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
查看话题 >万历28年不上朝的原因,竟与一颗星星有关

1572年,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万历帝在位头十五年,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加上能够解决国防边患的问题,《明史》称为“中外乂安,海内殷阜”,后世称该时期为“万历中兴”。
然而,在张居正死后,万历创造了28年不上朝的世界纪录。在不上朝期间,明朝依旧打赢了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尽管万历在位期间,明朝依然繁盛,但在万历死后,其懒政后果相继显现,连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百姓赋税加重,文官之间朋党竞争激烈,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为何万历28年不上朝?是大智若愚,还是万般无奈之举?
01
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十岁即位,初年由张居正执政,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
万历登基不满半年,一颗尾分客星——如今被称为超新星或 Anno 1572的出现,大如一盏灯,光芒照大地:
《明史·天文志》中记载当日夜里“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
在当时,人们将它看成上天要降灾祸的警告。于是,万历需要赶紧检讨自己但所思所想。这次星变持续了两年之久,万历也节俭自省了两年。

人们印象中的皇帝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压在万历大权之上的,却有三人之多:慈圣太后李氏,内阁首辅张居正,“大伴”冯保。
大伴冯保既是万历的书伴,又是太后的眼线。太后教子极严,如果大伴作出对皇帝不利的报告,太后就会受到长跪的处罚,时间竟可达几小时之久。
不仅身边人对万历极为严厉,君权天授,他还受到老天爷的管制:
他的内心是憋屈的,但因为从小被张居正教导,认为这些对自己的严厉教育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明君。万历对张居正无比信任,纵使弹劾张居正的奏折堆积如山,万历也不为所动。直到张居正去世,他才发现,这位老师并没有“以身作则”。
02
1582年底,张居正去世半年后便被参劾数本,在万历面前铁面无私的张居正满口节俭,背地里却积聚了许多珠玉玩好和书画名迹,还蓄养了许多绝色佳人,这些都都是由趋奉他的亲信呈送的礼物。

得悉了此项新闻,万历又感到十分伤心。这十年来,他身居九五之尊,但是被限制到没有钱赏赐宫女,以致不得不记录在册子上,等待以后再行兑现;他的外祖父因为收入不足,被迫以揽纳公家物品牟利而当众申饬。
但是,这位节俭的倡导者、以圣贤白居的张居正竟如此口是心非地占尽了实利。
1584年,万历及改变态度,籍没了张居正的家。然而,倒掉张居正,受益的并非万历自己。
03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大伴”冯保被驱逐出京,万历实际已掌握了大权。但不久以后,他发现自己仍然摆脱不了制度的束缚
——天子,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没有人在意身为个体的他的喜怒哀乐,而是要成为一种符号。他被自认为贤臣的人劝谏批评奢侈懒惰,这些人要把万历强迫纳入他们所设置的规范,而不让他的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另一些人则是纯粹为了争名夺利,拼命占据张居正、冯保倒台后的诸多势力。
1587年,万历只有25岁,却已登上天子宝座16年了。重复的事件、不变的礼仪,使得这十六年对万历来说格外漫长。
上一年,他主持殿试,试题的内容是“无为而治”,他对生活的厌倦已经超出了内心世界,开始付诸行动了。
后人常认为,万历不上朝是因为他没有说服群臣,让自己喜爱的郑妃的儿子成为太子,实际上早在这之前,万历便已厌倦了身为封建帝王的一切。
推荐阅读

《万历十五年》
作者:[美国] 黄仁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