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篇 宁夏:旌节度黄河(灵武、永宁、银川、贺兰)
本篇:灵武市(灵武博物馆、镇河塔、水洞沟遗址、明长城、叶盛黄河大桥)——永宁县(闽宁镇)——银川市(宁夏博物馆、西夏王陵、贺兰山)——贺兰县(拜寺口双塔、岩画、宏佛塔)

塞北江南的说法,始于隋578年郎茂《图经》——其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
(五)灵武市
隋设灵武郡,1913年置灵武县名,1996年设县级市,宁夏平原,黄河斜贯(与永宁县分界)、西天河-大河子沟汇入。
(1)灵武博物馆
门卫师傅,防控疫情登记太认真。


汉代,陶釉,鸭、粮仓,因水土丰茂而肥硕哦。


唐代,石雕佛头、陶车马。



西夏,白釉剔刻花牡丹纹罐。

元明,鎏金鸭形熏炉,构造巧妙。

明代,青釉兽面纹罐。

(2)镇河塔
名气很大,全国沿黄河城市唯一以 “镇河” 命名的风水塔?
八面形13层楼阁式砖塔,西汉BC191年始建,清1668年重建。 显得有些呆板,底层被围。

(3)水洞沟遗址、明长城
距离银川河东机场15公里,临河镇,水洞沟遗址紧挨着明长城。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耶稣会神父桑志华首次发现,我国最早的旧石器古人类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 (我去过他们发现的泥河湾遗址,第116篇)

三万年,从打砸到磨砺,石核/石片/石叶,外形区别不大。 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的奥瑞纳文化形状接近?


明1474年建长城,抵挡瓦刺军队。高三丈宽两丈,墙顶路面可五匹马并行。
西起灵武的黄河岸--水洞沟--红山堡(藏兵洞)--清水营城--盐池县,东抵陕西定边县盐场堡,全长400公里,每隔150米1个墩台。


水洞沟(借图)。

(4)叶盛黄河大桥
黄河上游第一次大规模的水运,始于北魏446年,刁雍将军在横城堡,运50万石谷粮到内蒙古,此后历代水运兴盛。
河滩多么宽阔,肥沃的土地,丰收的劳作,秦渠还在发挥作用。 国道G211跨过叶盛黄河大桥,我们又至黄河西岸。


(六)永宁县
1941年置永宁县名,宁夏平原,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与灵武分界)。
(1)四大干渠
国道G307西行,想看看扶贫攻坚成果,因春节看电视剧《山海情》而感动。
放大地图,惠农渠、第一排水沟、汉延渠、唐徕渠、西干渠纵横四方,唐徕渠是干渠之首。
毫无贫瘠之迹,黄杨树挺立,油菜田还有黄花点点。


葡萄园,超大规模,仿佛伸延至贺兰山脚。 这里积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土壤通透、微量元素丰富,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波尔多地区?


(2)闽宁镇
这就是电视剧《山海情》的新坐标,距离省府仅几十公里。


闽宁中心小学,孩子们放学了,呼啦啦,去集体食堂。
在镇政府门前停留,很想进去聊聊哦。


(七)银川市
元置宁夏府路,1944年设银川市,宁夏平原,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宁夏博物馆
博物馆外立面,四周装饰“妙音鸟”雕饰。

水洞沟遗址出土,石叶刮削器、尖状器、砍伐器、石片,比水洞沟遗址博物馆清晰。




新石器时期,玉玦、玉琮、玉筒。



马家窑文化,锯齿网纹彩陶瓶、涡纹长颈彩陶瓶。

齐家文化,附加堆纹红陶盆。

菜园文化(第一次所见),海原县菜园村命名,5000-4000年,红陶最多。
锯齿纹双耳彩陶壶、三角网纹双耳彩陶罐。


战国,骨针、镂空骨牌饰。
铜饰,镂空车马、兽头銮铃。




西汉,错金银铜羊,似剪羊毛后纹身啦,鼻梁-脊椎-尾巴,还有一条金线。

北周,骑马俑、骑马乐俑(风格肥胖)。


隋代,狩猎纹金方奇,不明用途。

唐代,黄釉马、牵马俑(似非洲汉)、
三彩套衣俑、彩绘女俑、黑仕女俑(黑美人腰肢扭动)。





宋代,耀州窑刻花罐、持壶 / 举鸟笼砖雕。


辽代,瓷靴。

西夏,鎏金铜牛,炯炯有神,1.2米长。

彩绘泥塑,佛头(泪痕是因眼珠釉料熔化,下颌用墨线描日月云纹),罗汉。



元代,鎏金铜牌饰、铜佛。


明代,阿文铜香炉、德化窑白瓷观音像。


(2)古建
海宝塔,造型独特,每面设卷门、向外突出。

承天寺塔,唯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西夏塔,1050年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舍利,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借图)。

(3)西夏王陵
9座帝王陵和200多个陪葬墓,东西4.5-南北10公里。 宋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夏,因在北宋之西、且别于十六国之一的赫连夏,故称西夏。


宋人从西夏买马,成吉思汗得到骆驼。元代官方只为宋辽金修史,三史中有《党项传》?
李自成自认是李元昊的后人,明1626年到兴庆府(银川市)寻根,在驿馆当卒,因丢失文件被裁减。




贺兰山
北起巴彦敖包、南至青铜峡,长220、宽20-40公里,有50多条沟道,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5米。
北部是中年山地,中部是老年山地(可大军通过,现省道S301),南部是幼年发育未完(风化和水蚀不完全)。
是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荒漠草原与荒漠、半农半牧区与牧区、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风向特别乱,易迷路,冬季4万只岩羊需人工喂养。
这是贺兰山南端,三关口长城(借图)。

(八)贺兰县
清1724年置宁夏县名, 1941年因与宁夏省重名而更名贺兰县,宁夏平原,黄河纵贯,东是毛乌素沙漠。
(1)拜寺口双塔
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双塔相距百米,八面形13层楼阁式砖塔,东塔39米、西塔41米。 没有基座,底层较高,清1739年八级地震未损。

(2)贺兰砚、贺兰口岩画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这些植物名字听着就欢喜,樱桃、丁香、蒙古扁桃、油、杜松、青海云杉(地面生长紫蘑菇)。
贺兰砚,岩性板岩,因矿物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相互聚结又紧密,故算作名砚。 紫红夹灰绿或灰蓝,带斑点和条带,买了二块可刻章。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27个地点,年代说法不一: 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晚期、铁器时代、春秋战国、西夏。 近年发现了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石器和陶片,为确定在5000-4500年提供了新证据。

贺兰口,是岩画最集中地,人面像、舞者、天体、马、羊、虎等,线条拙朴奇妙。



(3)民生
滨河大道北行,放大地图,黄河西岸的民生渠、惠农渠、汉延渠、干沟、支沟,在平坦大地书写着横竖笔画。
正是韦蟾诗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满目的丰收景象,虽没有江南湿润,但并不减少百姓的满足感,因为这是家乡。 喜鹊在路面啄食谷子、稻子晾晒打包、唐徕回族小学、光伏路灯……




(4)宏佛塔
潘昶乡王澄村,一眼望见,美的! 走近,哦,锁在深院里。

西夏1190-1227年建,现为拆卸重筑,造型罕见,八面形三层楼阁式与覆钵式的复合体。 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绢彩画、彩塑、西夏文佛经雕版、木雕、木简、琉璃等,及其丰富。
绕到田地张望,佛塔似静思的王子,高贵且素朴,层层细檐似衣褶细纹。


2021年10月行记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今古一相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