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动物的共存
2021/12/20 天气 晴 星期一 常见的动物救助组织偏好救助猫,狗这些亲近人类的小动物。当然也有救助濒危野生动物的组织。但可以发现,这些组织救助的动物通常都是对人类不构成威胁的品种。若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无论是老鼠还是老虎,对于地球来说都只是租客之一。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人类却可以决定善待野外已经稀有的老虎,把它们放在人工能照顾到的范围看护,而不遗余力地对野外的老鼠进行扑杀。所以分析人类与动物共处的原因,首先要确定人类占据了主动权,而不是极端环保人士所说的人和动物是平等共存的关系。无论是小牛小羊还是小猫小狗,因为它们对人类有益,所以人类决定把它们留下。若等到野外的老鼠被消灭得只剩几只,人类又会以老鼠被灭绝了,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来救助它们。其目的还是对人类自身的本质关心。在这里我们回到实验用动物的问题。伊始,就连达尔文都反对滥用实验动物。他说,若只是满足人类虚伪的好奇心,那动物实验毫无道理。在如何鉴定动物实验到底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还是满足人类好奇心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除了几百年一遇的稀有流行病,人类的生存并没有因为病毒受到任何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很多动物性的实验在一开始都只是建立在好奇的基础上。可若是没有动物实验,现有的许多婴儿还是会因为感染了天花而丧命。而因为白鼠们的牺牲,这个病毒已经基本在世上被消灭干净了。所以那些动物们的牺牲该怎么被看待就取决于人伦社会的普遍见解。人比动物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使得可以牺牲掉那些温顺又亲人的动物们,毫无感情的背叛它们。这个界限一旦过了火,便会让大部分人不舒服,他们的不舒服并不是源于自觉和动物平等,而是源自亲密关系中的背叛感。人与人的关系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冷漠,直到人类发觉有的人对弱小的动物也不再亲近。这加重了他对与其他人的接触中产生的警惕心。这种警惕心破坏了每个人类本都该拥有的温柔和亲密的性格,这种性格来自于母婴时期的记忆。人与动物的关系越是充满了利用和冷漠,人与人的关系就只会越差。若有人想要反对动物实验,这是最应该值得被提倡的反对理由。事实上,想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让地球上的人数减少到原始社会以外,我们必须得找到替代亲密关系的方法。与动物的友好交往是一种,使用柔软的被单和枕头也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借助对某种事物的信仰来代替欲望。不管你是对神的畏惧,还是对天堂的向往,或和老,孔一样,追求某种天道和人伦。在这种过程中,自然会让人拥有足够的自信来对抗独思带来的孤独感。且不再会畏惧来自陌生人的恶意。正如论语所言,做到君子和而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