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定义: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1、认为个人行为和结果之间无关联性。
2、对“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不会发生”、或“不希望的结果将会发生”的预期。
3、不再做出任何行为以改变现状的反应。
习得性无助的归因风格
1、内在:他们容易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错。——会降低个体自尊。
2、普遍:他们认为问题不仅仅是问题本身,而是影响到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这使得失败的影响会泛化。
3、稳定:他们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使得失败产生更长久的消极影响。
产生的原因
1、无助的环境。例如极端压力的环境,以及过度管教和溺爱的环境。
2、错误的归因。例如把运气的问题归为能力的问题,把资源不足的问题归为自身不够努力的问题,把长期的问题归为短期的问题等等。
如何对抗习得性无助?
重新进行归因训练和认知干预,正确掌握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我们之所以能够且愿意付出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抱有一个信念,即“我们的行为会产生特定的结果,掌握这其中的联系,可以让我们在未来通过行为达成目标。”如果这一信念遭到了破坏,我们就失去了控制感,产生“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自己希望的结果不会发生”的预期,可能会使我们不再采取行动以改变这种情境。
1、正确的归因。即搞清楚问题无法解决的准确原因是什么?首先考虑问题本身是否成立,判断标准在于该问题是否有清晰具体的定义,现有的资源是否匹配?然后考虑做事的方向和方法有没有问题?问题本身是一件确定性的事,还是一个概率性的事?最后考虑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还是不够努力?
2、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所谓正确的事,就是所做的事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被解决的;所谓正确的方法,就是通过某个具体的方法,问题最终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3、问题拆分。把问题拆分成小的部分,可以让事情变得简单,从而容易完成。
4、问题具体化。有时候,让我们无助的,仅仅是无助这种情绪本身。
5、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氧运动和勤于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