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群像剧做到好看,有那么难吗?
转眼到了年底,各路大制作剧集在热度榜上激烈厮杀,转头看豆瓣评分,却都大多只拿到了5分左右的成绩。
而开播前几乎没姓名的《爱很美味》,却成为了出人意料的一匹黑马,开局8分的成绩已算上乘,现在更是涨到了8.4分。

作为一部女性群像剧,《爱很美味》将镜头对准三位性格迥异的女闺蜜,讲述她们在职场、感情中的波折与成长。
2021是女性群像剧井喷的一年,但称得上佳作的却寥寥无几。「三无清流」《爱很美味》到底为什么能抓住观众的心?FUNJI对国产女性群像剧研究后发现了这部剧成功的秘籍。
《爱很美味》的破局之法
《爱很美味》的三位女主角都有着各自的闪光和烦恼。
外表出众的方欣早早嫁人放弃工作,本以为婚姻美满生活幸福,却在疫情期间得知自己丈夫出轨——还是防疫人员带着证据上门告知的:

结束婚姻重回职场后,漂亮的外表也又为方欣带来了麻烦。领导只希望她当好花瓶陪客户,客户却心怀不轨频频职场骚扰:

个性强势的奋斗批夏梦,工作能力一流,年纪轻轻便当上副总,事业上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但在感情上,她却和同公司的小职员男友频生矛盾。两个人在工作和爱情上的争吵越来越剧烈,已经到了无法冷却的地步,最终以分手作结:
也因为这一次的失败恋爱,再遇到心动对象时,夏梦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情况告诉对方,只能用一个又一个的谎,来圆最开始的那个谎。

而唯爱美食的普通打工人刘净,面临的压力则是父母无孔不入的催婚、公司不由分说的裁员、还有职场对女性的潜藏歧视。在三位女主角中,刘净大概是「最像观众本人」的角色。

看,三位女孩面对的困境,多多少少都是屏幕前的你我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故事的落地很简单,只需要做到「真实」。

另外,《爱很美味》将故事设定了在疫情期间。脱不掉的口罩、居家办公、核酸检测,这些伴随了我们两年的东西出现在影视画面里,顿时就让人有了代入感(拜托拜托就让疫情早日离开地球吧)。

也正是因为疫情,才让三位女性生活中暗藏的矛盾逐渐显露。方欣被防疫人员告知老公出轨、夏梦和男友居家办公时吵架被同事录下来传到社交平台、刘净也正是因为疫情才被裁员。
疫情让生活的暗礁露出水面,同时也让为抓马的情节增加了说服力。
比如方欣在准备办理离婚手续时发现准前夫打算一手离婚一手结婚,一场「刀光剑影」在安保人员「注意保持安全距离」的警告里乍然收尾,真实又好笑。

在感情上,三位女主分别有各自的三角恋配置,随随便便一碰面,就能把修罗场效果拉满。剧中的男性角色和女主角们一样,他们不完美,却也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
但即使有刺激的人物关系,《爱很美味》也没有朝着狗血的路一去不回头。
在第7、8两集长达50分钟的夜店群像戏里,所有主要角色都聚集在同一空间中,修罗场的冲突性和戏剧性全都拉满,却只让人觉得过瘾,而没有任何荒唐之感。

这不仅因为所有角色的行为都是合理的,更是因为《爱很美味》清晰的都市轻喜剧定位。
《爱很美味》展现出当下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却没有抓着这些痛点持续制造焦虑,而是在诙谐与反转中将这些一一化解。
比如遭遇职场骚扰的方欣既没有忍气吞声,也没有像爽剧女主那样对着渣男大打出手,而是凭借自保的录音反杀,顺带来了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击」:

剧中时不时抛出的讽刺梗也相当有趣,王菊饰演的夏梦更是成为了金句输出机,不仅官方吐槽甜宠剧的现状:

甚至还来了波自嘲:

大概是被剧名和宣发所耽误,《爱很美味》播出过半才逐渐有了水花。
观众们一边充当着自来水四处安利,一边对剧名恨铁不成钢,最后导演陈正道都下场表示:取得很好,下次不会再取了。


但仔细想来,其实这个名字和剧集的内核又无比贴切。
美食从来都是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最简单的幸福感往往来源于一顿饱餐。食物是一种隐喻,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往往也和对食物的态度有着莫大关联。
只要还有热情与勇气,我们总会发现有许多存在,其实都很美味。
食物是,生活是,爱也是。


女性群像剧的成长之路
这几年,女性群像剧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题材。
女性群像剧一般以至少三名女性为主角。她们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困境不同,每个人都是一部分人的缩影,观众可以在她们身上,多多少少地看见自己。
其实早在2003年,国产女性群像剧就已经有了《粉红女郎》这样的经典之作。

剧中塑造出了结婚狂、男人婆、万人迷、哈妹四位个性鲜明的单身女性,女孩们截然不同的三观交织碰撞,在戏谑和温馨中造就了这部剧独特的先锋性。
其中陈好饰演的万人迷,还是知名爱情金句大师:

