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丨第五天:上堡梯田-关西围屋
本来我是想在今年的下半年去长白山的。但是到了八月底我爸突然两眼放光地问我,“想去长白山还是想去找你小妹?” 我爸想她二姑娘了。
前一天入住的旅店的庭院里有一棵树,一问才知道,居然是枇杷树!
每一个学过《项脊轩志》的北方文艺小伙伴能抗拒得了“庭有枇杷树”的诱惑?

离开了庭中枇杷树,我们的第一站是梅岭古道。
熟悉赣粤城市的小伙伴应该已经发现,我们的行程已经离开了江西。嗯,对也不对,这都拜中国犬牙差互的中国省份分界线所赐。简言之,就是我们在保证大方向向南不变的前提下,还是可以回到江西的。


怎么说呢,其实也没觉得这古道地势有多雄,但是走起来是真费事啊——

也不知道哪个龟孙吃饱了撑的将路面铺成杰个样子,看起来是挺古朴好看的,但走起来是真费脚啊,尤其对于我来说,简直是灾难级的。
作为二级肢残的我,每走一步路都要求落点的平整性的,因为本身脚部的缺陷不能柔韧的适应与地面的接触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强直的踝关节没法调整合适的角度和坑坑洼洼的路面的接触角度,每一步都要选择到底哪里能踩……而说出来你们可能没有体会,对于我来讲扭扭捏捏的走或者说一步一步的挪远比大步流星走路带风的走对我的负担更大。所以说这种小石头铺的路对我简直是灾难级的。
这种时候我又不得不想起大学那次去上海多伦文化路的经历——看见工人在给并没有损坏的路面换瓷砖——把原来小而硌脚的砖换成大而平整的砖。我问这是为啥,工人小哥哥说因为原来的砖老年人走上去容易摔跤……我天哪,当时我就感觉到整个上海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啊!全国都给我学着点,梅岭景区,你好歹保留一条正经的路啊,不为我们这种弱势群体都行,就看看铺好之后走哪边的人多……

真的老——难走了,老——硌脚了。其实也有效果并舒适举的双全法,石头大一点就行……

老子他奶奶的上来了。一路上还有挺多小景点,但是走的实在太费事了,没心拍照记录欣赏了。
基于我昨天都快晒废了,我妈把她的草帽接我了,她没上来,没上来就对了!

梅关樱地处梅岭山,以“一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耸立于梅岭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筑长城防匈奴,南建雄关拒蛮夷”。现存关楼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的。关樱城门上南北两方都有石匾,南面石匾刻的是“岭南第一凯”,北面石刻的是“南粤雄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也不知道从这里望下去是广东还是江西,照片是我爸拍的,我在关楼底下坐着歇脚。

在下山的时候,我妹说这花好奇怪啊,真花假花?
我定眼一看,我去,这货不是彼岸花曼珠沙华吗?和当年QQ空间描述的简直一毛一样啊!
我爸说啥?
他有个识别植物的APP,就拍了一下,一看叫石蒜,进一步一查,就是他奶奶的曼珠沙华彼岸花。虽然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我都对那种我高中时代QQ空间式(不代表当代QQ空间的审美风格啊,求生值拉满)往好听了说叫物哀,往不好听了说叫造作的审美不感冒,但是见识到大名鼎鼎的本尊还是令我足够兴奋,说句夸张的,看到野生的它我觉得就值回票价了(虽然我进来没花钱),那内个我上上下下的没白遭罪。
出门的时候可闹笑话了,我妈说要上厕所,我们爷仨就先往车那边走,我爸走得快,老二陪着我在蹭景区提供的免费公益菊花茶(对不起景区,我不改说你们把路面铺成那个损样是吃饱了撑的)走在后边,走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我爸一边打电话一边急急忙忙的往回走,从他单方面的只言片语中,我们敏锐的感觉到我妈好像困厕所里出不来了(!)那老二那个龟孙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机会的,这兔崽子是真不嫌累啊,撒丫子掉头就往回跑。
回来的时候她都要笑岔气了……因为我妈在发现厕所打不开后的第一反应是大声呼救,但厕所外边不远处有唱红歌的(忘了说了,这个梅岭古道是《梅岭三篇》的梅岭,上年纪的老伙伴应该熟悉吧?)那我妈能喊得过他们嘛,好在她有手机,反正我爸去了也没徒手打开,是工作人员用锤子弄开的。
在我拼了老命走下梅岭我爸也把我妈从厕所中解救出来后,我们就再一次回到了江西,去看围屋。
和梯田一样,第一次知道围屋是在《航拍中国·江西》中,其实这么说不太准确,我确实是在《航拍中国》知道围屋这种建筑形式的,但是第一次听过并记住“围屋”这个词是在一部古早的国剧——《围屋里的女人》,虽然几乎没看过剧情,但是我记住了“围屋”这个词。

