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诗歌批评家
某些所谓的诗歌批评家,只能对作品做鉴赏,属于纯粹的二度创作,现在批评群体可以说85%以上属于这种。
某些批评家,除鉴赏外,梳理工作也做得不错,适合某类诗歌现象的总结,某年诗歌现象的概括,或者某人的作品与生平编撰,这类比只做鉴赏的眼界要开阔一点,水平要高一点,但他们的鉴赏水平易受个人眼光限制,若有审美的偏执,难出成就。为了审美上不出大的差错,他们惯于关注的,都是一些已经成名的作家或诗人,就我所见现在批评群体中10%属于这类。
以上两类的共性,在于都是跟在作者的屁股后面走,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这个水平走到作者的前面去引领作者,因此可以说他们没有自己的独创观点与发现,对文学的发展贡献也不大,或者可以说没有贡献。而这个群体占据了95%或以上……
剩下的5%,或者还不到5%,凤毛麟角一样的批评家,他们有自己独创的观点(发现和提出诗学问题,探求未来的出路),能走到作家或诗人前面起引领作用,能从芜杂的诗坛中找到蒙尘的金子,也能从金子闪耀的光芒中发现污点,这些不仅需要独到的见识与审美,还需要莫大的勇气,我心目中一流的批评家就是这种。
上面85%属三流,或不入流。10%勉强能够上二流,(其实很多还够不上),当然,前85%中的作品鉴赏,也没什么不好,不好在只会鉴赏。若能在鉴赏之时也有自己独到的发现与观点,即伟大的读者造就伟大的作者,也能跻身二流。但就我所看到的这样的批评家极少,不到三个。
问题是这两类人往往还不自知,常有话语权在握的优越感,让人无言……
我这样说是不是会得罪一大群批评家?
根据2021年2月25日 豆瓣说说整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