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日记-4: 开庭技巧【此乃通用技能】
前段时间一直在远程指导一个豆友准备劳动仲裁,妹子非常耐心,也很聪明,很多问题稍加点拨就明白了。在这个过程最打动我的是,她自己整理的从入职开始的时间线、收集的各种证据,包括工作文件、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照片等等,非常齐全,非常详细,非常有用,让我觉得非常感动。实践中我遇到过一些当事人,请他收集、整理证据时各种推脱、遗忘、不耐烦,律师得像挤牙膏一样追着他要才能一点一点把证据收集完整。这次能遇到自己主动收集、整理证据,并且愿意投入时间、精力跟律师沟通案情的当事人真是鄙人之幸。
开庭前我主动提出给妹子做一个庭前辅导。就我有限的执业经验和对整个行业的观察来说,我发现中国的律师在“指导当事人”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我见过其他律师和当事人一起出庭应诉,我自己也曾经带当事人一起出庭应诉,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律师在庭前准备环节,别说给当事人进行辅导了,他自己有没有认真研究过案卷都值得打个问号。我记得之前看美剧的时候,很多律政剧里都有对陪审团进行挑选、对当事人进行出庭辅导的情节,当然,一方面这些情节仅仅是国外影视剧中的表现,另一方面这和美国的大陪审团等审判制度有关,不能作为什么坚实的证据。但是这些国外影视剧的情节,结合我的执业经验让我意识到,不管有没有律师一起陪同出庭,在庭前对当事人进行一定的指导都是有必要的。
考虑到劳动仲裁案件中大部分劳动者申请人都不会委托律师,而是本人亲自开庭,我觉得各位打工人了解一些基本的庭审技巧还是有点用处的。我个人其实更主张劳动者本人亲自去开庭,哪怕委托了律师,开庭时也尽量和律师一起出庭。因为律师只能给你提供法律上的帮助,主要就是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的各种依据和解释,但事实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还是要当事人自己才能说清楚。更何况同一个细节从当事人嘴里说出来,和从代理律师嘴里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对审判人员的自由心证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是当事人自己去出庭,实际上只要能把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说清楚,然后围绕自己的主张进行重点论述和强调,其他方面也就没什么了。大部分审判人员对当事人的宽容程度比对代理律师要高,甚至高很多。
这篇日记结合之前给妹子做庭前辅导的经验简单写一写庭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庭审流程、法庭纪律,以及一些需要留意的细节。我们就以劳动者作为仲裁案件的申请人为例,来大致梳理一下仲裁庭的流程。庭审可以算是最严肃、最庄重的场合之一了,请各位不要视之为儿戏,另外开庭着装不能太随意,不能穿拖鞋,基本的礼仪不用多说了吧。
以下内容都是干货,仔细阅读!!!想花钱咨询/委托我的友邻请不要害羞!!用钱砸我!!
首先,庭审各个参与人员的身份和称呼。我国的法庭布置是审判人员居中、坐上首,审判人员席位所面对的方向,右手边是申请人(原告),左手边是被申请人(被告)。大家入座的时候注意看桌子前/上的标签,不要站错了队。和审判人员平行但矮一席的是书记员,负责纪录庭审笔录,并且协助处理一些程序性工作。在称呼方面,我一定要强调一下,我国没有“法官大人”这种称呼!!几年前我在一个民事案件的庭审中亲耳听到原告叫“法官大人”,我发誓我看到审判长的脸都抽了…对于仲裁庭,就直接称呼“仲裁员”,对于民事或刑事诉讼,就直接称呼“审判长”或者“法官”,对于书记员,就直接称呼“书记员”,尤其是在庭上,不要用一些奇奇怪怪的称呼,也尽量不要称呼什么哥、姐…当然庭下随便你。
其次,我国的法庭审理由审判人员主导,进程和节奏都由审判人员把握,在庭上要注意听审判人员的提问和讲话,不要自作主张。这里就要接着讲一下庭审流程:我国的流程一般是双方先陈述主张与事实,接着开始举证质证,随后审判人员开始调查案情,通常也是以提问的方式,最后进行交叉提问和辩论,普通的案件到这里就结束了,很少会当庭宣判。不要迷恋当庭宣判,不要把影视剧当真!!在陈述主张和事实的阶段,基本是以申请书的内容为准,有些审判人员会让当事人当庭再讲一下,这个时候捡重点说就可以了。申请人说完之后被申请人进行答辩,答辩可以是当庭口头答辩,也可以是已经提交的答辩状(但也还是会像申请人一样当庭口头陈述一下重点)。被申请人答辩的时候要注意听,听到不认可的地方要记下来,后面会有机会去回应。
