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查看话题 >中年离职日记:她说每天上班,心情像是上坟,被骂了2年终于解脱了
她今年三十六岁,在一家科技公司做品牌总监,最大的愿望是,公司将她辞退或倒闭,这样她就能拿着一笔丰厚的赔偿金,带着儿子,离开这个折磨人的地方。
好的,我们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仔细检查核。王月在公司大群里这样回复,她面无表情滴敲下这一行字,发出时,望着对面写字楼上闪出出的光亮,她已经发呆了足足五分钟。
就在刚刚,总裁又开始在公司群里喊话,这次是关于展会上宣传板上的某个字眼问题,她要求品牌部多看字典,不要跟文盲似的,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那个词没问题,而且是跟总裁确认,总裁确认的,后来老板不满意,训斥总裁,她说她没仔细看,品牌部的失误。
明明是她亲自写的,之前品牌部写的词不是那个,她硬要自己上场,突出自己的文字才华,才会出现这样的事。事后又不承认,把锅推给下属。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在商品包装的文案上,出现违反广告法的字眼,也是总裁要求的。当品牌部那个胆大的同事指出,这样会违法广告法时,女总裁拿出了她的气魄和专断,说没关系,就按照我说的写,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再换就可以了。
结果问题真的出现了,某国际知名科技公司的代表,来公司谈合作时,一看产品包装就看到了这个明显问题,让大老板在高层会议上下不来台,当时她就说是品牌部的问题。
结果品牌部被老板痛骂了一顿,刚刚恢复一周的双休又被调回大小周,不是全公司,只是品牌部。
王月身为品牌总监,有苦难言,又不能当众去跟老板说,是总裁非要这样写的。这样会让总裁难堪,老板也会觉得推卸责任,何况总裁才是他最信任的人。
王月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又没办法哭哭闹闹。只有在私下和离职了的老同事间,能吐槽几句,舒缓一下压力。
王月是东北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之前投资机构做总经理助理,后来加入这家看似前景不错的初创公司做品牌总监。
从创始的五个人团队,到后来辉煌时候品牌部就有20几个人,现今裁员裁到她又快成为光杆司令了,她已经累了,看见总裁或老板在群里发言,就感到头疼。
她的2年合同还剩下70天,但这70天她也熬不住了,她目前只希望公司辞退了她,给她一笔丰厚的赔偿金,然后带着儿子去云南休息几天,再回东北老家早早过年。
她跟离职后的老同事说,你们在的时候还好些,至少觉得人多,心里有个缓冲区,如今没什么人,她每天上班,就如同去上坟。
公司应该还能坚持半年才死,从之前最有前景的一款产品扑街之后,公司开发了一款专门针对医疗市场的单价数万元的设备,准备以此续命,但公司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基因,没有人看得到出路,包括老板。
老板是做传统房地产行业出身,趁着当年的东风顺势而起,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如今房地产不景气,老板以六十岁高龄进入互联网行业,与他同行的,除了当年跟他一起在房地产行业的总裁等人,还有他的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女儿女婿。
整个管理层,只有王月一个人是后面招来的,她没有办公室,跟员工们坐在一起,而其他人都有着堪称巨大的豪华办公室,看起来一点不像创业公司,而像是一个已经成功十年的行业巨无霸或独角兽。
新的产品概念不错,在当今看来很有市场前景,当然也被吐槽是华强北货。当时的技术公司搞了这个产品好多年,没有成功,被认为是太超前,如今被老板财大气粗地直接收购,以此房地产转型科技公司。
老板租下年租几百万的整层办公区,号称不差钱,前期甚至不接受投资,房地产事业的成功,让他觉得自己不差钱,更不需要别人来左右他的决策。
王月来的时候也是看重产品方向,哪成想,这个产品,老板号称一年可以卖一亿个的产品,最终只卖出几万个,还是全国代理商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亿对几万,差距可见一斑。
整个公司里弥漫着沮丧的气息,王月的品牌部承担了太多。
平时一张节日海报,总裁甚至老板都会亲自来指导,她觉得自己这个总监,当得没有一点意思,除了挨骂和背锅,没有其他作用。
如果总裁和老板都来搞这个,以显示自己有文字才华和注重细节,那么公司的那些大的方向,谁来想,谁来做?王月身边的多数同事也对此抱怨不已,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士气大跌。
后来产品完完全全地失败,肯定也不是几个海报不够精彩,而是大方向的问题。老板总裁都来展示自己的文字才华,把公司当作自己的过家家,花钱自己玩的感觉,公司大方向能不出问题吗?
