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尽桃花扇底风
#1699桃花扇# 晚上赶场去看《桃花扇》,月余前订好票,磋磨忙乱之际混混沌沌,几次三番才确定场次地点以及是否看完全场等等问题,好在是圆满看完,不枉一番周折。 两年多前在同一剧院看《青春版·牡丹亭》,提词板上写"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坐在台下的我惊喜万分,书上读来的词在现场演出中找到了印记,更何况这出戏原是演出来的,要一颦一笑,一转身一回眸,水袖翩翩,方才显出昆曲的雅致来。 好笑的是,这几年多次来回江浙一带,竟未在渊源地听过一曲,巡演却恰巧能碰上。 《桃花扇》原以为是"风月情浓奈何天",却原来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晚明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段晦涩暗淡的历史,秦淮八艳的故事反倒成了最出名的首桩。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她们与她们传奇背后的故事一唱一叹,或真或假,或喜或悲,总归是奇女子,囿于枷锁桎梏之中藉由文人的一支笔点染碧血桃花,香君历史上的凄凉结局与戏剧中的遁入空门相比,可知孔尚任下笔时,笔锋收敛了羽翼,哀婉了红颜枯骨。 诌一曲哀江南直到老,最浓烈的悲叹不是为男女之情,是为这朱楼广厦倒塌,宴饮宾客离去,蛛丝结成白发……文人们的失落与困惑,是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三百年茫茫青史,笙箫楼台,管弦丝乐,一夕更换了名姓,"士"的准则还在,君父却已亡国,"忠义"二字,却是用数万黎明百姓的血泪成就的。 那一年烟柳画船,风帘翠幕,香君晨起梳妆,坐于翠楼之上,兀自推窗望去,秦淮河水缓缓流淌,说不尽的金陵风流,那时她还不知道,她会是这粉墨风流中的一抹桃花血,泪痕歌尽扇底风。 大时代之中的悲情女性,和终究因出身不被夫家所容郁郁而终的他人妇,命运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来世做个自由的女儿吧,香君。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