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锅

对一种食物的热爱,起初都是源于味道。
人生第一次火锅,店家自己炒制的锅底醇香浓郁,肉菜分量满得溢出,食材在铜锅里一过即熟,搭配秘制的蘸料,浓烈的香味在味蕾上绽放,整个人热气腾腾,冬天似乎一下子温暖起来了。

求学时,食堂油水少,自助火锅店成了开荤的好地方,几个小伙子眼里闪着绿光,如饿狼下山般冲进店内,将冰柜里的肉一扫而光,把锅底从浓汤涮成清水。老板是个豪爽的人,嘱咐店员快点切肉,让我们吃饱吃好。
上班以后,工作忙碌,少有时间相聚,每一次火锅的约定,都成了生活的期盼:先是大快朵颐,然后倾诉生活工作中的不顺,一顿火锅下来,生活仿佛也没那么糟糕。

从小到大,同事邻友都是热情好客的人,谁家准备了火锅,必然招呼大家同食。不同的锅底,不同的食材,不同的蘸料,相同的是,但凡有了火锅,冷清的生活一下就热闹起来,孩子们聚在一块嬉闹,大人们一扫工作的疲惫,围着袅袅的烟雾谈天说地,开怀大笑,恍惚间竟有过年的感觉。那时候,火锅是平凡日子里的光,是团聚的理由,是招待客人的高级礼仪。

听四川的朋友说,火锅是自带快乐属性的。潮湿阴冷的巴蜀之地,人们在一天的忙碌后,煮一锅麻椒辣椒,找到啥子食材都丢进去,就是一顿火锅,围在一起,边吃边摆龙门阵,暖流在体内荡漾,笑容浮现脸上。

只是现在,火锅和生活渐行渐远,偶有一场,也难能尽欢。
一次完整的火锅,需要时间。
火锅本不是速食充饥的好选择,涮烫煮蘸,差一道工序,都是缺憾。狼吞虎咽,就少了意味,总要有些寒暄,聊的兴起,可以从中午吃到深夜。若是在家中宴请,准备麻烦,收拾麻烦,可能人们就在这麻烦中,寻求超脱庸碌生活的仪式感。

所以,火锅的确是需要消耗一些时间来进行的,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更加珍视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些许闲暇,都是奢侈,多数人更想一个人独处,不想外出消耗体力精力。如果有可以随时约出来吃火锅的伙伴,那也算莫逆之交了。

一次圆满的火锅,需要机缘。
每天都在为自己庸碌的生活奔走,想吃的时候没有时间,能吃的时候菜品锅底不合口味,有了心仪的店但寻不到可以相伴同去的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抵就是这样吧!
公司附近有一家火锅,号称“最成都”,口感不俗,开业时一座难求,几个店员趾高气扬,对顾客爱搭不理,这蛮横与懒散,更添了几分成都味道。后来店家经营不善,加之价格稍贵,很快就无人问津。但冷清的店面,反而比一些热情过度的火锅商家多了几分安宁自在,我和好友经常相约于此,畅聊用餐,许久也没人打扰,很是惬意,只是这家店不久后就停业了。

一次深夜,宿舍几人被饿醒,我们翻箱倒柜,找出榨菜辣条火腿肠牛板筋,用电磁炉烧水,配方便面的调料,煮了满满一锅,就着辣椒酱吃得大汗淋漓,畅快酣爽。食材虽然简陋,却让我久久回味。
所谓火锅的机缘,一是要有好吃的火锅,二则要有吃火锅的时间,三则要有可以一起吃火锅的人,如今胃变得挑剔,亲友各自忙碌,虽然有了时间有了钱,再想去吃火锅,却难觅可以一同前往的挚友

一顿治愈的火锅,需要心境
年少时,火锅的快乐,仅是肥牛羊肉卷填满饥饿的胃。现在,已没有对饱腹的需求,以及追求味觉刺激的渴望。但我还是非常喜欢围炉闲话的感觉,更期盼火锅那一份闲适,放松紧绷的神经,鼓舞空虚的精神。因为,火锅犒劳的,不仅是自己的胃,更是自己那一颗疲惫的心。
一种食材常常被人想念,那一定是被赋予了食物以上的特别意义。火锅至此,已不再局限于食物本身,它不是饕餮的快乐,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火锅之于我,是挚友相聚的欢畅,是庸扰岁月中的慰藉,是苦难生活中短暂的欢愉,是逃避世事艰辛的港湾。

朋友送了很多自热火锅,吃起来口感尚好,却没有欢欣的味道。
时至今日,我依旧迷恋火锅的感觉,一如清晰记得年少时家里煤气炉上,简陋铜锅中氤氲的热气,以及大人们欢聚一堂的欢笑——那是幼年时光中值得期待的事。

我也期待,在寒冬的傍晚,烹制好浓香麻辣的锅底,肉切薄片,蔬菜洗净,烫一壶好酒,屋里温暖安静,热气升腾,窗外雪花飘落,好友的身影在远方踏雪而至。
愿这个冬天,你可以有,热气腾腾的火锅相伴,不再寒冷。
也愿你能够,有人相伴,一起吃火锅度过寒冬,不再孤单。
2021.12.07.二
大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