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专业阶段学习经验分享(学渣的分享)
本周前两天更新了我综合阶段的学习情况,总感觉没有分享专业阶段,学习注会的经验分享始终是不完整的,今天有时间,索性就将专业阶段的学习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分享给大家。由于专业阶段历经的时间比较久,或许有些情况不如综合阶段如此记忆如新,如有错处,还请各位谅解。
一、 我的专业阶段的成绩

二、 考试有什么意义,或者已经通过了部分专业阶段了,要不要接着考
我硕士时候的公共课是学过财务管理的,而且老师上课也是按照注会的教材里的第二章的主要内容讲解的,但是只讲了第二章财务指标和分析方法等。老师课上还和我们强调说考注会是没什么用的, 他现在的用处就是给我们讲财管这门课。我当时深信老师的话,觉得考注会是没什么用的,所以读书期间别人都在努力备考注会的时候,我在开心的刷剧和在宿舍打扑克。今年通过综合后突然感慨,老师说的话真的没错,考这个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每个小伙伴,当你确定要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你的职业是否需要。或者如果你的职业有好多可以容易拿到的证书,那去先考那个容易的证书吧。
考到注会是没有职称的,不像中级和高级会计,对你的职称有帮助,今年北京地区通知注会相当于会计中级,这样的话,如果你需要职称的帮助为啥不去直接考中级呢,还比注会省时省力的。如果你不需要职称,你所在的职业环境又不需要这个证书,那没有必要为了考而考。如果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现在在读书,有充分的时间的),或者正在或打算从事财务、审计、投融资、风控、合规等职业,可以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平心静气的考,也不要得失心太重,考到了,搬砖会比较省力,考不到,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反正都在职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失业的,不要计较一次两次的考试失败。
说了以上,其实我不是贬低这个考试,只是劝大家慎重。我相信人的一生都是持之以恒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越是艰难就越是会让你对学到的专业变得自信,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考试,逐渐在进步的路上,变得严谨和认真,最重要的是变得自律。
三、 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
我是2015年6月硕士毕业的,专业学的世界经济。公共课有财务管理。
2016年7月报名的司法考试,9月参加司法考试,低分通过的(363险过)。2017年2月拿到的证书。拿到证书的时候我还在信誓旦旦的想,这就是我学习法律的起点了,以后要认真努力的好好学习法律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由于真的不是经常会用到,我的法律的专业水平司法考试就是最高点了,然后随后的几年好多业余时间都浪费在学注会上了。
但是司法考试不是最难最折磨人的考试,注会才是,司法考试也就浪费你最多一年的时间,现在改革后还可以保留两年的客观题通过成绩,更是省时省力了。但是注会不是的,很少有那些极其聪明勤奋的人,可以在职的情况下一年通过六科的,就是你一年通过了六科,也还要再浪费一年的时间考综合。
2017年2月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后,开心了一段时间,接着是换工作,想从事并了解法律合规方面的工作,可是阴差阳错后又是在做风控的工作,换完工作后本来是在法律合规部,结果我8月刚刚到公司入职没多久,法律合规部又拆出风险管理部,我又被分到了风险管理部,所以又是仅从事风控的工作,不热爱也不逃不掉了。只能不得不爱~~。
上面分享过我的专业阶段成绩,这里就不重复赘述了。就简单的介绍下的学习情况吧
