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人生,如杨绛
今天的分享,你将收获:
育儿的智慧、幸福生活的智慧
在人才辈出的民国年代有许多才女,倘若把她们比作花,那萧红就是鲜艳的山茶;张爱玲是带刺的玫瑰;而她就是一株低调的秋菊,淡定从容、清雅别致地绽放着自己最独特的美丽。
她的一生活成了每个女子都想拥有的模样:美貌与智慧并存、幸福美满的婚姻、不菲的文学成就。
她就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剧作家,杨绛先生。

她的个人魅力如星光闪耀,收获了无数赞誉。
让她熠熠生辉的除了容貌,还有她经历人生风雨时的坚韧从容;与世无争的温柔优雅;卓然于世的才情和珠联璧合的爱情。
让人艳羡的同时不禁感叹:世间竟有如此这般美好的女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杨绛先生传奇的百年人生。

好的教养,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杨绛原名杨季康,1911年7月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杨荫杭是非常有名的律师,曾留学于日本和美国。母亲也是大家闺秀,身上不仅具有中国传统美德,还是一位熟读诗书、多才多艺的知识女性。
杨绛从小可爱伶俐,冰雪聪明,深得父亲喜爱。她常静静地陪在父亲身边,跟着父亲练字;给父亲的炉子里添煤;就连父亲睡午觉,她也是陪在一边安静地看书。
如果说父亲的好学、坚韧个性影响了杨绛,那母亲的贤惠温柔、睿智的性情也滋养了杨绛。
有一次,全家人吃了“炝虾”,都感到不舒服,治疗后唯独父亲不见好转,一直高烧不退、神志不清,医生也放弃了对他的治疗。母亲说服了熟悉的老中医开了药,可父亲只信西医,母亲便费尽心思地把中药磨成粉末,装进胶囊给父亲吃,在母亲地悉心照料下父亲渐渐苏醒,最后痊愈了。

母亲把父亲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也让杨绛明白了:生活需要智慧。
在杨绛先生的记忆中,他们从未吵过架,常在一起分析、讨论父亲受理的案件,见识极高的母亲总能提出一些独到见解。
他们是夫妻,更是好友,两个人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营造出和睦、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让杨绛和兄弟姐妹们学会了自爱和爱人。
当然,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甜蜜和幸福。杨绛的父亲严肃刚正、铁面无私,常得罪人,使得仕途不顺。她从小跟着父母四处颠簸。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一家人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让杨绛明白:世间得失在所难免,有家人陪伴,就是稳稳的幸福。
好的家庭不仅培养了杨绛好的品性,还培养了她爱读书的好习惯。有一次父亲问她:
“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杨绛说。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星期都白过了。” 父亲笑道:“我也这样。”
可见,书于杨绛而言是食粮;可见,知女莫若父。
平时,父亲还会将杨绛感兴趣的书放在书桌上,如果杨绛长期不读,他就会悄悄收起来。
这种无声地“责备”、宽容又淡然的态度,让她懂得了:爱一个人要给他包容和自由。
父母给予她爱的滋养,让杨绛的人生路有了坚实的铺垫。她9岁便离开父母去了上海启明学校读书,16岁在苏州振华女校读中学,17岁她考入了苏州大学,大四那年如愿以偿去了清华,开启了她的人生传奇。
在爱的氛围中成长的杨绛,充满了自信和面对挑战的勇气、魄力,也使得她在动荡年代里,始终保持从容淡定、不争不慌的状态。

好的爱情,是深情一世,细水长流 人和人的缘分很奇妙,有时候一眼就足够了。1932年的春天,两个酷爱文学、痴迷读书的青年在清华大学这个知识的殿堂相遇了。
钱钟书机智、幽默、儒雅的气质吸引了杨绛,而聪颖文雅、美丽大方、女神级别的杨绛也深深吸引了钱钟书。才子佳人一见倾心。
像是大海遇见星空,注定要展开一轴美丽的画卷。
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两个年轻人恋爱了。
一封封滚烫的情书是钱钟书对杨绛炽热的情感,他每天一封,杨绛一遍一遍地读着。相恋一年后,他们结婚了。