《粉红女郎》算得上是国产女性群像剧的开山之作,也是后来者绕不过的高峰。
2004年的《好想好想谈恋爱》则是对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将故事焦点落在了「爱情」这一母题上,通过四位闺蜜的恋爱经历来探讨两性关系。虽然人物设置与故事框架都有所借鉴,但这部剧展现出的女性关怀现在看来仍然不过时。

让女性群像剧成为爆红类型剧的,是2015年的《欢乐颂》。相信就算没有看过这部剧的人,也知道几个关于欢乐颂五美的小故事。

和以往女性群像剧不同的是,《欢乐颂》的五位女主角无形之中有了「阶层区分」,她们的住所自然地划出了富人与普通人的分界线。
因为这种阶层区分,五位女主角虽然互相帮助但却无法完全理解彼此,无论再怎么情同姐妹携手共进,但她们之间仍然存在着根本且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2018年,一个名为《淑女的品格》的脑洞走红,更是让30+女性群像剧一跃成了出品方最看好的领域。

独立、自由、自信,身边不必一定有爱人,但一定有可以分享笑泪的闺蜜。女性群像剧至此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但在这之后我们看到的女性群像剧,却大多没能拍出这种内核。即使披着女性独立的外套,女主角的成长仍然离不开男性的帮助,小时代式闺蜜情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2020年是女性群像剧关键的一年。《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部女性群像剧前后问世,前者聚焦于半只脚踏入社会的准毕业生,后者则将镜头对准30岁女性。两部戏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豆瓣评分均超过7分。

在热度上更胜一筹的《三十而已》则把30岁女性群像剧的关注度推向了高峰。但从本质上来说,《三十而已》仍然是一部爽剧,它精准地找到最能引起观众焦虑的痛点,然后用畅快的方式将这些问题撕碎。
虽然剧情上有悬浮嫌疑在,《三十而已》所呈现的女性困境却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婚姻关系。比起「提供走出困境的可能」,这部剧更多地是让观众先「看到30岁女性的生存困境」。


2021的失落与惊喜
2021年是女性群像剧的爆发年,据FUNJI统计,这一年就有至少9部女性群像剧在豆瓣开分。

这些作品的口碑两极分化也十分明显,除了《爱很美味》和《我在他乡挺好的》两部剧超过了8分之外,就只有《机智的上半场》一部剧达到了及格线以上。
今年最先开播的《爱的理想生活》翻拍自《粉红女郎》。原作珠玉在前,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爱的理想生活》却没能拿到理想的成绩。

相比原作,《爱的理想生活》摒弃了喜剧元素,试图以现实题材推陈出新。但面对五位家底殷实的富二代女主,谁能不说这是披着现实主题外皮的漂浮童话故事呢?

此外,原作中女主们深入人心的标签也变得模糊。可以理解本剧试图打破固有印象的野心,但主创们似乎不懂,人物形象立足于行为中,比起让主角时刻宣告「我是什么样的人」,直接让言行证明她们是什么样的人来得更好。

7月份一前一后开播的《北辙南辕》和《我在他乡挺好的》颇有戏剧性。前者是冯小刚导演第一次执导网剧,开播前就备受期待;而后者则和《爱很美味》一样,顶着「三无网剧」的压力打破了女性群像剧的困局。
《北辙南辕》在播出后就引来了不小的争议,更有观众戏称这是「消灭了穷人的资产阶级悬浮剧」。

人设单薄、全员富婆的女性群像剧让故事与人物一同脱离现实,缺乏真实性的职场戏与创业经历也饱受诟病。虽然世界上的确有人过着剧中人物一样的生活,但那不是大多数。想用上流社会的生活来博取普罗大众的共鸣,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与之相反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则做到了用接地气来打感情牌。永远拥挤的地铁、排队一百多位的打车、兢兢业业的加班、可能会遇见黑心中介和不靠谱室友合租房……大城市下小人物的悲欢,在生动的细节里戳中了观众的心。

不少观众说《我在他乡挺好的》前两集非常「致郁」,但这郁的根本,却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虽然有沉重,但《我在他乡挺好的》的基调仍然是明朗的。在好友乔晶晶自杀后,三位闺蜜一边寻找着好友自杀的原因,一边应对着自己生活里的鸡飞狗跳。那些关于生存、职场、容貌和年龄的焦虑虽然很难被彻底治愈,但总能找到平衡的方式。

就像海报上写的那样,「在呼啸的地铁看过蝴蝶,在拥挤的楼宇里遇见鲸跃」。
明天总有浪漫可言。

总的来说,2021年的女性群像剧有失落,也有惊喜。虽然剧集质量良莠不齐,但可喜的是,观众似乎越来越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女性群像剧。
如今90后女性观众成为影视剧的主要受众,在女性独立意识浪潮日益猛烈的今天,女性群像剧更需要去揭开、对抗女性所面临的的困境。
故事里的人物可以不完美,生活可以不精致,最重要的是观众能在故事里找到共鸣,也能从中获得尊重与理解。
希望国产剧主创们都能明白:真实的故事,就已经足够动人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