胜仗。“新胜”,顾名思义是新的胜利,有点儿像法国的凯旋门。新胜街宽如一辆三轮车,长不足百米。可是,这儿却聚集着三座较大的欧式建筑。绿杨旅社就是其中的一座。这大概在全国都罕见。从前这条街的繁华,由此可见。
绿杨旅社的建筑很独特,进门有一舞池。现在舞池里摆着一对破旧的沙发。有时放自行车和摩托车。舞池上方是弓形天窗,光亮直接照进舞池和每一层楼的回廊,这样使得楼里的房间两面透光。楼有三层,铺着木地板。木楼梯很窄。每层楼都有环形过道,打开门窗,风就在过道里吹。虽说是夏天,屋里没有空调,也很凉爽。
房间床铺的价位很低,15-30之间。因为价位低,屋里的成设简单:一台吊扇,一台旧电视,两张旧绷子床,破桌子,破椅子,一个立柜。房间里值钱的东西就是立柜了。立柜不是一般的值钱,少说值好几万。红木,雕花,柜子造型别致,有上百年的历史,全是用榫头。现在的木匠没有这么好的手艺。据说,从前房间里的床,桌子,板凳全是红木的。每年秋季,有不少古董贩子会住到绿杨旅社。古董贩子识货,他们动旅社里家什的脑筋,今天噱一点,明天噱一点,就像马蚁抬黄豆一样,把有价值的古董从旅社里抬走。我真的担心再过几年,这些古董柜子是否还在?
绿杨旅社进门处有一面黑板,上面介绍了它百年的历史,说它是扬州最老的旅社,住过陈毅,邓颖超,孙科,梅兰芳,郁达夫等。据上年纪的人讲,这儿还住过美国的第五飞行大队。抗日战争时期,扬州城上空警报一响,就有黄包车夫拉着美国飞行员,飞奔到文昌阁附近的文津桥边。那儿停着美国吉普。再由吉普把飞行员送到西郊的飞机场。那时候,拉黄包车的经常早上一拉就是二十几个飞行员出去,晚上再拉回来的只有十几个,没回来的就这么战死。
绿扬旅社是一个低档的旅社。扬州当官的朋友很少知道扬州还有这么一个旅社?有一次,我们安排美国朋友马丁住在绿杨旅社。马丁对这个旅社赞叹不已。可是半夜,马丁就被隔壁的派出所给撵走,撵到西园。因为绿杨旅社不够接待外事的资格。现在,绿杨旅社里住的多是古董贩子,贩煤炭的,采购员,收购旧衣服的……当然,也包括丁建城的剧组。
我们住进旅社时正值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傍晚,我站在绿杨旅社的阴台上,眼前是一览无遗的低矮的平房,很大的风从青灰色的屋脊刮过来,刮进屋子里,刮得屋里的东西乱跳,脸盆、脚盆咣当作响。我的脚下是那条比蚯蚓还细的街道。斜对面是一个已经改着他用的教堂……
2,裸奔
丁建城似乎对裸奔情有独钟。早在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纸》中,就安排过裸泳的镜头。他对裸奔的解释是回归自然。他选择的回归自然的地点靠近长江边上的高明寺。 那里地势平坦,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路两旁是绿油油的稻田,稻子的高度齐膝。
丁建城说这是一个理想的裸奔场景。扮演陈朗的伍纳和扮演夏奕的李逸也都鼓足勇气来到现场。可是,到了动真格时,两人都打退堂鼓。他们找出一大堆理由:剧组里人太多,远处马路上有行人,稻田里有农民……他们说裸奔会引起骚乱。总之,最后是没有裸奔起来。
晚上,剧组的人在街头吃大排档。几扎啤酒下肚,扮演阁三的刘斌借着酒兴说,表演系的不够改革开放,还不及编剧系呢。不就是个裸奔吗?有什么了不起。伍纳说刘斌说大话,除非刘斌做个榜样。刘斌说,榜样可以做,如果他裸奔,李逸也要裸奔。李逸一口答应。他们打起赌,喊了两辆出租车,又去了江边上。
刘斌下了出租车,脱得一丝不挂,把衣裳往胳膊里一挟,借着酒兴裸奔起来。剧组的一群人看着刘斌裸奔,一个白色的肉体,很快消失在夜幕里。大家等了一会儿,不见他返回,觉得奇怪。丁建城怕出事,就领着众人沿着裸奔路线寻找。忽然,李逸发现路边一个赤裸着的半截身子,屁股在上,头在下,像是半截桩子栽在地上。李逸惊叫起来。
原来刘斌沿着田野跑着,跑了很远的一段。忽然,他觉得胳膊里挟着的衣裳变轻,一摸,发现手机、钱包、手表全丢了。刘斌是近视眼。他赤裸着,弯着腰,沿着跑的线路往回摸索,摸手机。所以,李逸看见他时,他正光屁股在上,头朝下。
轮到李逸裸奔时,剧务小刀摆出一副英雄救美的架式,上前一把抱住正在脱衣裳的李逸,说,怎能这样!
