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和阳光
今天本来是一个浪漫的对称日,1212,但是商家让它成为了一个带有消费主义陷阱的暗号。
最近在看马家辉的《温柔路途》,每篇字数不长,信息点也不多,可以说是作者的一些碎碎念。(他真是我见过的心思最细腻的男人之一,不知这位我欣赏的作家若是自己男友我还否能欣赏)但从另一个角度,也是作家本身特有的对生活的敏锐观察,目之所及,尘世万千。
在路途,在咖啡厅,在酒店,在山上,在苍蝇馆里,笔耕不辍。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未兴起的年代,这是真正意义的笔耕不辍,一字一文全是手稿。内心又感动,又为自己所谓的“文字工作者”感到羞愧。
一直写,可能不会有任何成效。但一直不写,只会越来越差。
期待从今天开始,每周坚持能写3小篇生活观察。
2010-2011年,是数码设备和社交媒体新旧交接的时代,现在回看,有很多精彩和感动及记忆深刻的瞬间,都没有拍照或留存下来。仅以文字为相机,把画面细细再描下。
我有一个最喜欢的天气,不是春夏秋冬,亦非雨雪晴天。而是暴雨后的阳光,道路湿透未干,或许下水道口还在咚咚排水(我想象成溪流,小时候几乎与自然风光绝缘),空气充斥着大量的水汽,阳光却热烈杀到。
记忆中,小学下课后的傍晚5点,在阿帝饭铺门前,一场大雨刚刚与我擦脚而过。积水还来不及排走,差点弄湿我踏着鞋的脚,但暴雨已替换为傍晚光亮的太阳光了,我走在路上,心情真是感到幸运到极。几乎二十年过去了,现在想去,那个太阳照在雨后积水的画面,在我心中还是清晰如昨。
还有一幕,是高中(或初三?)时,竟有一天能在傍晚4点3个字下课(下午一般都是三节课,加上磨蹭磨蹭,一般6点才能走),大雨刚刚袭击完这个小城完毕,现在回家时机刚刚好。解放路上车来车往,但兴许这场雨很猛烈,路上还没干透,我踩着车,靠近烈士纪念碑的位置,太阳从西边穿过照到路基两旁的叶子上,路面和树木一起闪闪发光,空气是雨后的清新味道,啊,心情真好啊。
现在解放路上两旁的树木,茂盛得几乎可以把整条路都遮住了,阳光要努力才能挤进来,这也是时间的力量呀。
这一幕,与年少于的青春往事有关。我们常常相约在图书馆一些学习,仅仅因为彼此能坐在隔壁就心如擂鼓。那天,图书馆闭馆了,他踩着单车载我一起回课室去。没想到大富广场的时候,一场急雨突然骤至,感觉雨滴有小手指粗,两个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
避雨已来不及,咬咬牙冒雨前进吧,我从未淋雨淋得那么狠。单车刚踏进校门,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有屏障的魔法城堡,雨突然小了,如雾一般,漂在空气中,仿若微尘。阳光热烈地照在广场上的喷水池上,那个像马桶刷的雕塑,那个瞬间,突然带上了欧洲雕塑的气质。
“阳光总在风雨后啊”,那时的我想。
如今,那时的人儿已各奔东西和追求各自的幸福。在彼此的微信列表里,仿若僵尸粉,不再联系。但是迈过校门后,阳光出来的那一刹那,以及自己欣喜的心情,独属于青春期的自己。
现在也一样,遇到暴雨后的阳光,我还是会莫名的心情好。
17:15《扬名立万》马上开场了,我又准备探索一个人的好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