2017年第一次考的时候教材翻了一遍,没有时间做习题,历年真题也没有做。8月底之前都在忙着换工作的事情,偶尔抽空看看教材。每本教材都很厚,等我把预计打算考的四科(不自量力的同时准备四科)的教材都看过一遍的时候,已经9月底了,并且根本没有时间做习题。接着十一假期在家看书超级懒散,基本上是每天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结果可想而知。
2018年我早早的报完名就开始准备考试了,并且,除了会计,另外两科我都报了2017年没有考的,这样有个好处是保持大脑学习的新鲜感,如果接着考那两科50多分的,我会存在侥幸心理,会认为去年没做题都能考50多分,是不是今年不努力也能做到60分,千万不要有这种侥幸的心里,每科都是卡通过率的,不是你能考到60分就是能过。而且这个考试是有大小年的,有可能我这年考正好是这两科50多分的出题比较简单的一年,那隔一年再考,反而更有利。
但是我这样做也有个坏处就是我剩下可以考的三科(会计、税法、财管)都是需要大量计算的,通过也有可能我是碰到了这几科比较容易通过的一年。但是果然如我预计的一样,2019年考剩下的三科(审计、战略、经济法)比较容易通过了一点儿。
四、 我的学习方法以及备考建议(根据我前面的介绍,慎重的参考,毕竟我成绩险胜,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2017年我把教材都看了一遍,没有做题,这是大错特错的,能把艰难晦涩的教材看懂,真的不是会做题了。
我简单的介绍我的学习情况。
从4月报完名开始,就制定学习计划,要尽量保证每科都有至少2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战略和经济法可以适当减少,但是不建议少于150个小时。
会计对于我来说真的超级难,第一年看教材都看不懂,所以计划给会计的时间是300个小时。从4月1日到10月15号左右,报完名的前几天还要准备买书和买课件等准备工作,中间留几天需要休息的时间,所以算6个月,180天的时间,这样如果要挤出至少300个小时的话,会计每天要学习1.7个小时,那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周一到周五会计学习1.5至2个小时,周末是2-3个小时。依次类推各个科目的预计学习时间。学习时间不是很重的,可以隔一天学2-3个小时。
我习惯工作日的时候早起,所以通常早上7点到公司学到9点,可以看两个小时的书。这两个小时留给会计和第2年的审计。我的会计只考了60分,估计和我听课件比较少又不成系统有关吧。因为没有系统的买课,我都是学到哪里实在学不明白了,到网上搜一搜对应的讲解。会计中长股投部分学哭了,是真的难哭了,可是那年又没考长股投,考了我战略性放弃的政府会计,出了一道大题,整个大题我都没写字。。所以慎重的选择战略性放弃,虽然内容的确很多,但是要慎重放弃当年新增的知识点。
习题我都是买的东奥的轻松过关1,19年的时候审计的小金老师好像还在东奥,现在斯尔。听了他很多审计的课程,可是没有付费,很是内疚,因此才综合的时候报了斯尔的冲刺班,想的是不要再蹭学习资源了。
看教材+做题一定要紧密结合。看完/听课件+做习题,听哪个老师的课件,做对应的习题就可以。审计推荐金鑫松。其他各科根据自己的喜好就可以。
所有的课程要至少教材+习题两遍以上,第一遍把书看厚,第二遍把厚看薄。
做笔记,一个是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反复看,反复做题,做笔记,然后错题也要写在笔记里,等到快要到考试的前两天,重点看笔记。战略我是考试的前一天背笔记背到了早上4点。
五、 提供几个关于考试的Tips
1、 带好准考证和身份证以及核酸检测报告,核酸检测报告多打印几份,今年考综合的时候每场考试都要了核酸检测报告,还好我提前拍了照,临时打印的模糊的照片。
2、 准备好计算器、笔、喝的水,多场考试的同学可以带点吃的或者巧克力补充体力。
3、 提前一天去熟悉一下到考场怎么走,我这几次考试都是住在考场附近的酒店的,确保走路十分钟能到,不在交通上存在什么以外情况。
4、 不用特别早近考场,但是可以早到考点儿,利用最后的时间背记知识点。
5、 关注注协的官网的模考(通常都是往年真题,可以多做几遍),同时,熟悉机考的系统。
6、 平时练习答题的时候也可以试试在电脑上。尤其是公式等的输入方式,复制、粘贴怎么快怎么来,专业阶段的考试特别有限,别临到考场找不到输入法。
祝看到我这篇分享的伙伴都能在明年或者以后的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