但是梅岭的倒霉路消耗了老子的大部分体力,看老子一脸疲态。

结果围屋里的路还是这损样……

可惜了我关西围那么大的景区,就关西新围浅尝辄止的小逛了一下。

在卫屋外边我们蹭了一小段导游,听到了一个关于关西新围的巨搞笑的故事,就是这个围屋在建成后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名字,中国人嘛,就讲究一个名正而言顺,怎么能没有名字呢,于是有一年,一个什么领导在视察的时候就做主给关西新围取名为“关西新围”,听到这里,我的白眼真是翻了一个身托马斯全旋。这种名用你起吆,显你欠嗷。
出了关西新围,我和我爸讨论围屋里的居民是什么关系,我认为是《红楼梦》中贾府那样——一户有钱人家和他们的仆从,我爸认为是一个村落,即一位巨有钱的乡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乡里乡亲俱欢颜。我觉得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我爸坚持他的观点。
我们边讨论边走,就来到了西昌围——

西昌围是关西新围屋主的出生地。

但是上文我已经说了,今天累得不行,就没进,我妈最近膝盖不舒服也没进。我俩就坐路边歇息。欣赏关西新围的外部。

据我爸说,西昌围比关西新围要生动有趣一些,关西新围大且憨,观赏价值并不太高,我们没有走完,想必走完也区别不大。但是西昌围就有点《阿房宫赋》中“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的意思了。

然而在这里,我爸爸的社交牛逼症发作了(我和老二都认为他有社牛,他自己不承认),就是我爸搭讪了一位厨子大叔,大叔很热情慷慨的请他们吃泡椒味的毛豆,临了临了还用保鲜袋装了一小包,按大叔的意思本来会给我们拿的更多。
出了西昌围,天色便暗了下来,我们也开始往景区门口走,结果我爸的社交牛逼症再次发作,这次是个小姐姐。嗯,她是事实上是景区的宣传方面的负责人,她向我爸调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关西围的。然后我们就聊了一路白嫖了不少介绍,最重要的是我爸向其询问了之前我们讨论的问题——关西新围到底是“贾府相处模式”还是“大庇乡里乡亲俱欢颜相处模式”,得到的官方答案是前者,看来我是英明的。
其实按照攻略说,燕翼围也是值得一看的,还有太平桥,但是现在不往龙南市失去就不好办了,况且我今天的slogan是老子真的要累死了……

昨天我不是说江西的大米难吃得要死嘛,不过好在晚餐的主食也不止一种选择,今晚就餐的饭店可给我小刀剌屁股,算给我开了眼了。就是上图的薏米丸子,我的天,好好吃啊,我们点的应该是过油炸的,那种油浸的口感加上薏米本身的粘糯简直了,糖油混合物YYDS!但是我和我爸的糖耐量都有问题,所以我猜这道主食原本是沾白糖的,即便不是,按我们北方人的饮食方式我爸妈都觉得沾白糖能更好吃。我不觉得,反而觉得这道糖油混合物里吃出的淡淡的咸味更有风情,最后没吃了的都打包带走了,结果第二天一凉都回生了,最后应给是扔了。

等餐的地方摆放着为客人准备的白瓜子,有趣,我们东北人号称爱吃瓜子毛嗑的,也没见餐前给提供瓜子的,不知道应该说这边太周到还是太爱吃瓜子,可能两者都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