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摘录笔记
P93:道家虽曾煊赫一时,但那只是大骚乱后的反动,它在大众(尤其是从下层社会起来的统治阶级)的意识中是没有基础的,儒家则有之。大部分传统信仰,象尊天敬鬼的宗教,和孝弟忠节的道德,虽经春秋的变局,并没有根本动摇过,仍为大众的内心所倚托。道家对于这些信仰,非要推翻掉,便是存心轻视。儒家却对之非积极拥护,便消极包容。和大众的意识相冰炭的思想系统,是断难久据要津的。况且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的巩固,是无益而有损的。这种政策,经过汉文帝一朝的实验,流弊已不可掩。无论如何,在外族窥边,豪强乱法,而国力既老,百废待举的局面下,清静无为的教训自然失却了号召力。代道家而兴的,非儒家又谁属呢? 。
P95:逮博士既立,经学得志,利禄之途,大启争端,推言其本,则五经皆古文,由转写而为 ‘今文’,其未经转写者,仍为‘古文’。当时博士经生之争‘今古文‘者,其实则争利禄,争立官与置博士弟子,非真学术之争也。故汉武以上,‘古文’学派之复兴也。汉武以下,‘古文’学派之分裂也。而其机抉皆在于政治之权势。在上者之意盲,不脱秦人政学合一之趋向,非学术思想本身之进步。虽谓两汉经学,仅为秦人焚书后之一反动亦一可也。
P100:那时(西汉)的学风,正如班固《艺文志》中所说的:“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阅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迁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P115:正如颜习斋所说的:“古今旋乾转坤,开物成务,由皇帝王霸以至秦汉唐宋明,皆非书生也。读书著书,能损人神智气力,不能益人才德。其间或有一二书生,济时救难者,是其天资高,若不读书,其事功亦伟,然为书损耗,非受益也。”真是一针见血的批评。颜氏又说:“于庭次间闻乡垫读书声,便叹道:‘可惜许多气力!’但见人把笔作文字,便叹道:’可惜许多心思’。“
P95:逮博士既立,经学得志,利禄之途,大启争端,推言其本,则五经皆古文,由转写而为 ‘今文’,其未经转写者,仍为‘古文’。当时博士经生之争‘今古文‘者,其实则争利禄,争立官与置博士弟子,非真学术之争也。故汉武以上,‘古文’学派之复兴也。汉武以下,‘古文’学派之分裂也。而其机抉皆在于政治之权势。在上者之意盲,不脱秦人政学合一之趋向,非学术思想本身之进步。虽谓两汉经学,仅为秦人焚书后之一反动亦一可也。
P100:那时(西汉)的学风,正如班固《艺文志》中所说的:“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阅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迁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P115:正如颜习斋所说的:“古今旋乾转坤,开物成务,由皇帝王霸以至秦汉唐宋明,皆非书生也。读书著书,能损人神智气力,不能益人才德。其间或有一二书生,济时救难者,是其天资高,若不读书,其事功亦伟,然为书损耗,非受益也。”真是一针见血的批评。颜氏又说:“于庭次间闻乡垫读书声,便叹道:‘可惜许多气力!’但见人把笔作文字,便叹道:’可惜许多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