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幸福
一年转眼又快过去了,明年我就三十六岁了,依旧还是一个人,但我似乎并不会有太多的焦虑感。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年来我都是一个人吧,平时也很少与人来往,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时间的流逝对于我来说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感觉,我就像被封印在一个空间里,慢慢身边的人都走远了,我还是停留在原地,还好我并不会觉得无聊。
我和家里人也很少联系,所以我的父母几乎不会催我结婚。虽然我知道他们心里还是很希望我能够有一个自己的家庭,但他们也表示只要我自己过得幸福就好。
确实,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幸福吗?但幸福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条件,每个人的追求都会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幸福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
当然也会有一些可以量化的幸福指数,毕竟大多数个人的幸福是无法脱离当前的社会环境的,所以以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情况,个人要获得幸福感肯定是要比以前容易得多。但这并不是说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就代表一定会有幸福,最终也还是要看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所以除了外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有我们内心的需求。当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他自然会觉得幸福,但现实中很多时候未必都会如我们所愿,所以许多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知足。
当然每个人对知足可能又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懂得知足必然是可以增加幸福感的。如果从这方面来说,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其实是要比两个人相对来说容易得多,因为两个人的知足是需要同步的,不能只是单独满足一方的需求,这就需要两个人彼此的协调与配合了。但如果两个人能够达到同步,那他们幸福的上限就要比一个人高得多了;当然如果他们彼此相背的话,那下限自然也会糟糕得多。
此外,幸福还是一种状态。我想应该很少有人能一直生活在幸福里吧,我们可能大多用幸福来形容一段时间,或是一个瞬间,或是一个大概的总结。如果把人生的幸福感画成图表,我想大部分人的数值应该都是高低起伏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的幸福感必然是会有所下降的,因为人体的各项机能都在下降。
衰老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人老之后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确实有时会让人感到沮丧,如果还有病痛的困扰,那就更加难以忍受了,自然也就很难产生较高的幸福感。所以我们的传统是靠子女养老,让家庭来分担掉个人的不便。但如同两个人一样,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的家庭之间相差也是很大的。
虽然我家里人不会催我结婚,但我的一些亲戚总免不了会有些担心,他们经常会说的一点就是“你以后老了怎么办?”。不过我很少去解释什么,我能理解他们的担忧,毕竟他们都是那样过来的,而我们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说服他们的东西,我既没有才华,也没有钱,对于我而言就只能尽量去维持自己身体的健康了。
其实写了这么多也无非是人们常说的“拥有一个充实的灵魂和健康的身体”,但很多事情总是知道容易,做到难。我们都希望得到幸福,却又总是找不到方法。其实我自己也是不知道方向,所以才会一直停留在原地。但我知道我是渴望幸福的,于是我不想让自己变得太消极,也尽量去锻炼身体。我也不会因为是一个人而苦恼,我觉得幸福是不一定要通过婚姻的形式获得的。
当然,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我年少时自然也会幻想能够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一个美满的家庭,但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似乎也就无所谓了。有时候你得到一些东西,自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你得到了爱情,最先失去的就是对爱情的幻想,倘若你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幻想了;但最可悲的是你得到的既不是爱情,又失去了对爱情的幻想。
我想如果我要结婚,那一定是有一个人让我觉得两个人比一个人幸福;如果我们要生孩子,那一定是不仅我们觉得幸福,我们也觉得我们有能力带给孩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