3,《凤凰》说什么?
《凤凰》是一部反映现代人爱情生活的影片。10年前,季同、陈郎、马文相约10后相聚。10年后,他们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季同是一个落魄文人。陈郎当了休闲中心的小老板。马文身陷牢狱。马文让他的恋人童菲前来赴约。童菲的美丽同时吸引住陈郎和季同。童菲选择了后者。童菲和季同的恋情,破坏了季同原有的生活状态,即季同和一个叫张静的关系。和童菲同时到来的还有陈郎的网络恋人夏奕。夏奕和陈郎之间的恋情早在网上就已经完成,那么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初初看来,这样的故事似乎有点老套,似乎是现代言情剧的复制。丁建城和徐伟作为第六代先锋电影的探索者,选择这样的题材,简直是一种开历史的倒车。可是,当我们再细细审核电影中的几个人物,就会有新的发现。
童菲是马文的恋人,马文不久就会出狱。她本是替马文赴约,可是很快竟成了季同的恋人。这样的爱恋揭示了现代人观念的变化。他们爱着对方的美丽,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美丽能持续稍稍长一点,就是爱情。至于这样的爱是否能够存在?存在的合理性,他们无暇顾及。我们经常看见身边发生的短小爱情故事,但是,很少能够长久的。
夏奕和陈郎在网上恋爱,干材烈火,到了非见面不可的地步。夏奕住进宾馆,她和陈郎一见面就问,“你的房地产生意还好吗?”他们结束分手时,夏奕提出借钱。
可见,她的目标很明确。夏奕很容易让人误读成一个直奔主题的坏女人,可是,她对陈郎的情感投入还是百分之百的。她没有回避她生活的窘境。她既要人,也要钱。
我们身边有着各式各样寄生类的人。他们没有工作,什么正事也不干,可照常有钱花,照常打麻将,穿好衣裳。我认识一个女的,跟丈夫离婚。他丈夫没正事干,在社会上做鸭子,靠一些女人养着。他就从这些女人养他的钱里挤出一点,给原来的女的。这个女的生活也过得去,无忧无郁,整天打麻将。所以,像夏奕这样最后提出经济要求的女的,是合乎现实的。
综上所述:《凤凰》提供了一个现代爱情故事的版本,而它所关注的现代观念的变化,是其它爱情影片末能觉察的。这大概是这部影片吸引着这群电影探索者的原因吧。
4,跳橡皮筋的小女孩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幅场景:童菲独自在小巷里散步,夕阳余辉中悠长的古巷,一户户人家静静的门楼院落。其中的一家门前,一个小女孩正在跳橡皮筋。摄影徐伟对这样的一幅场景不理解。他问丁建城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小女孩跳橡皮筋?丁建城笑着说,这是后现代风格。徐伟也就迷迷糊糊地接受。
