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 不拥有的生活 豆友帖子摘抄
工作像闲鱼,生活中加入了妈妈or婆婆,之后会加入baby,都需要适应找到新的和谐模式。
1.要接受一切,baby是我选择的,因为baby我不能全职,所以家中老人牺牲掉自己的生活来帮我照顾家里。我即使不能富余不能发工资,也有义务让他们在这里过得舒心。
2.要精简自己的话语,尤其是对别人有评判性质的话语。包括对老公,对妹妹,对家人。
即使是再亲密的人,也不可以乱说话,话语伤人是不分对象的。即使你觉得这是真诚这是实在,但实际上留下的都只是伤害。
3.直面每个人的偏见,彻底消除偏见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会尽量有意识地面对它。
4. 精简生活中的信息,也就是八卦,也许这是好朋友之间茶余饭后闲聊的内容,一听而过就好,止于此。不主动带动八卦话题,听八卦也不给回应。
谨记世界上的事可分为两类:管你屁事和关我屁事。这并不是对事和对人冷漠,而是要将精力和情感放在它们需要的地方,在别人真正需要的时候给出关心和帮助,而并不是无事时背后的闲言闲语,又回到了第一点,话语会在不经意间伤人。
5. 别想太多。
6.对现在生命中重要的人有爱有耐心,赞美和支持。
目标:
财富自由、身体健康、感情需求(对生命中重要的人)。
财富自由、身体健康、感情需求(对生命中重要的人)。
不持有的生活会有7种生活习惯:
1.不拿。免费得到的东西,很少被人珍惜,因此往往囤积不用。“不持有”的第一步就是“不拿”,不拿免费塑料袋,以自备购物袋来代替;免费发送又用不到的赠品,也要坚持完全不拿的态度。
2.不买。冲动购物感觉痛快,但买完东西感到后悔的状况也不少,因此只要是“没买也无所谓”的东西,就坚持不买,让物品登堂入室的门槛变高,这样家中就只会出现真正喜欢、真正必要的东西
3.不储存。不囤积保鲜膜和卫生纸这类消耗品,也许大减价时买了一堆,像占了便宜,却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一旦停止囤积,使用时就会更谨慎,并且想出各种生活小妙招,例如以密闭容器代替保鲜膜、纱布代替卫生纸,自然能降低消耗品的使用率,换来神清气爽的好生活。
4.丢弃。养成丢弃的习惯,杂志或小册子超过一定数量,就丢掉;没在使用的漂亮糕饼盒子、过期的食物和调味料,也丢掉。并且确实执行丢弃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用美观的袋子,作为垃圾分类的容器,让丢弃这件事,变得轻松愉快。
5.替代。添购一样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东西可替代?例如一年可能只用到一次的漏斗,就用现有的塑料板卷成漏斗状来代替,如此就能避免多持有一个东西;活用现有物品,不是为了弥补贫困,而是为了创造丰足。
6.借用。不常用的东西,可以借用或租用,和其他人一起使用更多物品,每个家庭或许就会减少囤积少用物品的情况,避免压迫居住空间,减少无谓的浪费。
7.没有也无所谓。购物前,务必自问:这个真的是必要的吗?也许能得到“没有也无所谓”的答案;生活中这种东西,应该很多。
-
虎口脱了险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23 15: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