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时间“用性别之尺张量世界”第八讲:女性与消费,笔记与碎片感想
第八讲,张念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讨论没有止境的消费欲望。听完这一节,我非常满足,张念帮助我理解了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关于消费的讨论里的基本概念,也为我重新定位了,鲍德里亚、弗洛伊德、拉康甚至柏拉图。虽然在这些理论中,我只粗粗读过鲍德里亚的作品(并在第一遍读完《消费社会》汉译本后,基本忘记所有内容)。但对我未来的阅读、学习,非常有帮助,现在我有了更加明确一些的思考方向。
张念首先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在这个理论框架中,消费是相对于人和物的关系而言,人对物的所有权,在私人领域被称为消费活动(与之对立是社会生产的公共领域里的生产活动)。
但是她指出,两种在女性的消费经验里比较常见的现象,与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有矛盾的。
这两种现象是“少”和“展示”
一、总是少一件衣服、鞋子、首饰……这个“少”的概念是其中关键,关键的不是少的具体对象,而是“少”这个状态总是存在。
二、拥有了之后,还需要展示。展示各种名牌包包、衣服、高跟鞋……这个“展示”的现象,与“少”这个状态密切相关。“表面上看她在炫耀某些东西,其实她展示的越多,心里想的是我总还不够,我总希望展示的更多,那么实际上更多和总还不够的这一种状态显示的是一种永恒的匮乏。”
接着,张念把这种永远在买的状态,称之为“消费快感”,引入了古希腊哲学对欲望的定义,指出了女性实际生活中的消费快感,与以往理论中所探讨的消费,不太相同。
一、消费快感与政治经济学的探讨的消费行为不同,这里的消费的重点不是所有权,不是拥有某个物品(不论是抽象的,还是物质的)。因为,如果重点是“拥有”,那么有了一大柜子衣服,就应该感到满足。可是,上述现象中,女人面对一柜子衣服仍然觉得匮乏。
二、这种现象也难以用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学通常把消费,理解为“交换价值所形成的符号象征体系”。包括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也可以放在这个层面理解。传统人类学认为我们交换的是“物的有用性”,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里,我们交换的是“符号意义”,“消费的是符号意义”。这两种消费,都是确定的,“知道我要什么,要社会认同……”要物品的功能。但是“消费快感,无节制的买买买,就涉及欲望的最后曾祢那,我们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这个要,即找不到具体的物质对象,也找不到一个社会象象征符号。”
在古希腊哲学中“欲望”的定义是“永恒的匮乏”。那么能缓解这种“匮乏”状态的,就可以被理解为欲望的对象,想要的某种东西。消费快感的欲望对象是不确定的,是未知的。张念所讲的“消费快感”只是在表现在女性身上可能更容易被观察到,这个“消费快感”的概念,实际上也可以被用于解释很多男性的行为。在这里,她没有提及其他理论家对这个概念的相关讨论,我觉得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学习的方向。
最有意思的是,从这个总是缺些什么的概念,张念从身边的易于理解的现象,话锋一转,回到了哲学的概念,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哲学中理性主义。从欲望的概念,张念引申到了现代社会商业机构以苹果为例的营销策略,这里是从女性,拓展到包含两个性别的社会。之后,又将聚焦拉回女性回女性,开始探讨整容、自拍的话题。她指出,在消费的时候,“女人总是在发现我缺少什么”,“……首先想要同样的衣服,有了衣服后发现少了身材”。“……显然在女人这里,我作为女人爱我自己的时候,这个‘自己’,她总有缺口”。从整容到自拍,分析完了这两个熟悉的现象,张念指出了当我们把这样的现象放进“完美理型”的相关概念中去理解,会发现,女性“没有一个固定的‘理型’”。
这一讲非常有趣,从生活到哲学,也启发我进一步理解了以前很多不理解的哲学概念。非常推荐
https://m.douban.com/time/article/2842?dt_time_source=douban-web_gua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