1935年春,钱钟书获得奖学金到牛津大学留学,杨绛考虑到他生活上需要照顾,也一同去了英国。
生活上“笨手笨脚”的钱钟书,不会打蝴蝶结、不会划火柴、也分不清左右脚,就连拿筷子也不会抓。甚至在刚到牛津的时候,下公交车没站稳,就摔断了半颗牙。这一切的一切让杨绛更加庆幸自己的陪伴是正确的。
在留学的日子里,有波折,也有快乐。
他们发现牛津的图书馆是世界一流的,市区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书店,对于两个嗜书如命的人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两人饱览群书,从哲学读到心理学、文学、历史,一本接一本,乐此不疲,甚至还进行读书比赛,看谁读得多、记得多。
留学的生活充满了美好,也充满了情趣。
他们每天都会出门“探险”,发现这个城市独特的风土人情;
钱钟书想吃红烧肉了,杨绛学着做给他吃;
杨绛不敢剪虾,钱钟书说他来做;
杨绛做饭厌倦了,钱钟书就找来辟谷的方子;
杨绛习惯晚睡晚起,钱钟书早起为她准备美味的早餐,甚至在床上支起一张小桌子,让杨绛在床上用餐......
在美好的岁月里他们迎来了唯一的孩子:钱瑗。钱钟书欣喜地说,女儿是他人生唯一的杰作!
杨绛在医院坐月子期间,钱锺书忙着准备毕业论文,还每天赶到医院看望妻女,每次见到妻子都满面愁虑,说自己又做“坏事”了:
他说:“我打翻了墨水,把房东家桌布染了。” 杨绛安慰道:“不要紧,我会洗。” 他说:“我把台灯弄坏了。” 杨绛又安慰道:“不要紧,我会修。” 他说:“我把门轴弄坏了。” 杨绛依旧说:“不要紧,我会修。”
在钱钟书独自生活的日子里,“不要紧”这三个字给了他莫大的安慰与寄托。
他们相爱相惜。杨绛深爱他,也包容他。钱钟书也是深爱着杨绛,不愿意让她再受生育之痛。在杨绛出院的那天,他还特地煲了鸡汤端给她吃,这样地入微体贴常让杨绛感动不已。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是让世人艳羡的。他们的三口之家也是温馨的。