王月当然也都知道,但每次会议都会被抓住,这些模棱两可的点来问责,就好像是因为品牌部的问题,导致公司如今产品卖不出似的,她虽然知道不是因为自己,但心理还是被严重压制打击。
到后来,只要老板和总裁一说品牌部,即使不是一些错误,她也感觉自己挨骂了,就要崩溃。
她是个坚强的女人,跟老公离婚,一个人在深圳养活自己和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她从来都没抱怨过。但工作中,她被压倒了。
她的键盘每天噼里啪啦作响,她一年过劳肥胖了30斤,只有吃能让她解压,全身心地加班投入工作,会让她觉得自己舒服点,累点好,至少觉得自己是在一直干活。
她期待被辞退,但也担心近年经济不景气,找不到工作。
有一次,她问儿子,如果妈妈辞职了怎么办,她以为儿子会说,那就可以陪我出去玩了。结果儿子的回复是,那我们吃啥呀,住哪啊。
在深圳长大的孩子,成熟得早,对现实问题的看法,让王月吃了一惊。
但自从有了上班如上坟的心态之后,她把孩子的回答放在脑后,自己如果不离开,整个人真的受不住了。本来就是大小周的工作,自己的精神压力又这么大。
她说自己已经完全被职场pua了,开始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如今被骂得多了,遇到问题条件反射式地认为是自己的错。“哪能全是品牌部全是我的问题呢,但明明被骂的是她”
后来她一想,财务部是老板的老婆把持,另一个重要的公关部是五十多岁的、老板多年的合作伙伴,技术和销售部是老板的女儿女婿,总裁又是这些年一直跟在老板身边的副手,要挨骂的肯定只能是自己了。
不过她还是会耿耿于怀,总裁本来是个护士,后来跟着老板卖房子,赚钱了之后读了个MBA,就开始认为自己是全能人才,总会挑剔她是个湖南师大毕业的本科生,在公司上升期的时候,总是说同事们的本科学历不行,咱们这种高科技公司以后招人必须硕士起步,除非是清华北大或者海龟的本科。
她讨厌这种论调,人一旦从雨中跑出,换了一身干衣服后,就开始瞧不起那些淋湿的人,她觉得这种想法是可悲的,这种人不光忘记自己的过去,还拼命抹杀和打击,以脱离关系。
她也讨厌老板,那个专断独行的老头,本来她是尊重他的,觉得他既是一位长者,还是一位曾在自己行业取得成功的商人。但后来战略的独断,导致的本次失败,他也由那个世外高人般的自信老者,变成了一个爱发脾气的怪老头,他在她心中的地位开始崩塌,他不再是那个能引领正确方向的人。
一个人能做好这件事,不代表能做好所有事,不代表他全是对的。一个人做不好这件事,也不能否定她的全部。她脑子里这样想,觉得自己的以后还是没问题的,这是她从这段漫长的经历中得出的道理,也是她反抗职场pua的信念。
那么好的产品都卖不出去,新的产品会卖得出去吗?尤其是公司根本没有懂那个行业的人,一切都是想当然。果然,越来越多的人失望离开,他们不会等待裁员或者公司倒闭,他们等不急,觉得没必要为了那些赔偿金继续耗在这里。
公司的裁员运动也在加紧,连办公室也租换成一半的大小,王月知道,她和一些剩下的人一些,都在等待,马上就要轮到他们了。
果然,公司内部又发生了一次激烈争吵,由于疫情,他们在那座城市筹办的展会搞砸了,辛苦筹办已久的展会,最后只匆匆留下一张合影。这不是品牌部的问题,谁也没料到那座城市会突然爆发疫情,但她知道,这个锅,肯定又要品牌部来背。
果然,几乎丧失了理智的老板,怪他们没有后手准备,她又被责备了。
在裁员这个节骨眼儿上,她白天被责备,晚上回家就偷着乐,这次应该会被辞退了。
被辞退那天,是她两年来最快乐的日子,她呼出长长的一口气,终于不用背锅不用挨骂了。
她准备拿着拿笔赔偿金,带着儿子去云南住上半个月,正好赶上儿子的假期。
她没有一点失业者的沮丧,反而觉得自己重获了新生。她说要大吃大喝一段时间,等年后再减肥,三十七岁时的她,瘦下来的话,还是个性感迷人的女生呢。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08 22:18:05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3 08:16:32
-
余同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2 15: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