双方陈述结束之后申请人开始举证,举证主要是列举一下己方的证据名称和证明内容,基本上也以立案时提交的证据目录为准,如果有新证据的,当庭也可以补充,但是最好庭前补交一份证据目录,证据材料也要按要求提供复印件。申请人举证结束后由被申请人质证,质证主要包括对证据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和证明内容、证明力大小进行质证。被申请人质证结束后,如果被申请人也提交了证据的,由被申请人举证,然后再由申请人质证。整个举证质证阶段结束后,审判人员会针对案件基本事实进行调查,尤其是对双方有争议的内容,会重点调查。这里一定要认真听审判人员的提问,审判人员提问的句式一般是“申请人/被申请人,我问你一下/你说一下……”,审判人员问谁就谁回答,不要抢答,不要东拉西扯,不要情绪化发言,就事论事,问什么答什么,就行了。
如果对于一个问题,你不同意对方的看法,此时不要打断对方的发言,待对方说完后要先征求审判人员的意见,要问“仲裁员,对这个问题我可否回应一下”。这个时候看审判人员的风格,有些审判人员喜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问明白,所以他可能会允许你回应;还有的审判人员喜欢一揽子解决,可能不会让你现在回应,而是让你在调查环节最后的补充阶段一次性回应,要听法官的指挥,不要硬答。所以准备好纸笔、做好记录是很重要的,切记切记!!另外质证阶段会有一个核验原件的环节,对于比较重要的原件,最好在边上看着对方核对,核对完记得把原件要回来。现在法院的审判庭都有监控了,小动作很难做,但以前发生过当事人当庭吃掉原件的事情,所以大家多留个心眼总是没错的。对方核验完后要问一下审判人员需不需要核对,有些证据原件审判人员也要看,有些不看,反正你问一嘴也不会损失什么对不对。
事实调查结束之后,审判人员一般会问对事实部分有没有什么补充。这个时候就把你的笔记拿出来,对照之前没有来得及说的内容,趁此机会都说一下。另外整个庭审发言都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别说太快!!要给书记员留时间做记录!!以深圳为例,有些法院已经有录音转换文字的设备了,当事人边说,系统边录,书记员只需要仔细看着,修改一下错别字之类的即可。但是很多劳动仲裁庭和派出法庭,设备跟不上,就还是书记员手打的,所以不要一口气呼啦呼啦说一大堆,要慢~慢~说~如果你发现书记员的脸色变得逐渐暴躁起来,敲键盘的手越来越快,那就说明你说太快了他跟不上!!但书记员全程不能开口斥责你,有些审判人员会提醒当事人注意语速,但有些审判人员不会提醒,所以当事人自己要注意不要说太快。书记员很辛苦的,请大家多体谅。
如果双方都没有补充,或者补充完毕,就该到提问和辩论环节了。但是很多当事人,包括律师,都很没有风度,更没有逻辑,一到提问和辩论就开始瞎几把人参公鸡,内容完全偏离案件,所以大部分普通民事案件是不会真正有这个环节的。如果有什么补充意见可以庭后提交代理词(当然这个是对代理律师而言,当事人应该也可以交,但不叫“代理词”了,具体叫什么我也不知道🤷♀️,问问你的仲裁员吧:)
基本上到这里,庭审也就结束了。劳动仲裁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阶段,叫“背对背调解”。一般是庭审正式开始前,仲裁员在双方之间做沟通、协调工作。劳动者再让一点,公司再多给一点,三天内付了钱,这个事儿就了结了!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要抗拒调解,不要认为妥协、拿钱了事是可耻的,不要觉得“我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我一定要刚到底”。大部分仲裁案件,如果仅仅只是钱的问题,劳动者让一点,公司添一点,当天或者三天内付清,双方了结此案,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老话说隔夜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现在拿2万5和大半年之后拿3万2,哪个划算,大家可以见仁见智。但是劳动仲裁有“一裁两审”,审判结束之后还有强制执行,公司有的是办法让劳动者无法顺利拿到钱。如果不是触及到原则或底线,有时候双方各退一步是更明智的做法。
我还是那个观点,示弱、妥协都无可厚非,毕竟仲裁、诉讼都要花时间、花钱、花精力,甚至消磨一个人的意志。硬刚的人是勇敢的,但硬刚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普通劳动者不用把全社会的法治进步、全体劳动者的福祉、全人类的文明开化扛在自己肩上,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接下来才是其他的。至于另外一些bigger problems,就不是单个劳动者能刚得过的了,本文也不打算深入探讨。
基本开庭技巧就是这些,还有出门办事要带身份证,不用多说了吧。开庭带上笔、纸方便做记录;发言时要说慢一点;听审判人员指挥,不要自作主张;要仔细听审判人员和对方发言,不要情绪上头。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了。如果审判人员提了问题但你没听懂,不要不懂装懂硬答,可以先问一下审判人员他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审判人员也是普通人,只不过是更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尊重他们,认真对待庭审,认真对待自己的权利。祝大家都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