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
标题:多丧心病狂的人才能写出这种故事 正文:我看的是imax版本,超大的屏幕和高质量的音响设备会比普通影院更容易让人投入并且产生共鸣。不得不说,足够好的硬件设备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电影本身的不足的。 2和1有很多相似之处,故事发生在泰国,涉及到官民媒体多方之间的矛盾,聚光灯打在主角身上,全世界关注一个人的悲剧,极具戏剧性,而且是戏中戏。 不过尽管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2其实跟1并没有什么关系,跟误杀两个字也没什么很大的关系,名字叫误杀2可能只是因为主创团队的相似之处,图起名字方便而已。 剧情非常完整,有见惯的套路,也有反转和惊喜,当然也有一点漏洞,所以评分的话,我大概只能给七分。 整部电影看下来,能感受到编剧想讲好几件事情,比如媒体在事件中的作用、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成为乌合之众的人们、贿赂与自私...每一个题目都有体现,然而因为想讲的太多了,反而会有杂乱之感。 官民间的矛盾我不了解,不太好讲,就说说其他的。 人真的不能生病,小病还好,一旦生大病,就会陷入绝望的境地。且不说保险或者是政府福利能不能保证人病有所养,就算有相应的安全网,也没法简单地满足病人的需求,除非足够有钱,否则必然会因为钱挣扎,为了办手续而被人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片中的病人非常幸运,他有机会被放在聚光灯下从而获得生的机会。不幸的是,真正的生活中人们的悲剧是没有机会伴着背景音乐受到关注得到解决的,人们只是安静地死于穷困和疾病。 现在媒体似乎不同于以前了,以前的媒体作用是传播事实挖掘真相了解真正的活生生的任务。现在大多数媒体只在意是否能最快得到第一手消息,能不能吸引眼球夺得流量从而盈利,这一变化从年初袁隆平院士离世一事中也可得以窥见。 不知道编剧在塑造有胆有识却唯独没良心的传媒工作者时,是如何思考现代媒体的呢? 西方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其中一个观点是人群很容易被大场面影响情绪,同样一群人,上一秒还在欢呼英雄,下一秒就集体叫嚣着杀人,再过一会儿又义愤填膺地要伸张正义。大家是真的这么想吗还是只是被裹挟着根本没有思考呢? 人性刻画得不错,悬疑剧情也比较到位,总的来说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