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三国枉少年!细数三国中隐藏的人生智慧!
历史家写三国,写规律,写探微;热血作者写三国,写战纪,写阵仗;今人写三国,写人性,写情怀。让我们一起,为曹老板的志气叹惜叹惜,为诸葛丞相的心怀倾慕倾慕,为周公瑾的炫亮惊艳惊艳,为陆大都督的悲凉心疼心疼……
《三国说说》是女作家刘雅茹最新撰写的一部轻松好看的真实三国故事,全书将历史规律贯穿其中,细节处生动,壮阔处恢弘,让看《三国演义》累得慌、看三国史论又头大的读者们,在轻松有趣之中,领略一部不走偏门的三国史。
轻松说三国,深入挖人性
关于历史规律,作者给读者整清楚:三国为什么会出现?东汉为什么会灭亡?晋朝为什么能统一?袁绍怎么就那么有人望?……在作者看来只有把规律整清,这部三国才能叫“透”,才是完整的生鲜活体,而不是一大箩筐的故事会。
关于战纪,这是重头戏!本来,三国这道大餐的主菜,就是战争和权谋,战纪是最过瘾的!十轮全局性特大战争,几十场重量级局部战役,细节冲突更是数不胜数。三国本身,就是一部战史。所以战纪,最是情节紧张、扣人心弦!

有句话说,三国是个筐,啥啥都能往里装。作者希望装里面的每颗果子,都新鲜好看,滋阴润喉。作者澄心静意地装,读者就轻松有趣地尝,也不失为人生快事之一端。
这部三国,说的是“真史”。作者每日里琢磨的史料,是《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全三国文》《世说新语》《建康实录》《汉晋春秋》……还有各种杂七杂八,总之全不受《演义》影响。其实“真史”,比“演义”更惊心!
《三国演义》与本书关系
《演义》是文学小说,老罗已经把历史戏剧化了,也就是套路了,你想看到的故事结果,其实作者早都设计好了。戏本子里的情节么,总是作者带着读者去实现某种愿想的。这不,老罗已经把几百年以来、不只十几亿的中国人,成功地套路成了蜀汉的死忠粉。
但真史没套路。读者永远想不出,下一步棋,古人会怎么走。唯其真实,才惊心动魄!
举一个感触极深的例子:关于……诸葛亮。《演义》里,诸葛丞相的形象,够完美,简直是民族智慧的化身,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已经像个“妖”了。
读了《资治通鉴》和《三国志》,还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在真史中记载了他的各种不易,各种无奈,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还有,各种境遇下,那始终如一的“品”。让读者已经能触到他,能感受到他的点点悲喜。以至于带娃去游秦岭,伫足子午道前,心情久久不能平,想,秦岭的猎猎秋风,正像丞相当年兵出祁山时的心情吧……

在“真史”里,丞相是有血有情的,不是神更不是妖,而是像你我一样的 “人”。但他,却做出了我们怎么也做不到的事儿!于是倾慕和心疼,油然而生。《演义》让读者膜拜于一个符号,真史,却让读者心悦诚服地喜欢上了一个“真”人。
所以,在这本三国里,诸葛丞相,不会掐不能算也没有借东风,但是,他自有故事,自能动人。甚至有些桥段,对于《三国演义》的老读者来说,还是陌生的。
诸葛亮是第一例,类似还有诸多,比如曹丕,比如关羽,比如……呃,太多太多。总之,此三国非彼三国。
老少咸宜的三国史
这本三国文字风格极为轻松!戏份比重:第一说故事;第二谈规律;第三挖人性。读者对象宽泛,老少咸宜。读者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如果给孩子看,多小的孩子可以理解?答案是如果娃已经9 岁10 岁,有了一定的历史概念。
比如,他知道,三国前边那个朝代叫东汉,后边那个朝代叫西晋,他还知道,夏侯渊跟曹操一头儿,属魏国;周瑜跟孙权一头儿,属吴国;赵云跟刘备一头儿,归蜀国,那么,可以看!
这套三国的主体是故事,正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即便讲历史规律的部分稍显复杂,但话语方式也是轻松有趣类型,即使不能尽懂,也可先作熏陶。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