跳橡皮筋的小女孩是我的女儿,今年10岁,上小学五年级。去年,我领她去丁建城家。她听我和丁建城聊天,像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发现丁叔叔是导演。她就闹着要当演员。我开玩笑说,电影里有一个小偷,演不演?女儿坚决不肯演小偷,说要演一个好人。丁建城慢条斯理地说,演好人吗,有个条件,门门功课得在95分以上。
前些天,丁建城和我通电话。我女儿知道丁叔叔在拍电影,就抢过话机,告诉丁建城,今年,她门门功课都在95分以上啦。丁建城在话机那端楞住。我们早已经把去年说的话忘啦。丁建城觉得应当对孩子信守诺言,就要我在剧本里专门加上了跳橡皮筋的一段。
拍摄时,跳橡皮筋的小女孩很兴奋。丁导演喊开始,她认真地跳起橡皮筋。这场戏的主角是童菲,跳橡皮筋只是一个背景。徐伟正拍摄着,忽然,小演员跑到摄像机跟前,手挡住镜头,严肃地说,我刚才跳错了。她要求重拍。大家弄得哭笑不得,只好按小演员的要求重拍。在小演员的心中,她是这场戏的主角。这个主角是她用学习成绩争来的。重拍时,小演员的橡皮筋跳对了。
5,丁建城和扬州的小巷子
丁建城回扬州,首要的事是泡澡堂子和逛小巷子。他住在西门街附近的贾庄。他骑自行车从老西门街出发。西门街实际上已经消失,变成市区繁华的美食街。这更加让他产生一种紧迫感。他骑车经过彩衣街,到东关街开照相馆的杨大师家。他把自行车摆在杨大师家院子里,然后开始步行逛小巷子。北柳巷,南柳巷,埂子街,南门街,新胜街,古旗亭……一路逛过来。在我们的朋友中,很少有人像丁建城这么熟悉扬州城的小巷子。
丁建城生在扬州城的巷子里,长在巷子里。他有着深厚的巷子情结。他的电影总是少不了扬州的巷子。古城的老巷子在他眼里是一幅幅绝望的风景。低矮的民房,盐商的四合院,潮湿的青石路面,倾斜的青砖墙壁,墙头的小草,院子里探出头的石榴花……
有一场戏本来想在埂子街的念恩寺里拍摄。当时徐伟去上海办护照,临时从南京赶来的周明说镜头无法展现导演的意图,只好作罢。晚上,丁建城怀着万分的遗憾,领着我夜游念恩寺。我们从寺院的大门进去,一层一层的院子,走一些旮旮旯旯的地方,然后进入狭隘的只能过一个人的一人巷。巷子扭扭曲曲,像迷宫。他总能在绝路的地方找到出路。他说应该拍一场巷子里追逐的戏,如果调一架直升飞机就好啦。
我跟着他走在小巷子里,明白他所说的巷子的风景。头顶上的天空随着你的脚步不停地变幻,形成各式的图案。巷道里静得出奇,听着脚下单调的足音,你面对的完全是一个孤独的自己。这是一个完全的封闭的内心世界。巷子总是以一种出其不意变化展现陌生的天地。
丁建城对小巷子有着许多往事的追忆。现在,城市大片大片地开发,巷子也大片大片地消失。市长没有一个是在巷子里长大的,当然就没有像丁建城这样的巷子情节。江总书记的故居在东圈门的巷子,市里按香港武打影片中的布局对东圈门进行改造,不伦不类,把东圈门的巷子改造成旧长安街。丁建城作为一名贫民化的导演能做什么呢?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镜头留下记忆。
6, 生活与电影的距离
现实生活与电影的距离底有多远?
