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东南回族的一些研究
首先声明:本人尊重各民族权利、信仰与习俗。以下只是记录读书所得,以广见闻;而且可能随时更新资料。
最近看了一些论文,原来东南回族与西北回族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别真的很大、很大,完全突破了我以前形成的某些僵化认知。
以前上学时,有个同学跟我说他们家是回族,但猪肉私下里吃也是吃的(此处凭大致记忆)。我的感觉就是好像这事儿做得说不得。现在看来,其实他们家只是东南回族的一个缩影而已,是历史形成的正常情况,大大方方地面对,没什么不好(正如陈埭丁氏回族那样)。
由于历史与社会发展诸多原因,东南回族的变迁情况大致有:
改汉姓汉名,与汉族通婚,参加科举走仕途,形成祖先崇拜,编撰族谱(甚至认某位汉族名人为其祖先,如陈埭丁氏回族与白崎郭氏回族),遵从儒家道德教条,原先信仰逐渐式微乃至消失,宗教信仰趋向多种多样(信从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生活习惯也与汉族几乎没有差别(吃猪肉,墓葬从汉俗等),有些人群甚至已经忘了祖先的外来血统。
关于吃猪肉,丁氏回族有个有趣的传说,说是皇帝御赐丁启濬吃猪肉。
但这个传说不太靠谱,丁启濬是丁氏十一世,而十世丁衍夏《祖教说》里就有记载祭祀用猪肉及食用猪肉的情况。
丁衍夏( 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 )亲历其所在家族回回群体数十年间祭祀风俗的变化:从幼年时期的遵从回回习俗(如“牲杀必自其屠而后食,肉食不以豚”)到其后渐杂汉俗,“牲务肥腯矣……牲杀不必出其屠而自杀矣”,至晚年时期更是出现“葬有逾十余年者,吉凶有用黄冠浮屠者,食有以豚者”的现象。
肥腯,即小肥猪。《说文·肉部》:“腯,牛羊曰𦘺,豕曰腯。”《礼记·曲礼下》:“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
有学者认为,丁氏回族生活习俗的变迁,跟其参加科举、跻入官僚阶层、引入儒家行为准则加速汉化有关。
说到尊重民族权利、信仰与习俗,经过数百年历史形成、发展而来的东南回族群体,其权利、信仰与习俗当然也包括在内。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多样的,切忌戴着有色眼镜(偏见、僵化认知),一概而论。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因此要多互相了解才好;毕竟,差异是现实存在,而尊重的前提是了解,对吧?
(尊重的前提——了解不同世界的存在 https://www.douban.com/note/764461366/)
说到皇帝御赐猪肉,明代野史里倒也真有一件。明都穆《都公谭纂》记:
马都督俊,其先回回人,不食猪肉,宣宗一日宴武英,宣俊甚急,俊至,以所食猪肉赐之,俊即奉之,几入口,上笑曰:“汝回回人,亦食此耶?”俊叩首曰:“陛下欲臣死即死,况食肉耶?”上即命左右取肉,且曰:“吾戏之耳,不可破汝戒也。”俊复叩首谢。
明宣宗还是可以的啊。
在了解了东南回族的历史变迁之后,就可以发现:在海瑞族属问题的争论上,各方都把饮食习俗与其族属强行挂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可能是一种过度简化的认知,也反映了对历史事实的无知;从饮食习俗来讨论海瑞族属,还争得不可开交,其实是有点可笑的,也可以说都是在做无用功。
附 部分论文及著作目录:
陈埭丁氏回族汉化原因的探讨 https://douc.cc/1gSwOv
多元并存 和谐相容——泉州丁氏回族宗教信仰现状调查研究 https://douc.cc/4nRf8U
时代因应与对策:陈埭丁氏回族汉化过程之考察 https://douc.cc/0ceViQ
泉州陈埭丁姓回族汉化原因辨析 https://douc.cc/0172xY
民族、宗教与身份认同——福建陈埭丁氏回族的个案研究 https://douc.cc/2S01t3
宗族、宗教与乡村社会治理--基于广西桂林市草坪回族乡潜经村的个案考察 https://www.doc88.com/p-9199553161636.html
从百崎回族的祭祖看民族文化的融合https://www.doc88.com/p-0876642688655.html
陈埭丁氏回族扳丁度为祖的由来及其影响https://www.doc88.com/p-3847776764708.html
庄景辉《陈埭丁氏回族汉化的研究》,《海交史研究》1993年第2期
陈国强主编《陈埭回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王柯 《消失的国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6年(这本书得自友邻@ 石川 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