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霸陵被发现,近千年谬误被纠正
编者按:汉文帝刘恒为西汉第三位皇帝。这位皇帝在历史上以勤俭、孝顺文明。他勤于政务,孝顺母亲,留下了崇高的声名。为了发展经济、继续国立,他甚至不肯为自己修建避暑的露台,因此传为佳话。《汉书·文帝纪》霸陵“因山为藏,不复起坟”,这样一座独特的帝陵,其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今天的考古消息江村大墓确认为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纠正了一个流传近千年的关于西汉帝陵的重大错误认识,真是一个惊人的重大发现。 如今我们想要更多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君主,可以从《白话全本史记》中寻找答案

孝文帝从代国来,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饰和御用器具都没有增添。凡是对老百姓不利的事便废除。文帝想建一座供休息、赏景等用的露天平台,召来工匠计算费用,需要花费上百斤黄金。文帝说:“一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我享受先帝遗下的宫室,常常害怕不能保守,而使先帝蒙受羞耻,哪能再筑平台!”文帝经常穿着粗丝衣服,就连他所宠爱的慎夫人,也命令她穿的衣服不能长到拖在地上,制的帏帐也不准绣花,以表示俭朴,给天下人做出榜样。

建造文帝的陵墓用的都是瓦器。他不准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装饰陵墓,不准建造高大的坟堆。为的是节省开支,不去烦扰老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给以富贵,用恩德回报尉佗的叛逆。于是尉佗去掉帝号,向汉朝称臣。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当匈奴违背和约入侵时,文帝又命令边防驻军加强守卫,不准派兵深入匈奴境内作战,生怕烦扰苦害了老百姓。吴王刘濞假托有病不来朝贡,文帝立即赐给他几(ji一声)杖 ,示意他不必进京朝见。群臣中,如袁盎等进言时,言辞激烈,文帝总是宽容他们,采纳他们的意见。众大臣中,如张武等接受金钱贿赂,事情被发觉后,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拿钱来赐给他们,使他们内心感到惭愧,而不是交法官审判。文帝专门以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国内人丁兴旺,生活富裕,礼义盛行。

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去世。他临终前留下诏书说:“我听说,天下万物发芽生长,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之间的常理,万物的自然现象,没什么值得特别哀伤的!当今这个时代,世人都喜欢生,厌恶死。死了人花钱厚葬,会弄得倾家荡产;强调服丧,会有伤身体。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何况我德行浅薄,没能对老百姓有所帮助;现在死了,让人们长久为我服孝哭吊,遭受寒冬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父子悲伤不已,损伤了老人和孩子的心志,会减少他们的饮食,致使他们中断对鬼神的祭祀,这更加重了我的失德,叫我怎么对得起天下的人呢?!我有幸获得保护宗庙的权力,以一个渺小的人依托在天下诸侯王之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我依靠天地的神灵,托国家的洪福,才使国家得以安宁,没有战乱。我很不聪敏,常常担心自己有错误的行为,从而羞辱了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我一直担心自己不能善终。如今我有幸能以高寿去世,又能被后人供奉在高庙里,也许我的见识不高明吧,但我却喜欢这样的归宿,哪里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现在诏令全国官民,从此令到达三日起哭吊三天就除去丧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应当办理丧事、服丧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脚踏地。孝带不要超过三寸宽,送葬时不要陈列车驾和兵器,不要发动男女老百姓到宫殿来哭灵。宫殿中应当哭祭的人,都只要在早晚各哭十五声,礼仪完了就停止。不是早晚哭祭的时间,不准擅自哭泣。下葬以后,大功只服丧十五天,小功服丧十四天,缌(si一声)麻只服丧七天 ,此后就脱掉孝服。其他不在诏令规定范围内的事项,都应参照这道诏令的精神办理。这些规定要通告全国,使全国人民都能知道我的心意。我陵墓周围的山川仍然保持原样,不要有所改变。后宫内,从夫人以下的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一律遣送回娘家改嫁。”朝廷任命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典属国徐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调派京城附近各县现役士兵一万六千人,调派京城士兵一万五千人,由将军张武统管,负责挖土、填土等安葬棺椁(guo三声)的事项。

同月乙巳日,群臣都叩头奉上谥号,称为“孝文皇帝”。随后,太子刘启在高庙即位。丁未日,继位称为皇帝。


孝景皇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十月,景帝给御史下诏:“我听说古代开国皇帝有功的被称为‘祖’,其继承人有德的称为‘宗’,制订礼仪和音乐都是有根据的。音乐是用来颂扬德行的,舞蹈是用来表彰功绩的。在高庙举行祭祀的时候,就要演奏《武德》《文始》《五行》等歌舞,在孝惠庙举行祭祀时,演奏的是《文始》《五行》歌舞。如今,孝文皇帝治理的天下,开放关卡桥梁,连边远地区也同样如此。同时,孝文皇帝还废除了诽谤罪,取消了肉刑,对长者、老者给予赏赐,收养抚恤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养育了众多生灵。他节制自己的嗜好,不接受贡礼,不谋私利,对于有罪的人不株连其家属,不枉杀无罪之人。还废除了宫廷的刑法,放出后宫的美人,把不做绝人后代的事看得很重要。我不聪敏,不能全面认识他的德政。这些都是上古的圣王所没有做到的,而孝文皇帝却是亲身所为。他的恩德可以与天地相比,他的仁慈普施四海,普天之下没有不得到他的恩惠的。他像日月一样光明。然而给他祭祀时却没有与他的德行相称的乐舞,我感到非常不安。应该为孝文皇帝的庙作《昭德》舞,以显扬他的美德。然后祖宗的功德就能写在竹帛上,载入史册,流传万世,永垂不朽,这样我才会感到满意。现在就将这件事跟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级的大臣和礼官们一起商议,制订出一项礼仪,然后上报给我。”丞相申徒嘉等人说:“陛下永远怀着一颗孝顺之心,决定制作《昭德》舞来颂扬孝文皇帝的大恩大德,这是我们这些愚昧的臣子所比不上的。我们恭敬地建议:开国的功劳没有大过高皇帝的,圣德没有超过孝文皇帝的,因此,高皇帝的庙应当作为帝王的太祖庙,孝文皇帝的庙应当作为帝王的太宗庙。凡为天子的,都应当世世代代奉祭太祖庙和太宗庙。各郡国和各国诸侯都应当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庙。每年朝廷举行祭祀的时候,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派使者来京陪天子一同祭祀太祖、太宗。请求将这些规定写在竹帛上,向全国公布。”景帝下诏书说:“可以。”


太史公说:孔子说过:“必须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施行仁政才能成功。圣人治国一百来年,才可以清除暴政,废弃刑罚。”这话真是对极了!从汉代的建立到孝文皇帝,共有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最旺盛的时期,眼看着逐渐走向改历法、更换服装颜色、行封禅的地步了,只是由于文帝的谦让,至今还没有完成。唉,这不正是孔子所说的“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