《凤凰》中有这么一场戏:季同和童菲乘公交车,车上很拥挤。一个男人往童菲身上蹭,贴在童菲身后站着,等车子到站,季同发现这个男人的裤裆隆起。季同很愤怒,跟这个男人打起来。耍流氓的男人趁人拉架时,用一个大萝卜砸在季同头上……
开始,我们都把这场戏当着是一个闹剧,当着丁导演玩的幽默。没有谁愿意演戏中的流氓。南京的音乐制作人齐国闹着要演电影,后来听说给他这样的角色,吓得跑到北京。我们找了几个群众演员,开始积极性蛮高,一说戏,全都不愿意演。有的提出戴墨镜、戴口罩、戴鸭舌帽。最后还是丁建城强迫助手小刀担当这一角色。丁建城说,没有牺牲精神就别搞电影。因为大家都不肯演这一角色,我们对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角色产生怀疑。
有一天,演童菲的女演员卢卓婕逛扬州的新华书店。她发现有一个男人盯着她。卢卓婕在书店里呆了一会儿,就去逛金鹰购物中心。那个男的一直跟着她。她在妇女用品柜停下来时,那男人像兔子似地一步向她挪近,身体朝她靠过来。卢卓婕猛然转身,狠狠地盯着那男的眼睛说,你再跟着我,我就报警。那男的一惊,脸刷地白得像纸,慌忙跑了。
卢卓婕经过这场虚惊后,确信生活与电影之间是零距离。
7,伤情的麦克风
这个世上最扣门的电影投资人应当找丁建城拍电影。因为丁建城是这个世上最扣门的导演。据说他的第一部电影《纸》,从拍摄到制作只花了十几万。《凤凰》因为是用数码相机拍摄,成本就更低。《凤凰》整个拍摄过程二十来天,全部花费不足万元。剧组十几个人的吃、住、行及主要演职员的报酬加起来是6千元。男一号周浩东只是象征性地收了6百元。其余全是义务、友情担当。绿杨旅社每间房每天只收30元,相当于两个星的旅店一小时的钟点房。剧组拍摄中的群众演员是我帮助收罗的熟人,茶楼、休闲中心、歌舞厅这些拍摄场景全是我找朋友帮忙解决,分文未取。但是,有一只闲置着的麦克风,花费了4千元。这真是一只让丁建城伤情的麦克风。
事情得从一个无关紧要的女孩牛小妹说起:某个北京朋友向丁建城推荐牛小妹,说她是电影迷。如果丁建城拍电影,把牛小妹领着,让她在剧组做点杂活,主要还是学习和了解电影。这样,丁建城就把牛小妹带到扬州,给她的职责是通联、内勤。剧组住绿杨旅社后,两个女演员住一间屋,牛小妹单独住一间。夜里,她跑到小刀和音响师的门口敲门,说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害怕。牛小妹的目光看着音响师,意思是叫音响师去陪她。牛小妹话才说完,小刀反应快,已经趿着拖鞋去了牛小妹屋里。但是,这件事音响师留了心计。音响师是个矮个头,驼背,喜欢光着上身,蓄着齐腰的长发。从后边看,长发披在驼背上,很像裸着上身的干瘪的老妇。小刀陪牛小妹一晚,兴致不高,第二天流鼻涕,估计是睡地板着晾。第二天,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音响师头上。小刀吃醋,到丁建城处告状,说音响师陪牛小妹,旅社里人看到印象不好。按照丁建城的说法是,音响师晚上陪牛小妹,肯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往常,剧组里的风流韵事发生在导演、摄影、和男女主角中间,现在竟发生在一个不相干的剧务身上,他就有点起毛。丁建城要牛小妹和卢卓婕一间房,让李逸单独一间房,可是,这样的调度引起音响师的罢工,说丁建城干涉太多,这是他们间的私事。音响师当即就准备同牛小妹回京。丁建城怕影响电影的拍摄,只好妥协。
音响师带来一只同声麦克风,这只麦克风一直没怎么用。据音响师讲,麦克风是他租的,租金每天两百。这笔账应该算在丁建城头上。这只麦克风就弄了丁建城4千多。
丁建城再扣门总有扣不住的地方。
