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聆听《冬之旅》
冬旅回声——低男中音、合唱与钢琴音乐会
听闻有全套的《冬之旅》(舒伯特)可以听,又是低男中音沈洋来演绎的,便毫不犹豫的买了票。在平安夜的晚上听清冷的《冬之旅》恐怕需要些勇气,而昨晚寒潮来袭,冷风冷雨的景象似乎与《冬之旅》里描绘的皑皑白雪相去不远了。本场《冬之旅》是由格雷戈尔·迈尔在舒伯特的原作基础上改编的版本,从仅为演唱家与钢琴家两人的合作转变为了有合唱团的参与,本场音乐会名字中的“回声”指的就是Echo室内合唱团吧。
先来谈谈这个版本。合唱团的加入究竟对套曲的演绎是加分还是减分呢?合唱团铺垫了全曲的氛围——有朔风无情的呼啸、有对旅人轻柔的慰抚、有如泣如诉的悲鸣……此外,合唱团也承担了一部分的歌词,时而如主角自己的回声,时而又如其旅途中短暂的同伴。以上这些都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戏剧性,但部分歌曲如《泪河/泪洪》(Wasserflut)的部分段落合唱的声音过于洪亮,盖过了主角风采的同时也打破了《冬之旅》原本试图营造出的那种私密感——这是一次冬日的苦旅,怀着无人能解的低落心情,拖着疲惫不堪的沉重身躯,独自踏上一段没有返程的旅程。正如《路标》中唱的那样“那条路我铁定要走/无人从那条路上返回”,这是何等的萧瑟,但这也是何等的清静,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听众才能与主角一样直面一些在喧闹人群中不会思考的命题,关乎于生命,关乎于存在。同时,合唱团的参与也为作品增添了一些宗教的圣洁气息,也许是因为繁复的复调往往出现在圣乐中的缘故吧,而《冬之旅》原作相对而言要阴郁得多,这部套曲虽然原本向人们诉说的便是时光的煎熬与死亡的解脱(参见《白发》(Der greise Kopf)),但是主角所表达的仍然是死亡临近时的疲惫心境,而非梦想天堂的样子或是已获得了永生,因此仍然有些不合时宜。
虽然对于这个版本我仍然怀有疑惑,但是昨晚的演出仍然是很精彩的。钢琴家左章的出现是一次意外之喜,尽管钢琴并非本场音乐会的主角,但却全程都需要她的参与,最引人瞩目的是她在《勇气》(Mut!)中激情的弹奏。沈洋的水平就更是毋庸置疑了,连续演唱了24首歌曲气息仍然是那么平稳,巧合的是,去年听了他唱的艺术歌曲作为那年的第一场音乐会,今年则以他的《冬之旅》全套作为收官。最钟爱昨晚后半部分的《路标》、《幻日》和《风琴师》,尤其是最后一首《风琴师》(Der Lieberman),合唱团如泣如斯的伴奏与沈洋的演绎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又配以缪勒的诗歌,是一次诗歌与音乐的美好交汇,全曲终了,音乐厅的上空似乎仍有余音萦绕,淡淡的哀愁飘荡在心田。
周三听了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上海四重奏),周五再听声乐套曲《冬之旅》,对于舒伯特的喜爱愈发深厚,以往现场听过柏林爱乐夏隆室内乐团的舒伯特八重奏,张昊辰弹的第18号钢琴奏鸣曲,还有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C大调五重奏(20181215),但是似乎还是从“死神与少女”和《冬之旅》中更能捕捉舒伯特的浪漫主义的气质,或许是因为短时间内集中听了现场的缘故吧。



子不语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如既往发挥稳定的迪图瓦 (4人喜欢)
- 再听陈必先 (4人喜欢)
- 二月二,新生代 (2人喜欢)
- 2024年年终小结 (4人喜欢)
- 温润如玉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