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看英文原版还是看翻译书籍
很多人经常纠结于要不要看英文原版,很多人尝试读了读英文原版又因为生词太多而切回中文版本。那究竟应该不应该看英文版呢?今天就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翻译得好的书籍,我建议大家看中文版,毕竟中文翻译不只是译的过程,还有一个修订与润色的过程,熟悉中文语境,对你在中国与同行交流很有好处,毕竟身处中国,中英文不可偏废;翻译不好的书籍,读起来一头雾水,建议直接英文看。
有关这个话题,我们的毛主席也有过类似的言论(引自(《毛泽东传》第一册)):
他说留在国内探索有许多好处:第一,“看译本较原本快迅得多”,这不仅不影响吸收西方知识,还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第二,“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第三,“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层工夫,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关系,恐怕有些困难。不如在现在做了”。
这里要让大家看的是毛主席说的第一句话,“看译本较原本快迅得多”,相信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吧。这不单是因为母语是汉语的原因,还因为汉语的确是一个更适合阅读用的语言。下面就谈谈我的三个主要观点。
1. 技术类书籍,有优秀的中文译本优先读中文版本,中文版本太差建议直接啃英文
这一类书籍,除了靠兴趣来涉猎以外,我们还得靠这个吃饭,所以对于阅读有两大要素:1) 阅读的速度是关键;2) 理解的准确性也是关键。
想当年我学C++的时候,拿了一个英文原版的《C++ Primer》在那啃,还没啃完一半,当我还在为某些英文语句陶醉与反复吟诵的时候,我那些看中文版本的同学,已经开始动手在撸项目。有的时候,未必非要看原版,看书的速度反而更关键,为了快速获取知识与信息,挑选最好的中文译本永远是最好的办法。
技术书籍,因为销售不高,翻译者获利不多,加之技术细节繁杂,要准确翻译,难度很大。像类似中文翻译很烂的书籍,还不如看英文来得痛快。其中我读过两本特别有代表性的: 1. 《数字图像处理》 2. 《深度学习》
这两本书中文的版本的语文水平,估计还不如小学生吧?这种中文,语句不通,怎么可能读得下去。
对于技术书籍,有快速阅读能力的同学,建议直接阅读英文原版。当然,如果是法国大佬的书,只能读中文翻译版本。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也不能一味地认为,翻译版本就不如原版。如果是优秀的翻译家,或是该行业的专家,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添加自己独特的注释及评语,也会加入中文文化语境下特有的解释和说明(比如对西方神话故事的科普),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的理解原著。对于此类作品,我的建议是,中文版本和英文版本都需要仔细读。
这里推荐一个翻译得好的典范:《复分析:可视化方法》,齐民友教授的中文翻译版本,除了原书的复数可视化方法,译者还加入了自己的很多备注,为本书增色不少。
2. 太老的英文原版和太老的中文翻译版本都不建议阅读
去读一读19世纪初的科学论文,你就知道英文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是有多大。
其实,非但是太老的英文原版我不建议读,太老的中文翻译版本我也不建议读,比如说,70、80年代的译著,政治痕迹太重,翻译出来的语言文字也不够优秀。毕竟中国这三十年,是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三十年。连著书立传的技术,也是突飞猛进的三十年。
比如《数: 科学的语言》这本书籍,2000年翻译引入,书的内容很好,但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以现在的眼光看,翻译语句不够现代化,很多翻译和现在的使用习惯不一样,不建议新手阅读,虽然里面有一些素材挺好,依然只是建议有数学基础的人可以翻翻。对类似历史感兴趣的同学,现在有这方面更好更好的现代科普书。
3. 文学作品,如果你懂它的语言,那建议一定要读一读原版
阿西艾夫的书,要读原文。阿加莎的书要读原文,柯南道尔的书要读原文。总之,对于文学作品,读一切你能读懂的原文,不懂的话,再查中文。如果生词太多,建议你用kindle来阅读英文原版,省去了大量翻查字词的时间。
毕竟我们读这些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娱乐和消遣,信息获取只是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只有原文的表述才是最精确的,并且只有读原文才是帮助外语进步的最好方式。如果你非要阅读翻译作品,务必找到口碑很好的翻译版本。
小结
现代社会,节奏快,信息瞬息万变,对于新鲜信息或是新概念,快速阅读中文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对于经典作品,反复研读原版著作,是一个收益很高的工作。大家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
© 本文版权归 Wattskemov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