8,壮汉小刀
剧本是中国文联的董涛写的,最初的创意也是董涛,可能董涛比较忙,丁建城就叫小刀按他意图对本子作整理。小刀是一个壮汉,什么样脏活、累活,大家都喊他做。拍电影的确需要有像小刀这样的壮汉。
有一天,丁建城在北京街头小饭馆里吃面条,看见一个大胖子老板正在发脾气,对人态度很冲。丁建城就说,老板,你做小本生意的,跟顾客讲话怎能冲冲的。胖子说,我就这个态度,大不了生意不做。丁建城问,老板叫什么?胖子把厨刀往案板上一剁,指着刀说,我就叫这个,刀,小刀。丁建城跟小刀聊天,晓得他因为生意不好,心情就不好。丁建城就劝小刀跟他搞电影,说得小刀两眼发亮。小刀激动地挥舞手中的厨刀,发誓一定要在北京杀出一条血路。丁建城让他把刀放下。小刀放下厨刀后就成了丁建城的助手。
小刀是剧组最先来扬州的。我把他领到休闲中心洗澡,他在门口拒绝进去,说事业第一,要立刻到我家电脑上改剧本。他嫌休闲中心太奢侈。我告诉他,这是个低档的休闲中心,况且老板是我的朋友,不收我钱。小刀就进来了。他显然没有见识过这么好的浴室。他一边享受,一边做出不屑的表情。我们躺在包厢里聊天。小刀说,他是北京的刀手,许多著名的影视剧出自他的手。他还写过好几部小说,最后署了别人的名。他在北京的身价是千字一百。因为小刀牛吹的太玄,我没领他去我家。我说我正和老婆闹离婚。
晚上,我搬台电脑替小刀打剧本,忙了一夜,没见他给我什么好脸色。我就觉得他是一个楞头青。小刀把洗过的衣裳晾在屋里的绳子上。夜里,丁建城从上海赶回来。他当着我面把小刀训斥一顿,说衣裳晾在屋子里,对面说话看不见对方的脸,这是农民作风。小刀红着脸收拾衣裳,眼里含着泪。他等丁建城一离开,就大着嗓门发火,扔屋里的东西。他是扔给我看的。我觉得他很可爱。在剧组里,我见过几回丁建城训斥小刀。他总是不敢吭声,可是等丁建城一离开,就大嗓门发火,扔东西。他做给剧组里的人看,想稍稍搀回点面子。丁建城叫他打杂、做下手活,他嘴里总是抱怨说,我是编剧,这不关我的事,然后认认真真地执行。
剧组里的几个女演员瞧不起小刀。他就打临时配角的主意。有一个演小燕子的演员。小刀向她灌输成功之路。小燕子当着众人的面训斥他:你是谁?你以为你是谁?小刀脸憋得发紫。这是我看见他最痛苦的一回。
我看得出小刀是个很功利,很痛苦的人。他为了能杀出一条血路,低声下气。他的痛苦写在脸上,一张痛苦的脸。
9,形形式式的影迷
做牙刷生意的孙老板是个影迷。他有个女儿吹笛子。他请求是让他女儿上电影。丁建城听了他女儿吹的“小放牛”,很满意,就答应。剧组来了后,孙老板要把剧组请到他老家玩。我告诉他,剧组没时间,丁建城是个工作狂。孙老板就要在城里宴请剧组。我又告诉他,丁建城是怎样的一种人。你请他吃5百块钱的效果和请他吃一碗肉丝面的效果相同,弄得不好,他还认为你向他摆阔。这样,孙老板听了我的话,扛了一箱方便面去剧组。丁建城十分满足,感激不已,说是扬州人民对他的剧组的最好慰问。
孙老板的女儿16岁,闹着要到剧组看影星。我第一次把她领到剧组时,她一眼看见男主角周浩东,走上前一把薅住周浩东的胳膊不肯松手,两眼发直。好在周浩东很有经验,安慰她说,我不走,要在这儿呆很久。我跟你合个影。这样,合了影又签了名,女孩子才怏怏地离开。第二天,女孩子特地去商场买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又让他父亲把她领到剧组。周浩东在本子上签了好几页的名字。女孩子才心满意足地走了。现在,我和她逗笑,问她想不想周浩东。女孩子一脸诧异地问,周浩东是谁?她已经把周浩东忘了。
