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压抑情绪中的诗意爆发——杜鲁门·卡波特长篇小说处女作《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上市
听到杜鲁门·卡波特这个名字,你会想起什么?也许是风靡全球的《蒂凡尼的早餐》、非虚构写作史的里程碑《冷血》,又或者是最近国内首次引进的《世界开始的地方》?
在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口中,他是“现代文学的希望”;同为新新闻主义代表人物的诺曼·梅勒称他为自己这一代中“无可挑剔的作家”;早在高中阶段,读过卡波特作品的村上春树就深深地叹息:“这么好,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啊。”那么,跻身美国现代文学代表作家之前,天赋过人的卡波特又有着怎样的声音?答案或许就在他年仅23岁时出版的高度自传性虚构作品《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

2021年12月,新经典文化推出了这部不同凡响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译文由资深译者卢肖慧精心打磨,力求重现卡波特刺痛南方星空那一声孤傲的啼啭。
这是一场早熟少年寻找自我的旅程。13岁的乔尔·诺克斯在丧母后独自离开新奥尔良的姨妈家,前往亚拉巴马密林深处的斯骷利庄园,希望与素未谋面的生父共同生活。经过一场漫长而孤独的旅行,他抵达了庄园;那里,等待他的是一群生活在奇诡、梦幻与伤痛中的人们。其中最惹人怜爱的那个,当属粗放而聪颖的艾达蓓尔:她的原型,便是卡波特的童年挚友、《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而在李笔下的南方往事中,那个满脑子幻想的小个子男孩迪尔,则是活脱脱的卡波特。

的确,翻遍《别的声音,别的房间》,都找不到一个寻常人物,而他们身处的现实,也远比梦境和回忆更为缥缈。瞧瞧庄园里的女仆密苏里:脖颈上缠绕着神秘的紫色伤疤,转瞬间就从热恋跌入憎恨,巴望昔日爱人永世不能逃脱苦役;还有伦道夫堂弟:爱恋着许许多多的事物,将所爱之人皆化作这些事物的象征。而卡波特所热爱的自我、他人、文字、景致的象征,或许正是《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这个故事本身。
有读者评价:“这文字有时是如此毫不费力,让我想起拜伦,有时又如此费尽心思、细致入微,让我想起康拉德。对话、故事、地点让我想起福克纳,而最后,那创造性和想象力又让我想起了吐温。但是,切勿怀疑,说到底它是百分之百的卡波特。”应卡波特文字的感召,人们纷纷选择放下逻辑,听从直觉。

这部少年天才之作,据卡波特坦言,“是在高度压抑的情绪中的诗意爆发,是一次驱魔的尝试,一次无意识的、全然凭直觉的尝试。”曾经,特立独行的卡波特走到哪里都带着字典,因为用词讲究而被同龄人嘲弄;音节和声调整夜都在他的脑海中激荡,唤他醒来释放幽禁于心底的想象力,与诗意嬉戏。在卡波特泼洒想象力的天地之间,纯真与诡谲互为彼此的同义词。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的人物同我们一样,被浩渺无际的愁绪推着,横渡倾颓的人世。然而,正如书中所说:“头脑也许会接受劝告,但心却不会,而爱,不通地理,故不知边界”;纵使我们势必伶仃,一旦拥有了爱,就绝不会畏惧。

新经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八个女人,和她们出走的决心 (12人喜欢)
- 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丨2025新经典漫画类新书预告 (17人喜欢)
- 给我一盏灯,让我安全地走进未知丨2025新经典非虚构类新书预告 (20人喜欢)
- 停止寻找宏大的意义丨2025新经典文学类新书预告 (121人喜欢)
- 上野千鹤子:重要的事,大学真是一点没教! (2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