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书笔记
菜根谭全鉴 洪应明 41个想法 ◆ 真味是淡 至人如常 >>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 有木石心 具云水趣 >>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 ◆ 立名者贪 用术者拙 >> 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 权衡利弊 扶公却私 >> 结新知,不如敦旧好 ◆ 恶中有善 引人向善 >>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 多病未羞 无病是忧 >>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 ◆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 持身勿轻 用意勿重 >>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 >>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 放下我执 少些烦恼 >>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 该忙时忙 该休时休 >> 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 ◆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 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满腔和气 随地春风 >>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生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 聪明不露 才华不逞 >>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 得意回头 拂心莫停 >>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 安贫乐道 磨砺心智 >>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 抱负远大 心智淡泊 >>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 不恋富贵 不贪权力 >>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 达不足贵 穷不足悲 >>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 不迷物欲 内心逍遥 >> 不迷物欲 内心逍遥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 不为物役 尘情即理境 >> 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 ◆ 不存纤芥 心境坦荡 >>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 简单做人 简单生活 >>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 ◆ 遇事从容 身心自在 >>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 正确定位 自在生活 >>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 触类旁通 乃真学问 >> 菜根谭全鉴 ◆ 触物会心 举一反三 >> 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 教育弟子 交友要谨 >> 教育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 心无矫饰 乐活自存 >>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 家人有过 宽容以待 >>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 父慈子孝 伦常天性 >>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着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 惟恕情平 惟俭用足 >> 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平,惟俭则用足。 ◆ 趣味在心 不在境遇 >>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 不睦繁华 宁静致远 >>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 诗意禅味 自在人心 >>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 乐享自然 安享闲逸 >>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 置身自然 静心默想 >>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 放空心境 包容万物 >> 放空心境 包容万物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 点评 认为推荐 初读只觉文字优美,细品深感义理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