鸽子在扬州大学的图书馆工作,平常自视甚高。他写小说,没有发表,据他说是不屑发表。我和丁建城曾经去图书馆看书,和鸽子成了朋友。那天,我和黄雅坐在绿杨旅社的大堂沙发上,我旁边坐着个贩水果的。鸽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大堂,高声询问剧组住哪?我就和他招呼,示意他坐下。鸽子高声喧哗着走来,一把抓住水果贩子的手紧紧握着。弄得水果贩子不好意思。他握过手才发现握错啦。
鸽子跟我约好到丁建城家看拍片。那天我恰巧有事,就叫他先去。鸽子在去丁建城家的路上,对将出现的场景作了如此的设想:丁建城会把他一一介绍给剧组的成员,说他是作家。剧组中肯定有许多如花似玉的美女,一个个向作家投来仰慕的眼神,然后,他就摆出惯用的清傲的神情,把帽子脱去。他前不久患一种叫鬼剃头的病,头发落光。大凡艺术家,总有与众不同之处。譬如秃头,长发,大胡子等。鸽子还进一步设想可能有女演员约他喝咖啡,谈文学,就像他在网上交的女网友……
丁建城拍片时,不喜欢闲杂人来打扰。他工作很投入。鸽子进门后,发现各人忙各人的事,没人与他招呼。丁建城也只是看了他一眼,没哼一声。看就像没看一样。鸽子觉得有些失落,抢先除掉帽子,想来个出奇制胜。这一招的确起到效果。剧组有几个人停下手中的活,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人。丁建城看到鸽子的秃头后,停下手头的工作。他把鸽子叫到院门外,郑重地说,剧组正在工作,请鸽子晚上5点钟之后再来。丁导演下了逐客令。据说这件事让鸽子精神受了很大的打击,伤了自尊。他回家后,不见任何人,不接电话。
我责怪丁建城,这件事做的有点不顾别人的感受。丁建城说是因为鸽子的秃头影响了剧组的情绪。他这个秃头太难看,不是那种全秃,秃的上面还有许多稀稀落落的毛发。
王五住在绿杨旅社隔壁。他从小和丁建城一道长大。丁建城拍电影《纸》,他担当美工。王五曾经想当作家,后来又想拍电视剧。他为此把工作丢了。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时,他还去旁听过,我替他安排过住宿。现在王五有没有那些梦,我不知道。我们可以看见他每天坐在新胜街的马路边,身心投入地与人赌博。剧组里的人天天从他身边过,包括丁建城在内,他就像没看见一样,可见他赌博的投入程度。
电影快拍完了,王五终于有空到剧组来坐坐。他似乎不满丁建城拍电影没和他打招呼。他高声地谈论了一番他的市井哲学后,又被人叫去赌博了。像这样的一个赌徒,有谁知道,他曾经是一个超级影迷呢?他曾经为拍电影丢了饭碗呢?
10,巧合吗?
我出生在东关街的个园。个园在明清时是两淮商总的私宅。解放后,个园被分割成两部份。一部份在盐阜路上,门朝北开;另一部份在东关街,门朝南开。两部份由一条窄巷通联。窄巷的一扇小门常年封着。东关街的部份就成了从前地专机关的宿舍。我在里边住到五岁,69年搬出,然后把房子给了我外婆,姨妈,和表弟居住。去年,扬州市政府决定恢复个园的全貌,我表弟才搬迁出来。
丁建城在东关街拍摄时,我赶去一看,原来就在我家从前的院子里。这完全是巧合。他并不知道我与这个院子的关系。所以,我当时特别激动。我想告诉剧组的人,这是我的故居。因为是同声拍摄,又不能发出声音,一肚子的话憋着。
拍摄的一场戏内容是:季同和童菲从我故居出来,推开院门,进入镜头,然后在窄巷里散步,说些伤感的话。拍第二遍时,我们发现周浩东脸上全是口红印,不知他们在屋里做了什么。摄影师徐伟睁着眼,不拍了。丁建城找借口,说周浩东的步子走的不对,让他们进屋子重来一遍。当他们再从屋里出来时,周浩东脸上的口红印消失了,像是变魔术。
我忽然感到周浩东演的就是我,从我家里出来还不是我吗?季同,一个落魄文人,对生活无可奈何,总是那么多情,爱上朋友的女朋友,这完全是我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