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元宇宙的一些思考
第一,元宇宙对影视产业的影响是怎么样的?
元宇宙对影视内容产业会有什么影响?我觉得可以参照VR的影视化。它有可能是对影视创作的叙事方式的一种根本性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的电影,在理论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洞穴比喻理论”:电影是对现实的一种模拟,是现实折射的一个影子。但是在VR或元宇宙的时代,现实与影像之间的折射关系就被打破了。元宇宙虽然是模拟环境,但它本身就是一种现实。人们会把元宇宙这个模拟环境看做一种现实世界,而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折射。这就与传统的电影产生了本质区别。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很清楚地意识到它不是现实——无论是3D、4D还是体感电影,与现实世界都存在一条清晰的界限。但是在元宇宙时期,虚拟世界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存在。我们不应该把元宇宙看做一种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存在,它就是现实的另一种状态、另一个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叙事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电影内容在本质上是2D平面的,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张银幕上;而VR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叙事方式。因为在VR世界,或者说在元宇宙里面,视点不是唯一固定的。我们看电影的时候视点是固定的,就是坐在一个位置用眼睛去看银幕提供的内容。而在元宇宙里面,视角不是固定的,你可以从上下左右任何一个点去看。你好像身在现场,好像在玩游戏。
所以,未来影视和游戏之间的差别可能越来越小。但是,人们有时候不是为了“玩”(互动),而是为了观看或单方面地体验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内容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不认为现在的电影会被完全替代,但新的艺术形式肯定会出现。我认为这对电影产业的改变和挑战都是巨大的。
其实,哪怕对3D技术的叙事模式探索也都是不够的。现在99%的3D电影其实都没有对叙事模式的认真思考,只不过是让你感到稍微立体一点而已。也就是说,从20世纪40-50年代3D电影出现,到现在几十年了,3D叙事模式的探索也还没有成熟。那么,VR乃至元宇宙内容的探索过程可能就更长了,很有挑战性,会让很多创作者无所适从。
第二.目前的文艺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元宇宙的未来?
我认为《黑客帝国》《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电影,以及《雪崩》《真名实姓》等科幻小说,对元宇宙的描述都是比较片面的,没有很强的代表性。目前还没有特别全面的描述未来元宇宙的文艺作品。有一个美剧《上载新生》(Upload)可能略有些接近,至少探讨了元宇宙时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现实的人如何把意识上传到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的人际关系、爱情关系、性爱关系,等等。例如,在元宇宙里面需不需要花钱维持意识和电子数据,对这样的问题,《上载新生》做了一些不太深入但还算有趣的探讨。
如果把元宇宙理解为以游戏为主的一个虚拟空间,那是非常错误的。游戏在其中仅仅扮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比如《头号玩家》中的绿洲,它确实是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但它不是元宇宙本身啊。元宇宙应该是一个你能做任何事情、特别完善的系统,它应该跟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
打个比方:我在地上看到一个烟头,要举报给禁烟主管部门,我得打它的电话,拍照取证,可能还需要通过微信跟执法人员联系,告诉他这个烟头出现在哪里。本来就是禁烟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现实中却特别复杂,因为涉及到许多个不同的系统。在元宇宙里面,应该只存在一个完善的系统:我看到烟头的时候,就能直接拍照上传,不用打开微信或者QQ,不用考虑手机拍照,也不用考虑这个照片应该发给谁。在元宇宙里面,每个人一定有代表自己身份的唯一数码标识,可以用来接收我的视频、图片、语音等信息,不用考虑格式和终端。目前所有关于元宇宙的文艺作品,都没有体现元宇宙的这种“系统完整性”。
第三,元宇宙究竟应该在哪个产业、哪个功能得到最先应用?
