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
第二讲 无形的结构及其影响
新闻场
新闻界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有着自身的法则,但同时又被它在整个世界中所处的位置所限定,被其他小世界牵制和推动。
市场份额与竞争
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在这个场里,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关系。同时,这也是各个参与者为改变或保存自身的位置而进行斗争的战场。
这些实力对比关系虽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可以通过市场份额、在广告客户中的影响以及知名记者的集体资本等一些列指数加以确定。各电台、电视台或报社之间为争夺听众、观众或者读者所展开的经济竞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展开的竞争,具体地表现为记者之间的竞争(头条新闻、独家报道、职业声誉等)。
通俗化的力量
人们总是根据接受者的感知方式来制造内容。一家报纸越想扩大它的发行量,就越倾向于刊登不会给自己惹麻烦的公共话题,与公众的思维结构十分合拍。

“这使得记者们总能获得与他们的智识贡献不成正比的尊重”(反智主义)
文化行动策略向自发主义的蛊惑术的转变
随着电视在传播工具领域的相对力量的不断增强和商业因素对占有统治地位的电视的控制的不断加强,电视自90年代开始竭力迎合并利用公众的趣味,给公众提供一些粗俗的产品。昔日那种教育人的、家长式的电视,和当下民粹派的自发主义、怂恿蛊惑的手段一样,与大众的趣味、与真正民主地利用大规模的传播工具,是背道而驰的。【“纯粹的” vs. “商业化的”】
由收视率裁决胜负的斗争
实际上,所有这些表现都是为了表明立场,主要是表明说话者的立场。同时,这些表现也是策略,目的在于改变自己在场中的地位。
简言之,电视新闻报道的总是那些能激起普通人的好奇心,不需要具备任何特别的能力,尤其是政治能力,就能理解的东西。(提高收视率的策略)
电视的控制
新闻界是一个场,但它是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这一异质的、牢牢受制于商业的场,同时通过其结构,对所有其他场施加控制。

经济→电视→新闻场→所有的文化生产场
* 畅销书排行榜骗局:外行的评价标准越来越比同行的评价更权威。
合作
简单地说,越受同行承认,也就是说专业资本越雄厚的作家,抵抗的倾向越强;相反,在纯文学实践中越不能自主,也就是说越被商业因素所吸引的作家,越倾向于合作。由于他们在场内得不到认可,所以热衷于到场外与寻求认可。
然而,要获得自主性,就必须建筑一种象牙塔。人们在塔内互相评判、互相批评,甚至互相斗争,但彼此都知根知底,明明白白;在塔内尽可以对阵,但使用的武器应该是科学工具、技术和方法。
入场权与出场的责任
电视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方面,它放宽了进入某些场的入场权限;另一方面,它能触及最广大的受众。
组织负有为被统治者的利益发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