钱瑗从小古灵精怪、乖巧可爱,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幸福的滋味。
钱钟书特别喜欢逗女儿玩。每天临睡前他们要玩埋“地雷”的游戏,钱钟书在她被窝里藏各种玩具、生活用品,钱瑗大叫,他就大笑,天天玩也不腻。
钱钟书还常常趁女儿睡觉时,用笔在她肚皮上乱画,钱瑗醒来就去找杨绛告状。简单的快乐让家温馨如饴。
国外的生活虽然清苦却也安逸。1973年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他们毫不犹豫地带女儿一起回到了祖国。
钱钟书去了西南联大教书,杨绛回到上海做了振华女校的校长,除了工作、陪伴亲人,她还进行戏剧创作,处女作《称心如意》一炮而红,她一气呵成,又完成了《弄假成真》等佳作,在上海声名鹊起,成了炙手可热的剧作家。
但她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当钱钟书说要写长篇小说时,杨绛揽下了所有的家务,一边工作,一边默默地分担生活中重担。从劈柴烧火到洗衣做饭;从剧作家到“灶下婢”,全力支持钱钟书的事业。
这才有了《围城》这部惊世之作。更难得的是这期间她又完成了一部新剧作《风絮》。
钱钟书深深知道《围城》的成功离不开杨绛地辛劳与付出。他懂妻子的心,也明白理解、尊重和支持,才是最珍贵的。他时刻呵护着杨绛,和她一同买菜,时常关起房门偷偷洗衣服。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幸福的婚姻是双方悉心经营、相互包容,才能更长久、更牢固。在钱钟书眼里,杨绛是他的“朋友、妻子、情人、”;在钱钟书的心里,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杨绛与钱钟书也没逃过那场浩劫。
他们被监管过、被批斗过;打扫厕所、下干校;每天不是劳动改造,就是写检查;甚至被剃成“阴阳头”,他们受尽屈辱,女婿含冤自杀,杨绛的妹妹心脏病去世,许多好友在蒙冤中逝去,他们忍受着心中一次又一次的悲痛。
杨绛说:“忍,就是在保护自己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们被生活一次一次地捶打,但依然温柔相待。钱钟书每天给杨绛写信,杨绛把他的信贴身带着,时常拿出来读一读。
虽然生活黑暗曲折,但他们内心笃定、心心相印,像是夹缝里盛开的花朵,顽强又坚韧。
有些人,遇到坎坷就退缩;而有些人,将磨难当作人生的修炼,似香料,捣得越碎,研磨得越细,香就越浓烈。杨绛先生就如这香料,在磨难中锤炼自己。
她说:淡泊可以让人释怀;让人获得安慰;让人更好地行走在世间。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没有海誓山盟,有的是最朴实的支持和陪伴,是诗和远方的浪漫和接地气的人间烟火。他们携手走过了留学的清苦日子,动荡年代的艰难日子,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地,他们彼此守护。
杨绛满腹诗书,却甘做钱钟书背后的女人;钱钟书的“誉妻癖”足以说明他对杨绛的绵绵情意。
这一份缘定终身,让我们看到了世上最好的婚姻:
在日常的琐碎里,他们懂彼此的好,并心甘情愿成全彼此的好。他们深情相伴,是岁月里的明媚,是生生不息地静水流深。

好的人生,
是笑对浮生,淡如菊
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丰盈静好。当黑暗过去,所有人都在迎接崭新的日子到来时,他们仨却“失散”了。钱瑗长大后成了北师大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大、北外也有课务,工作十分辛苦。在1997年,钱瑗晚期肺癌去世。 那时钱钟书已经患病多年,80多岁的杨绛每天去医院陪伴他,她把痛失爱女的悲伤深深埋藏在心里,独自承受。 在钱钟书最后的时间里,杨绛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次呼吸,杨绛在他额头留下一个轻吻,这一吻,吻过一世沧桑。“好好活”是钱钟书留给她人生最后的命题。
从此,他们仨的世界只剩她一人。
他们相爱相守走过了63年,用各自的一生,诠释了世上最“纯净的婚姻”。

从此,她守着一室书香,终日与书和属于他们仨的回忆相伴,于笔耕不辍中。
90岁的她整理出了钱钟书的作品和近7万多页的手稿,题写书名为《钱钟书集》92岁完成了女儿的遗愿,写下了风靡海内外的散文《我们仨》,发表《杨绛作品集》 96岁发表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至103岁还有新作陆续出版
她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作品。清华时她的老师朱自清就很欣赏她,她的第一篇散文和小说都是被朱自清推荐至《大公报》上发表。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了许多国外名著,尤其是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她生活简朴,在钱钟书去世后,她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资助那些成绩优异的寒门学子。
一个人独行在人生边上,始终不改初心、明媚从容。2016年杨绛先生走完了自己的百年人生,享年105岁。

世间少了一个文学巨匠,天堂多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温暖了人间。
这就是杨绛先生超脱优雅的一生: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拥有了独特的个人魅力。她与钱钟书的爱情就如一部清美的史诗,让世人艳羡不已。她是中国文学巨匠,用一支笔书写了自己有贤有才的人生。
这位跨越了105年漫长岁月的传奇女子,一生饱经岁月打磨,但始终淡定优雅、超脱于世。她的晚年将自己浸在书香里,诠释了“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她,便是杨绛,是被尊称为“先生”的中国最后一位女性,是民国时期最后一位才女。她是著名作家钱钟书“最贤的妻”。
在这个纷繁的世间,通过她的百年人生启示录,相信你也可以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人生之路,简单且不平凡!
有种人生,如杨绛。

-
Wen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3 12: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