元宇宙应该是从无数个节点发起的一种技术革新。需要革新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包括办公、娱乐、公共管理、教育、科研,乃至一些很专业化的领域,都需要元宇宙的改造。元宇宙的整个场景实在太宏大了,就是第二个地球。我认为并不存在某个领域先改造、某个领域后改造的问题。
现在很多元宇宙方面的公司,只能展示一些简单化、平面化、见效较快的项目。例如Facebook改名Meta, 它其实没有对元宇宙做出根本性的推动。元宇宙的图景只能是在各行各业的推动、倡导之下,慢慢地变清晰。也就是说,它绝不可能突然建成,一定是个不断进化的概念,可能会有元宇宙1.0、2.0,直到5.0、10.0.或许将来有个新概念,又把元宇宙整个推翻了,但是本质上没有变化,都是人类打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隔阂,在多个空间、多个状态,用多种设备,实现多个层面的生活形态。整个世界更加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
第四,元宇宙会导致传统艺术形式的消亡吗?
在我看来,元宇宙并不会取代或吞并现有的艺术形式,而是会大大拓宽它们的边界。从传统的绘画、雕塑到小说,再到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游戏,形态变化是很大的。戏剧、小说、电影、游戏等艺术形式内部也随着时间发生了很大的进化。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维持它最早的形态。所以说,元宇宙不会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态,而是打破原有艺术的隔阂,把文字、音乐、影像,甚至触觉、味觉方面一起打通,形成以前没有的艺术创造。例如,在元宇宙里面可能会出现“触觉艺术”。
但是,最根本的、传统的艺术形式仍然会存在。我们今天也可以看到,音乐艺术里面既有先锋音乐,也有传统、古老的音乐。电影艺术里面,现在有人还在拍黑白片、复古风格片,也有人在拍非常先锋的影片。还有当代的装置艺术、展览艺术,是很多艺术形式的混搭。
所以我觉得,元宇宙的出现不会消灭传统艺术,但肯定会有一些艺术形式走向边缘化。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例如唐诗、宋词、元曲,它们在一个时代内是最重要的,但过了这个时代,重要性就会有所下降。例如京剧现在没那么流行了,但仍然存在,变成了一种高端的、小众的艺术。元宇宙反而能提供一种多元的可能性,让这些小众艺术存在得更好。
第五,怎么看元宇宙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
元宇宙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并不是哪个国家会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元宇宙。但是,全球各国都需要处理本土文化与元宇宙的关系。那么,中国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觉得中国文化有一个强大的基因,无论什么样的科技都可以作为我们文化的载体,科技与文化不是对立的关系。在科技中注入文化,用科技去推动文化发展。这并不是说把传统的古老文化加上一点科技色彩,而是用科技传承文化的内核,用科技去做现代化的、更有趣的呈现。不是说套一个当代科技的壳就可以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
在元宇宙的时代,我们可以构造桃花源这样的幻想世界,打造具备中国传统的幻想风格。这种东西天然就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当年钱学森不是给元宇宙起过一个名字,叫“灵境”吗?构造世界只是第一步,更只要的是我们在里面做什么,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是什么样的人。人是由他所处的文化去定义的,如果元宇宙失去了文化的配合,就只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奇观,没有灵魂。元宇宙的灵魂就是文化。
© 本文版权归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xiaripush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15 11:44:00
-
慢悠悠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26 18:18:53
-
真正的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22 11:56:10
-
李韦xi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0 20:46:21
-
八点就离世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7 07:19:51
-
听.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01 23:37:06
-
Jo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8 22:49:31
-
綾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3 23:25:24
-
矞菜花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3 12:05:29
-
椰!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1 22:36:32
-
陈裸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1 13:53:53
-
PaTr1cK-STa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1 09:26:38
-
玉升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1 00:32:33
-
兰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23:40:12
-
小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23:26:31
-
骚瑞我厌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22:22:04
-
高棍油条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20:11:29
-
生命之轻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9:44:55
-
周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8:16:44
-
小四不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8:04:22
-
一目十行修炼中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7:34:17
-
去年烟花特别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7:06:09
-
弦维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7:02:53
-
达戈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6:46:38
-
晓刻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6:31:02
-
Piggy Pooh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6:30:22
-
影子熊揉着眼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6:29:11
-
废铁城的小月亮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6:20:20
-
荞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16: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